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建国后的扫除文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107&run=13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山东扫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49年10月22日至11月3日, 山东省第一次初等教育会议在济南召开。会后于当月由省政府颁发
了《关于开展冬学工作的指示》。《指示》提出,在已经实行土改的老区,应着重进行文化教育和生
产教育。要求青年男女在当年一个冬季,都能念完一本农民文化课本,不仅会念、会写、会讲、会用,
而且要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结合群众思想讲解生产、卫生、自然科学常识。要求在较正规的学习组织
中,加强课堂教学,文化课占80%,政治课占20%。
建国初期,山东职工队伍文化程度大都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1950年,文盲和半文盲约占77%
以上。 以济南为例, 成大、 仁丰和成通三大纱厂4887名工人中,文盲半文盲占85.24%; 铁路系统
2.46万职工中,文盲半文盲占62%。据1950年春统计,全省有职工业余学校675所, 参加学习的工人
有7.5万多人, 占当时已统计职工总数45.4万人的16.5%。是年6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职工业余
教育的指示》。9月,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为贯彻上述指示
和会议精神,省有关部门先后召开了专署、市教育局长会议,成立了省、专署(市)两级职工业余教
育委员会。
1950年8月,省教育厅发出《关于整顿巩固农村民校坚持成人常年学习的指示》,要求在冬学结
束后,全省有三分之一办学较好的冬学转成常年民校及各种分散的常年坚持学习的组织,以加速提高
农民文化、 政治水平,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在抗美援朝和全省完成土改的形势推动下, 1950年至
1951年度冬学有很大发展。据10个专署、3个市的统计,共有冬学3.86万所,5.6万个班组,学员达161
万人。通过冬学,农民提高了读写算的能力,对当时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中心运动起了配合和推
动作用。同年,山东省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并于12月在济南召开山东省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
会议主要传达全国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精神,部署山东工农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工农教育的方针是:
教育对象着重是工农干部和积极分子,有条件的推广到青年和工农群众中去;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分
别以文化教育(首先是识字)、时事政策教育为主要内容,在巩固的基础上求发展。工农教育的领导
体制为“政府领导,依靠群众组织,各方面配合”。
1951年春,省颁布职工业余教育计划,明确规定职工业余教育以文化教育为主,以识字教育为重
点,配合进行政治教育和技术教育。省总工会还对企业教育的组织领导、教师、经费等作出了具体规
定。各职工业余学校普遍建立了考勤、考试和学籍管理制度,配备了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同年山东省
召开农民业余教育会议,总结了1950至1951年度的冬学运动,着重研究了冬学转为常年民校后如何坚
持与巩固的问题。
1952年,省教育厅设立工农教育处,后又增设扫盲办公室,市、专署、县和区、乡也相继建立了
相应的机构或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
从1952年开始, 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 省政府于6月22日颁布《关于大力推行
速成识字法, 在机关、 工人、农民中广泛开展识字运动的初步计划(草案)》。省政府第37次行政
会议通过成立山东省速成识字法推行委员会,各行署(市) 、县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到1953年1
月,全省有速成识字班82万个,专职教师近万人, 发行识字课本200余万册,形成一个扫盲高潮,取
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忽视质量、盲目冒进倾向,放松了其他组织形式的文化学习。同年底,
省召开速成识字法经验交流会,纠正了急躁冒进的偏向,使速成识字法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不完
全统计,1952、1953两年中,全省共扫除文盲近40万人,其中有农民文盲35万人。 从建国初到1953年
的近5年中,全省约扫除职工文盲10万余人,文盲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由1950年的77%下降到43%。
根据中央文教委员会“整顿巩固, 重点发展, 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和1953年3月全省
文教工作会议精神,省教育厅于同年6月召开专署、市及部分县扫除文盲办公室主任会议,总结了一
年来扫盲工作盲目冒进的经验教训和整顿情况,制定了“整顿巩固,重点推行,积累经验,稳步前进”
的扫盲工作方针。
1953年,山东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准备工作,开始了国民经济建
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山东省制定了
《1953—1957年教育事业计划纲要(草案)》。由于《纲要》 规定的发展数字可靠,且奋斗目标明
确,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均提前1年于1956年超额完成。与1952年相比,扫盲学员增长51.89
%,年平均递增11.01%。
1954年10月,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召开全省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会议,传达全国农民教育会议精
神,进一步明确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方针,研究了1954年的冬学工作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扫盲意见。
1955年,毛泽东同志为《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一文写了按语。
按语指出:“农民组织了合作社”,“可以组织学文化。第一步为了记工的需要,学习本村本乡的人
名、地名、工具名、农活名和一些必要的语汇,大约三百字。第二步,再学进一步的文字和语汇”,
“山东省莒南县高家柳沟村的青年团支部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 。 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先后于同年
11月10日、13日发出《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记工学习班的指示》和《关于今冬明春组织农民学习
的指示》,要求大力推广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强调要着重抓好识字
教育, 要求全省400万农民入学。随之,全省记工学习班遍地开花,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培养了大批的
记工员和会计。
1956年元旦,团中央发出通知,推广山东文登地区组织青年扫盲队的经验,要求全国农村团组织
普遍建立青年扫盲队,并规定乡团支部设扫盲委员,扫盲委员兼青年扫盲队队长。10月,全省扫除文
盲工作会议召开,着重研究了组织入学和常年学习问题。11月,山东省各界在济南举行大会,成立山
东省扫除文盲协会,通过了《山东省扫除文盲协会章程》,选举王哲为会长。协会的任务是广泛组织
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助政府开展扫盲工作。年底,各专署、市分别代省召开扫盲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修订扫盲计划。是年,省教育厅和省总工会根据全国职工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
全国总工会七届九次会议精神发出通知,规定职工业余文化教育的扫盲工作采取“大量发展, 注意
质量”的工作方针,要求各地制定计划在3年内扫除全省职工中的文盲。这一年,山东省掀起了建国
以来第二次职工扫盲高潮,参加扫盲班的学员达24.6万人。此后,职工教育逐步从扫盲发展到以业余
初等、中等教育为主的阶段。当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指出:“有计
划、有步骤地扫除文盲,是我国文化上的一个大革命,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大的政
治任务。 ”全省参加扫盲班学习的共有416.04万人,比1949年增长10.78倍,其中农民有400余万人,
达到扫盲毕业标准的约70余万人, 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多的一年。 1949年至1956年, 扫盲班共毕业
201.82万人。
1958年春,“大跃进”开始,上报的工农业生产指标一翻再翻,使宣传文教战线产生了落后感。
在3月21日召开的山东省暨济南市宣传文教工作大跃进誓师大会上,提出了“全线出击,展开竞赛,
奋战百日,赶上形势”的口号,在文教战线掀起“大跃进”,还通过了“苦干一年,变山东为文化省”
的规划。次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拟定的《全省宣传文教工作大跃进“百日奋战”计划要点》公布。
《要点》规定,要在1958年扫除文盲450万人, 组织应入学的文盲全部入学。为了加强对扫盲工作的
领导,中共山东省委成立了扫除文盲委员会,在省委、省人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省教育厅又根据
省委宣传部要求,制定了《全省教育工作大跃进“百日奋战”计划要点》,其中第一项内容就是“扫
除文盲运动来一个原子爆炸,十年计划一年完,百日内将1100万青壮年文盲全部组织入学并巩固下来,
坚持常年学习”。全省编印了《扫盲“百日奋战”宣传要点》,提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万人
教,全民学,苦干两年,力争变成无盲省”和“掀起规模壮阔的扫盲大跃进,来一个文化上的原子爆
炸”等口号,要求各地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广泛发动群众,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力争在1958年
6月超额完成450万人的扫盲毕业任务,使他们认识1500字以上,并使另外650万人能认识1000字以上。
省教育厅号召在校学生和一切识字的人都参加扫盲工作,组成500万人的扫盲大军; 组织力量突击编
写扫盲识字课本,并突击印刷、出版,以应急需。 5月,省委宣传部与教育厅联合在平原县召开了全
省扫盲工作现场会,批判了“扫盲识字不能跃进” 的“右倾保守思想”。7月,在济南召开了全省第
二次扫盲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表彰扫盲先进单位136个,扫盲积极分子683名,并举办了全省扫盲展览
会。专署(市)、县、乡各级都成立了扫盲协会,发展了近百万会员,成为扫盲运动的骨干力量。各
地在扫盲工作实践中创造、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注音识字教学法,政治、文化、农业
生产技术学习三结合教学法,平原县总结的分段速成识字教学法、同音速成识字教学法、偏旁部首归
类速成识字教学法等,都在全省得到推广。
根据当时资料,到1958年6月底,全省已组织900万青壮年文盲入学,其中约毕业100万人。在7月
上旬召开的全省第二次扫盲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有24个县(市)向省委、省人委报捷,称已基本上
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成为“无盲县”、“无盲市”。同时, 各地还出现了一些“无盲乡(社)”、
“无盲厂矿”、“无盲街道”等。7月底, 又出现了“无盲专署”、“无盲市”。到9月上旬,按原
“百日奋战”时间推迟了两个月以后,全省参加扫盲学习的人数由年初的520万人增至955万人,达到
“百日奋战” 计划要求的87%,其中扫除文盲739万人,完成了“百日奋战”计划规定1958年扫除文
盲450万人的任务, 比1949年—1957年的扫盲总数增长2倍多。全省114个县(市) 中有109个基本上
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占全省县(市)总数的95%。10月末,山东正式宣布:“大跃进”以来,全省共
扫除青壮年文盲780万人,相当于过去8年扫盲总和的3.2倍, “基本上完成了扫除文盲的历史任务”。
众所周知,这个数字在那个年代是不真实的。
1960年1月, 在持续“大跃进”的形势下,全省开展了扫盲大验收、大评比,进行了全民性的扫
盲大会考,以检阅1958年以来扫盲运动的成绩。据当时的材料看,参加会考的共有878万人,其中285
万人达到了扫盲毕业。从此,全省性的工农群众文化教育工作进入了扫盲与业余教育相结合,以业余
教育为主的阶段,群众运动式的扫盲工作开始转入较为正常的发展轨道。
1961年12月15日《大众日报》披露,从1951年至1961年的10年间,山东省共扫除青壮年文盲370万
人, 其中“大跃进”3年中扫除文盲150万人。这个数字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从1963年下半年起, 在度过了3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低潮后,山东省的扫盲工作重新发展起来,
大量的扫盲班和民校得到恢复。 据1965年统计,全省共有扫盲班学员261.5万人,摘掉文盲帽的21.3
万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扫盲教育遭到严重破坏,新文盲大量产生,原已脱盲的工农群众也大量回
生复盲。 1975年6月,省革委教育局发出《关于大力办好工农业余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制定扫盲
规划,健全业余教育机构,公社一级配备业余教育专职干部。
1980年4月下旬, 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桃江农村教育工作
会议、农民教育工作会议和职工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确定了近期的教育工作任务。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省12周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28%,其中12—40岁人
口中有文盲、半文盲500万,约占该年龄段人口的20%。1983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四次代
表大会提出,1985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尽快扫除青壮年文盲, 杜绝新文盲的产生。是年,全省共
有扫盲班15576个,学员近61万人;教职工4388人,其中专任教师3795人;达到扫盲毕业标准、获扫盲
合格证的52万人。自1949年至1983年间,全省共扫除文盲、半文盲1508.3万余人。全省12岁以上人口
中文盲、 半文盲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 由建国初期农村90%以上、 城市80%以上,下降为1964年的
42.75%,1982年的28.03%。仍高于全国23.5%的比例。
据1986年初统计, 全省农村自1982年以来,共扫除青壮年文盲254万人,使12—40岁人口中的文
盲下降到272万人。 是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五莲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授予娜杰塔·杰·
克鲁普斯卡娅扫盲奖。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此项荣誉。据1987年底统计,全省青壮年文盲、半文盲比
例下降到15%以下,达到了扫除文盲的最低标准。尚余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250万,主要分布在菏
泽、聊城、德州、惠民、临沂、济宁等地(市)。
1988年2月, 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规定个人脱盲标准是,农民识1500个汉字,职
工和城镇居民识2000个汉字;提出基本扫除文盲的单位,要继续扫除剩余文盲, 使15—40周岁人口
中的非文盲人数达到95%以上。8月,省政府办公厅向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
各大企业, 各高等院校和省政府各部门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开展扫除文盲工作的报告》 。
《报告》提出,要把扫盲任务列为各级各单位负责人的职责,作为考核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扫
盲规划要实事求是,扫盲形式要因地制宜,实行分工承包责任制,力争到1990年基本完成扫除青壮年
文盲、半文盲任务。
1990年是国际扫盲年,根据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精神和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省政府作
出了“关于深入贯彻《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尽快扫除全省青壮年文盲”的具体部署。全省各市(地)、
县(区)均实行了行政领导负责制,分级承包扫盲任务,签订扫盲合同,订立奖罚制度和乡规民约。
各级政府还注意解决扫盲工作中的人员、设施、经费等实际问题。教育部门负责解决扫盲教材、师资
等问题。省教委组织编写了扫盲用《农民文化技术课本》,发行50余万册,各地还编写了大量乡土教
材,同时发动全省中心小学教师、中学及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参加扫盲工作。据统计,全省在国际扫
盲年中共举办扫盲班组4.28万个,入学人数达69.71万人。至1990年底,山东省青壮年人口非盲率提高
到93%以上。是年12月,全省扫盲工作暨表彰扫盲先进工作者会议在济宁市召开,会议交流了扫盲工
作经验,传达了全国扫盲工作会议精神,表彰奖励了100名全省扫盲先进工作者, 同时研究并部署了
全省“八五”期间的扫盲工作, 提出:“八五”期间要扫除剩余文盲100万人,青壮年非盲率由93%
提高到96%以上,沿海地区、经济开放和较发达地区及厂矿企业,扫盲年龄段扩大到45周岁,青壮年
文盲要达到“有一个扫除一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