第一辑 管理体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128&run=13

清末,山东巡抚吴廷斌奏请清廷批准设立劝业道,为全省的最高实业管理机构。
这是全国最先设立的省级劝业机构之一。劝业道设立后,原农工商务局、垦农局、湖
田局、矿务调查局等机构相应裁归劝业道管理。随着劝业道的设立和农、工、商等各
项实业的发展,山东的实业教育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清末山东的职业教育,由山东省级教育行政机构山东学务公所的实业课统辖,各
府、州、县劝学所直接管理。
1904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廷颁布有关学制方面的章程,即《奏定学堂章程》,
其中包括《奏定实业学堂章程》、《奏定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奏定中等农
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奏定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等职业教育章程。按照该章
程规定,山东于省城济南设立学务处一所,由布政使胡廷干、分省补用道张士珩、在
籍翰林院编修孔祥霖综理全省学务。此后,山东的职业教育有了较快发展。
中华民国成立后, 至1917年9月始成立山东独立行使教育行政职权的教育厅,其
第二科负责社会教育、普通教育包括职业教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山东
省政府及教育行政机构在流亡中几经迁徙,职业学校及管理名存实亡。1945年抗日战
争胜利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1946年初恢复省教育厅建制,其第二科主管高等及中等
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于1940年12月22日颁布《山东
省战时国民教育实施方案》,其教育系统中规定:中学、职业学校及公学为继续教育
学校,是已受基础教育的儿童及成年继续受教育的场所,为培养一般抗战建国的干部
人才与准备专门研究人才打下基础。职业教育为公学中的一科,或独立设置学校。职
业学校在创办与管理上, 由专员区或行政区直接领导。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9月
由省教育厅拟定、山东省政府批准公布的《山东省当前教育工作纲要》中规定,职业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提高各种初步的专业人才如农林、合作、会计、卫生、工
矿、纺织、交通、电话等。其领导与管理:各种业务训练班可由业务部门直接负责领
导,已经成立的职业学校,可由教育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负责领导。通常教学业务可
由业务部门负责,行政管理及政治思想教育,可由教育部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山东的中等技术学校由华东行政区和山东省共同领导
管理。为建立发展新型正规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对此类学校进行统一集中的领
导与管理。从1949年夏到1951年底,山东省先后成立了专科学校管理委员会和山东省
中等技术教育委员会,统一负责中等技术学校的合并与调整以及正规化建设。省教育
厅设专业教育科,负责全省中等技术学校的教学工作。1952年,中等技术学校经过调
整,确立了由省各有关业务部门直接管理,教育厅负责进行方针政策及教学工作上的
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
1954年,根据政务院决定,中央各有关业务部门原则上对所属中等专业学校实行
集中统一的直接领导。中央部属中等工业学校由各主管业务部门直接领导,部属中等
商业学校、农业学校、医药学校由中央业务部门委托省有关厅局直接管理。地方中等
技术学校由地方业务部门主管。形成了由中央或省业务部门对所属中等技术学校直接
领导和省教育部门统一实行教育方针政策领导的管理体制。从建国初期到1956年,不
断地明确和强化了对中等技术学校的集中统一领导。
1958年4月, 根据中央《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下放问题的意见》,进行
了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除某些中等技术学校仍由教育部和中央有关部门直接领导以
外,其余中等技术学校均下放归省、市、自治区领导。基本上恢复了由省业务主管部
门直接领导,省教育部门统筹教育规划的领导管理体制。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 运动中,山东中等技术学校剧增,1960年达220所,是
1957年的7倍, 其中新增学校大部分由地市、县和大中型厂矿企业主办和领导,这类
学校在1961年—1963年的教育事业调整中大部分停办或改办为业余学校。
1973年7月, 山东省革委做出规定,中等专业学校,省办的由省革委领导,专业
对口局主管;市地办的由市地革委领导,专业对口局主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在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
过程中,十分强调和重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导与管理。1981年10月,省教育厅增设
职业技术教育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制定职业(技术)教育规划,拟定教学计划和
教学大纲,组织编选教材,解决和培训师资,组织教学研究,总结办学经验,研究解
决办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年底,经省政府决定,成立山东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领导小
组,由两位副省长分任正副组长,成员由省计委、省农委、省经委、省财委、省文委、
省教育厅、省劳动局、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负责同志组成。省教育厅职教处对外称山
东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处理全省中教结构改革的日常工作。各
市地也相应成立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领导机构。
在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体制方面, 普通中等技术学校, 根据教育部1980年11月
《关于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领导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实行分工分级、按系统归口
的管理制度。国务院部委所属中等技术学校。由有关部委直接领导,或由有关部委和
省、市、自治区双重领导,以部委为主;或由部委与直属一级企业、事业单位分工管
理。省、市、自治区所属中等专业学校,由省、市、自治区领导,有关业务部门主管;
面向地、市的中等专业学校,实行省和地、市两级业务主管部门分工管理。中等技术
学校党的工作,由地方党委领导。教育部门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指
示,对中等技术学校教育事业负责业务指导。
城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原则上由市(地)、县(市)教育行政机构主管,属教
育与业务部门合办的由对口业务部门协助管理;属厂(矿)、企业独办或联办的,由
教育部门负责业务指导。
1987年9月《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
其对中等职业学校设置、调整或停办及领导管理体制作了统一的规定。中等专业学校
(含职业中专)由省人民政府审批;技工学校经省劳动部门会商教育行政部门后,由
省劳动部门审批;职业高中由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审批。省、市(地)、县(市、
区)人民政府全面领导本行政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
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指导、检查国家有关中等职业技术
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的贯彻执行,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会同有关部门
进行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预测,编制发展规划、年度招生计划,统筹安排学校布局和
专业设置;指导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的教学工作,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检查和评
估。劳动部门管理本行政区的技工教育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工教
育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并制定实施办法;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技工人才需求预测,
编制技工学校发展规划和招生计划,统筹安排技工学校的布局和工种、专业的设置;
负责指导技工学校的教学工作,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检查评估;负责不包分配的各
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本系统的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管理直属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山东省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已初步形成既能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又能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统一领导、分级分行业办学的管理体制。除技工学校由省劳动局
管理外,其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均由省教育厅进行宏观控制,由市(地)、县或主管
业务部门具体管理。
此后,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办学效益不高的弊端,
各地不断改革,探索建立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快速、高效发展的模式。其中
发挥县(市)、区的核心作用,实行县、区政府统筹,部门、企业联合办学,教育部
门综合管理的方式受到重视。平度县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和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发
展、经济振兴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需要统筹安排,县委、县政府成立县职业技术教
育管理委员会, 加强统一领导。 19 87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职业教育中心, 实行
“三统”、“三分”的办法(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教学质量;分工预测
人才、分口集资、分口使用人才),为改革管理体制创造了比较好的经验。县职业教
育中心由县里各有关部门集资建设,县政府委托教育部门管理,为各部门举办职业技
术教育提供校舍、基础课师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生活后勤等项服务。县政府统
一规划,统筹管理,使经济建设与教育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办学的积极性,
走联合办学的道路,将各部门分散办学的人、财、物集中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使
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统一起来。 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1987年底及1988年,国家及省先后在平度召开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
和现场会,推广平度的管理与办学经验。至1988年底,全省已有60个县(市)建立了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七五”期间,全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不仅向着县一级统筹、联合办学、教
育部门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出现了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的趋向。平度县在统筹规划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上,为了使职业技术教
育和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在改革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过程
中,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办学思想的领导。教育局自编教材,配备教师,从小学起就开
设劳动课,加强中小学的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县里为所有中小学建立了校内生产劳
动基地,并动员社会各方面为学校提供社会基地,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同时,对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他们确定,县里办好职业
教育中心、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及农民中专;乡镇办好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村庄办好
农民文化技术业校。由于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基础教育和成人教
育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惠民县统筹规划,将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互相沟通,劳动部门管理的就业前
培训和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技术教育通盘考虑,1988年建立全县职业技术教育、成人
教育培训中心。以一个单位几块牌子,发挥一个基地多种用途,一个学校多种功能的
作用。培训中心作为职教、成教合一的多功能培训实体,同时也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推动了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