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职业技术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122&run=13

山东的职业技术教育始于晚清,时称实业教育。省城有高等农业学堂,青州、高
密先后开办中等农业学堂和中等工业学堂,州县以下多开办初等实业学堂。民国建立
伊始,山东的实业学堂改为实业学校,多分为甲、乙两种。学校种类有甲种农业、工
业学校;乙种农业、工业、商业学校,女子职业学校及职业教员养成所等。1922年国
民政府教育部《学校系统改革令》颁布后,山东各甲乙种实业学校相继改为职业学校,
设农、工、商各科。1932、1933年以后,称高、初级农、工、商业职业学校及职业初
级学校。
自民国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山东的职业技术教育虽几经调整,有所发展,但
基础仍较薄弱,实效甚微。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革命根据地创办的各类职
业学校,培养了大批政治、经济、军事干部及各种技术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山东的革
命战争事业,并为建国后山东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建国以后,经过初期的调整和规范,山东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入了正规发展新时
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数量、专业种类迅速增长。至1965年,全省城市有全日制中
等技术学校39所, 半工半读中、初等技术学校达到152所,技工学校18所;农村农业
中学发展到5065所,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职业技术教育网络,专业设置基本适应全省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化大革命”中,全省城乡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遭受灭顶之灾,长期处于停滞状
态。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山东积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986年,省委、省府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中,
提出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奋斗目标:力争1990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
育招生18.5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5.2%,在校生达到46万人,占高中阶段在
校生总数的50%,逐步建立一个行业配套、结构层次合理、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的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努
力,开始形成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而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
技术教育体系,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