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民中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113&run=13

1952年,山东省部分冬学转为常年民校,将学习速成识字法脱盲学员组成高级文化班。随着农民
脱盲和回乡高小毕业生逐年增多,农民业余中学应运而生。农民业余中学创办于1954年,是一种成年
农民进行文化补习的学校, 开设课程有语文、 数学、珠算等。创办初期全省有百余所,在校学生约
9400名。
1958年,全省以群众运动“大办”业余教育,一大批“红专学校”、“红专大学”纷纷建立。由
于受“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出现了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现象, 教学质量难以保
证。“红专”学校在这一时期影响最大,高峰时发展到130万人。 它是为扫盲毕业学员升入高一级学
校而设立的一种政治、技术、文化“三合一”的学校,县、公社、生产管理区三级都办,学制有长有
短,由学校自行掌握。学校大致分为3种类型: 一类集中生产、食宿,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实际是
生产专业队性质,有的称为“技术革新连”或“技术革新营”;一类基本上实行半工半读,学员文化
水平不一, 办学也不正规;另一类是县办的比较正规的农业学校,半工半读,多数与县初级农校、
农场、 拖拉机站合并或合办,学员文化水平大多在高小以上。“红专”学校一度成为农村数量最多
的学校,对农村生产建设影响较大,可是办学形式却极不统一。根据中央关于“红专学校是业余性质”
的规定,山东省于1959年上半年对“红专”学校进行了整顿。对上述第一类的,一律分散回队生产,
组织业余文化和技术学习;第二类的,原则上转为农业中学班;第三类的,原则上全部保留,改为县
农业技术学校,为社队培养技术力量。经过整顿,“红专”学校数量锐减,学生共约27万人。
自1962年开始,贯彻“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方针,农民中等学校数量减少,通过整顿教
学秩序,教育质量有所提高。1964年,贯彻刘少奇关于“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农
民中等教育又得到进一步发展,除业余中学外,还出现了适应农村需要的中等技术班。
“文化大革命”中,成人教育遭到严重破坏。70年代初,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全省办起了
一批“五七”学校。“五七”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学习和文化学习。其
中不少学校有名无实,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不少学校自行裁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恢复了对农民中等教育的管理,对“五七”学校进
行了整顿,将其中的一部分进一步充实办学条件,改为农民中等专业学校或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也带来了广大农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要
求。为适应这一发展,农民成人教育在管理体制、办学形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以巩
固扫盲成果和推广、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为重点内容的农民教育开创了稳步发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地
(市)、县、乡(镇)三级,由扫盲班到业余小学、业余中学,由文化技术学校到中等专业学校比较
完整的农民教育体系。这一时期,农民中等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有:
农民业余中学 创办于1954年, 性质为文化补习。据1983年统计,全省共有649所,在校生68613
人,教职工2604人,其中专职教师649人。
农业广播学校 创办于1981年,是一种广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培养中级农业技术人才的现代化
学校。 1985年,由单一的农学专业发展到农学、农业经济管理、畜牧、果树和淡水养鱼等5个专业,
在校生18.4万人。 至1986年, 全省所有地(市)、县(市)都设立了分校。在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第
七次会议上,受表彰的全国21个市地级分校中有山东的8个, 占38%,25个县级分校中有山东的11个,
占44%。山东省农业广播学校办学的主要措施是:(1)建立了一个中心办学,社会多头办班,统一
计划,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的分级管理体制。各级农业广播学校按照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教学计划进
行教学, 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学制3年,承认中专学历,不包分配,各地择优录用。由省市(地)县
农业、教育、组织、财政、团委、妇联、电台、农林院校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
性协同配合。省、市(地)、县三级分校设专职校长和专职辅导教师,行政管理设有教务员、学籍管
理员、教材发行员、秘书和会计。其中,省校编制为25人,各乡镇教学班设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各1人。
(2)建立了比较严密的教学辅导体系。省校聘请大专院校教师组成中心教研组,负责贯彻执行中央
校部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指导复习和考试;市、地分校设专职辅导教师组,负责培训各教学班
辅导教师;县分校设专职辅导教师,组织学员收听和自学,去教学班巡回辅导,组织测验、竞赛以及
考务事宜;教学班辅导教师及班主任负责管理学员的自学、 收听、组织实验实习以及学员操行评定。
(3)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自开办以来,省校先后制定了《学员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学生守
则》、《教材发行管理办法》以及加强教学班建设、改进考试方法等多项规定,做到了学员有学员证,
教学班有登记表,县分校有档案袋,市(地)分校有学籍册,省校由微机管理。
农民中等专业学校 1983年在县办农民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创办。学制按长短结合、以长为主的原
则,设有两年制长班和根据农村生产急需所设的各类单项短期训练班。长班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农村高、
初中毕业生,毕业后国家承认学历,不包分配,大多被安排为乡镇、村农业技术员。短训班旨在普及
和提高农业科学技术,主要吸收乡镇、村生产技术骨干以及专业户、重点户家庭成员。学校管理体制
按原教育部颁《县办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试行办法》和省颁《山东省县办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籍暂
行规定》执行,课程设置按部颁《县办农民中等学校教学计划》执行。在没有统编教材情况下,文化
课按教学大纲选学现行高中教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则依据教学大纲选用农技中学、职业高中或普
通中专教材。据1990年统计,全省共有农民中等专业学校32所,设有农学、 果林、 畜牧、 兽医、
机械制造、 商业等专业, 在校生13277人; 教职工1413人,其中专任教师782人。该年度共招收新生
6010人,其中高中毕业起点260人,初中毕业起点57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