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高等师范本科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100&run=13

一、发展概况
山东高等师范教育本科源于清末。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0月,由候补道方燕年主持, 于
山东高等学堂附设师范馆。次年9月,就泺源书院原址续办山东省师范学堂,后设简易科、预科。为
近代山东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创办和发展山东中等教育具有重大影响。
民国时期,转办山东高等师范学校,1912年有学生7班339人,教员26人,当年毕业生129人。1912
年至1916年8月,山东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毕业文科8班51人,理化科3班54人。1913年山东首届体育师范
生毕业。1948年,原山东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山东省立师范学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山东普通师范本科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解放区的华东大
学教育学院接收原山东省立师范学院并与省行政干校合并,建成建国后山东第一所高等师范本科院校
——山东师范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中,原齐鲁大学理科和部分文科人员并入山东师范学院。1955年
6月筹建于济南的山东师范专科学校,次年9月迁曲阜,易名为曲阜师范学院,成为国内第一所设学农
村的高等学校。
“文化大革命”初期,山东高等师范本科教育受到冲击,图书、仪器、设施蒙受巨大损失。1970
年,山东师范学院迁聊城,曲阜师范学院与迁曲阜的山东大学合并为新的山东大学。1974年,山东师
范学院迁回济南,聊城留守部分组建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曲阜师范学院恢复建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高等师范本科教育逐步走向正轨。1981年,山东师范学院改
名为山东师范大学;经国务院批准,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正式命名为聊城师范学院。1984年,原烟
台师范专科学校改为烟台师范学院。1985年,曲阜师范学院改名为曲阜师范大学,截至1990年,山东
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达到4所。
表4—10
二、学校选介
(一)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大学之一。其前身山东师范学院是山东最早的高等师范院校。山东
师范大学现址在济南市文化东路。
建国前,山东只有一所建于1946年的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设五科及一专修班,有教员30人, 学
生464人。1948年初改为山东省立师范学院(济南解放后被华东大学接收,改建为华东大学教育学院)。
1950年10月29日,由华东大学教育学院与省行政干校合并后改建的山东师范学院在济南南关营盘街前
济南蚕桑学校旧址正式成立。时有正副教授19人,讲师9人,助教6人,干部16人,职员17人,工人14
人。设国文、史地、教育、 数理化、博物、艺体6系,招收第一届学员278人,学制3年。并附设中学
教员训练部,招收中学教员69名。院长田佩之,教务长刘力行。
1952年院系调整时, 齐鲁大学理学院的物理、化学、生物3系师生和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以及天
算系和文科部分教师,青岛美术专科学校的32名学生,调入山师。山师由8系发展为10系。1953年,
国家以230亿元(旧币)投入山师基建,建成两幢教学大楼、一幢图书办公大楼和两幢教职工宿舍楼。
1955年暑假,第二次迁校至千佛山下,实现集中办学。1956年又增建外语系。当年扩大招收本科生940
名,专科生711名。到1957年,已有10系11专业,教师达469人,职工444人,在校生3083人,发展成为
一所设备齐全的高等师范院校。
1958年扩大招收本科生1172名, 专科生237名,各系下乡大办农中,体育系独立出去成立山东体
育学院,艺术系与山东艺校合并成立山东艺术专科学校。1960年增建政治系,恢复教育系,在校生达
4200名。1961年,山师招生减少,教育系停止招生。1962年,调回体育系,停办教育系。生物、地理
二、三年级部分学生转入山东财经学院。1964年在校生减至2473名。1965年济南英语专科学校并入山
师,成立英语系,全院达到11系12专业,在校生2800名。
这一时期,山师还发展了函授教育和业余教育。1955年成立函授部,1956年开始招收专科函授生,
1958年增招本科函授生,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育7个系科, 相继培养本专科
函授毕业生5000多名。在业余教育方面,1957年建立业余大学。1958年扩大招生,办过专修科、普通
班和补习班,开设中文、外语、数学等系科和英法日德俄等语种。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 连续5年停止招生, 在校生从1966年的2769人下降到1969年的845人,
到1970年就没有学生了。1968年冬下放莘县办学,1970年秋搬迁至聊城,使图书仪器和物资设备遭受
重大损失。
1971年,山师恢复招生,英语系并入外语系,政治、历史系并为政史系,再加上中文(学制二年
半)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制三年),计7系,招收工农兵学员1006名。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山师重新得到发展。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学制四年。1978年,政史分
开建系,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文学、运筹学、动物学等12个学科招收研究生30名。同时,各系恢复
了教学法课和教育见习实习。至此,全院有11系13专业、教职工1234人,在校生2432人,基本恢复到
“文化大革命”前的规模。
1981年8月1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为山东师范大学,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生,输送优
秀的中学教师,逐步增加研究生比例,兼负高师教师的培养和进修,加强科学研究,特别是加强教育
科学的研究和实验”。同年,聊城师范学院成立,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分院正式从山东师大独立出去。
1990年, 山东师范大学有教职工1939名,其中专任教师943名,有教授53名,副教授241名,讲师
317名。在校生6004名,招生1690名,当年毕业1637名。
(二)曲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高等师范院校,设学于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故乡
——曲阜。
曲阜师大于1955年6月创建于济南, 始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设中文、数学、历史3个专修科,
学制二年。1956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山东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曲阜师范学院, 9月迁曲阜。之后,
数学专修科改为数学系,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增设物理专修科。 1957年历史专修科改为历史
系。 1958年中文专修科改为中文系。1959年增设化学专修科。1960年物理专修科和化学专修科分别改
为物理系和化学系,增设政治本科和生物、俄语两个专科。1962年俄语科改为外文系,增设英语专业
(三年制),撤销生物科。1963年,政治、历史两系合并为政史系,至1965年,曲阜师范学院发展成
为一所拥有中文、政史、外文、物理、数学、化学6系,在校生2100余人,教职工600余人的高等师范
院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并停止招生。1970年10月,曲阜师范学院建制被取消,
与山东大学的中文、历史、政治、外文等文科4系在原曲阜师范学院校址组建新山东大学。 1971年—
1973年连续招收三届工农兵学员。1974年2月,国务院决定撤销新组建的山东大学,在济南恢复原山
东大学, 在曲阜恢复原曲阜师范学院。 恢复后的曲阜师范学院于1975年恢复招生,又增设体育系。
1976年增设生物系和艺术系(音乐、美术专业),1984年增设教育系,1985年增设地理系。自1978年
开始,数学、中文、历史、教育、外语、生物、化学、物理等系先后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开办研究
生班。 1985年8月设立日照教学点。1985年11月,为适应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经国家教委同意、山
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曲阜师范学院改名为曲阜师范大学。
1990年, 曲阜师大有教职工1632人, 其中专任教师626名,有教授9名,副教授143名,讲师208
名。在校本专科生4454人,在校研究生91人,毕业本专科生1124人,毕业研究生42人。
三、行政管理
(一)管理体制
清末民初, 山东高等师范学堂设监督1人,以科为教学基层单位,教学科目由科拟定,学校公布
施行。
建国后, 实行综合管理,按照1950年8月公布的《高等教育暂行规程》,师范学院实行院长负责
制,行政机构一般设教务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政治处。教务机构设系和教研室,1952年以后系
下设专业。在院长领导下,设立院务委员会,由正副院长、 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图书馆长、各系
主任及教工代表4—6人和学生代表2人组成, 实行校长负责制, 各系实行系主任负责制。各系建立
了教研室和教学小组。1958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 改院长负责制为党委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
责制。1961年—1962年,根据《高教六十条》,各校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
1963年—1966年,实行“开门办学”。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原有的高校管理体制被
打乱,工宣队进驻高校。1978年,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9年以来,一直实行党
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教育改革
1978年后,山东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改革主要表现为:
1.从1983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办学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权,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山
东师范大学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曲阜师范大学与济宁师专、 枣庄师专、临沂
师专、泰安师专、菏泽师专于1988年7月结成校际联合体。
2. 改革学生管理。(1)从1987年起,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师范学院等校实行中
期选拔制度,奖优汰劣,选拔尖子学生。
(2) 从1984年起,先后从全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政治教育、中文、历史、英语、数学、物理、
化学、音乐、美术等九个专业,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分别插入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
师范学院、烟台师范学院本科相同专业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在本科学习两年,成绩合格的,发给四
年制本科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毕业后,原则上由省统一分配工作,如选送单
位需要,可优先分回原选送学校。 选拔工作采取推荐加考试的办法进行。1984年—1988年共选拔450
余名。
(3) 对现行师范院校毕业生的教育实习方式进行改革。为进一步把高等师范教育同中学教育实
践紧密结合起来,解决现行教育实习中存在的经费短缺、联系实习难、实习质量不高等问题,1988年,
聊城师范学院在全国率先对师范专科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改革。省教育厅批准了这项改革。聊城师范
学院教育实习改革方案规定:师范专科学生在校期间从各方面加强实践环节,暂不进行教育实习,学
习期满成绩合格的即行分配工作,享受专科毕业生待遇,暂不发毕业证书。教育实习以学生新分配到
的县市教育局和中学为主,实习时间以离校后一学年为限。实习结束,毕业生要写出教学和班主任工
作总结,由所在中学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级。实习成绩合格的,由学院发给
毕业证书;不合格的,延后半年实习期,合格后再发给毕业证书,仍不合格的,发给结业证书。为保
证实习质量,聊城师范学院采取相应措施:增加中学教材教法课学时, 由原来的40学时增加为120学
时,以加强中学教材分析教学,增加学生备课、试讲、观摩教学等实验活动;增加教育学、心理学课
时,原来的72学时增加到102学时, 以加强班主任工作教育及中学生心理研究。学生实习期间,学院
派专人指导,了解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统一印发指导材料;设立改革
专科教育实习办公室,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编印“专科教育实习简报”,具体指导实习工作。
(4)建立大学生公寓的试点。山东师范大学新建两幢学生公寓,800多个床位,1986年800名新生
住进新公寓。 公寓配备床上全套用品和成套桌椅,被褥定期由公寓服务员洗涤。 公寓设配备彩电的
学生活动室。住进公寓的学生每月交租费3元。据估算,一届学生所交租金与配套用品支出基本相当
(不含服务员工资)。大学生公寓利于解决学生宿舍脏、乱、差和系领导、辅导员被学生事务纠缠的
问题。
80年代, 山东省4所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较快,以山师大为例,主要涉及到:①管理体制
方面。从1982年开始试行系主任负责制,原属校部的一部分权力下放到系和研究所。1985年开始,校
系职能部门实行党政分开,分别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
②职称评定制度方面。从1980年开始,相继进行两次教师职称评定。1986年至1987年,对教师和各类
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务聘任制。聘任教授36人,副教授2 34人,讲师359人,助教336人,其它系列高
级职务22人,中级职务136人。③招生办法和学制。从1981年开始,先后实行“定向招生”、“自费
走读”、“委托培养”、“定向保送”等办法,把招生与毕业分配挂起钩来。从1985年起,逐步推行
“学分制”、“奖学金制”和“中期筛选制”。④教学管理。从1987年开始,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和
主讲教师审批制,规定教师工作定额,建立教师业务考绩档案。
四、教学管理
(一)课程
清末,山东优级师范学堂初级简易科开设伦理、心理、教育、经学、国文、东文(即日文,下同)、
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博物、农学、图画、体操等科。完全科与简易科雷同,只是程度和
课时稍异。优级预科为伦理、经学、国文、东文、英文、地理、历史、数学、物理、化学、博物、图
画、体操等科。优级分类科按学部颁布的《奏定优级师范章程》,分四类设置,第一类以中国文学、
外国语为主,第二类以地理、历史为主,第三类以算学、物理、化学为主,第四类以博物、矿物、生
物为主。除各类专业科目外,另设伦理、经义、国文、东文、英文、体操等为通习科目,教育、心理、
辨学等为加习科目。
民国时期,1912年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校课程为:修身、读经、教育、国文、习字、外国语、历
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农业、商业、体操,女子师范学校
的课程,少农业、商业,外语为随意科,增设家事、园艺、缝纫。女师所用教材内容较浅近。五四运
动后,师范学校废止读经,国文改国语,修身改为公民,注重教育科学,注重体育。1933年,国民政
府教育部公布的师范学校课程为公民、国语、历史、地理、算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卫生、
军事训练(女生习军事看护)、劳作、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教育心理、教育测验及统计
等。
建国后,高等师范学校开设政治理论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1950年—1952年,进行了各个系
科的课程改革,增设了矿物学、人体生理解剖学、教学工厂实习、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及实习、少先队
工作等课程。1958年后开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1965年3月,山东试办半工半读高等教育,曲阜师
范学院的中文、物理专业列入首批8个试点专业之一。12月至次年1月,曲阜师范学院政史系,山东师
范学院中文系、政治系、生物系,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的文科被列入半工半读试点专业。
1978年后,山东各师范高校普遍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验教学课占总
课时的70%。外语教学得到重视。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师范学院、烟台师范学院在各
系科普遍开设外语课。
(二)专业(系科)
民国初年成立的山东高等师范学校设英文、史地、理化、博物4部及体育专修科。
建国后, 山东师范学院设国文、史地、教育、数理、博物、艺体6系,1952年,齐鲁大学理学院
的物理、 化学、生物3系和天算系并入,发展成10系,到1957年,已有10系11专业。1958年体育系独
立,成立山东体育学院,艺术系与山东艺校合并成立山东艺术专科学校。1960年增建政治系,1961年
停办教育系。1965年,济南英语专科学校并入,成立英语系,全院达到11系12专业。同时还发展了函
授教育和业余教育。1955年成立函授部,次年开始招收专科函授生。1958年增招本科函授生,设中文、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育7系科,1957年成立业余大学,开设中文、外语、数学等系科。
曲阜师范学院设数学、历史、中文、物理、化学、政治、生物、外文等系。1962年增设英语专业,撤
销生物科。1963年,政治、历史两系合并为政史系。至1965年,曲阜师范学院发展成拥有中文、政史、
物理、数学、化学、外语6系。
“文化大革命”期间,山东高等师范学校遭到严重破坏。1970年10月,曲阜师范学院建制取消,
与山东大学的中文、历史、政治、外文等4系在原曲阜师范学院校址组建新山东大学。1971年,山东
师范学院恢复招生,英语系并入外语系,政治、历史系合并为政史系,再加上中文、数学、物理、化
学、生物,计7系。
1974年,曲阜师院恢复建制,增设体育系,于当年暑假招生。
1978年,山东师范学院政史系分为政治系、历史系。1981年,山东师范大学有教育、政治、中文、
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艺术、体育12系,教育、政治、中文、历史、英语、
日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 体育14个专业,中文专业5个干部专修班。曲
阜师范学院有中文、政治、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艺术10系,中文、政治、
历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生物、音乐、美术11专业,中文干部班、英语教师专修班6
个。 7月,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分院独立,改设为聊城师范学院。设中文、政治、英语、数学、物理、
化学6系,6专业,4个中文干部班。1982年以来,山东高校专业结构和层次进行重大调整,全省共设
师范专业15种,占第一位。1986年,在省属本科院校确定了重点学科,山东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
业、历史学专业,曲阜师范大学的数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列入。
表4—11
(三)教材
清末的山东优级师范学堂除国文课外,一般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
民国时期,大学用书、自编讲义等中国人自编的教材逐渐进入高等师范学校。
建国初, 参照苏联教材,自编教材。山东师范学院开设的125门课程,自编讲义55门,1960年后
大部分课程采用自编讲义或讲稿。“文化大革命”中教材每篇每章多冠以毛泽东著作,取消外语课。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高等师范教育步入正轨。山东师范学院1978年承担了编写全国通用教材的任
务。《世界现代史》、《美国内战史》、《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中国近代史》、《中国史简编》、
《现代汉语》等被推荐为全国高校教材,并获得奖励。《量子力学简明教程》、《理论物理概论》、
《泡利物理学讲义》等理科教材公开出版,并被国家教委审定为全国高校使用教材,在高校得到好评。
(四)教学成果
清末、民国,山东高等师范学校规模不大,尚无突出的教学成果。
建国后,尤其是1978年后,普遍重视教学质量。山东师范大学受国家教委委托起草了高师物理专
业本科生四门课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压缩了过于膨胀的基础理论课尤其是理论物理的学时,增加
了选修课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精选教学内容,压缩了教学时数,对全国高校物理专业教学计划、教
育大纲的拟定做了很大贡献。在此基础上又编写了大量物理教材, 已公开出版有15本,并有3本被国
家教委审定为全国高校试用教材。 在电工学教学中,注意采取电化教学手段,编导拍摄了4部电工学
电视教学片,把在课堂上比较复杂、难讲难懂的内容,显示在电视屏幕上,提高了电工学课堂教学的
质量。在现代汉语教学中,采取了抓教材、抓上堂、抓听课、抓研讨、抓反馈等措施,加强课堂教学。
1987年在全省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评估活动中,名列前茅。曲阜师范大学在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中,采
取技能式听力教学,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预测能力、猜词悟意能力,采取视、听、说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听力教学,并重视情感因素对听力教学的影响,调动学生的全部身心因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物
理系参考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编制了一套《热学目标教学实施指导》,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
发挥了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音乐专业改变了过去将音乐专业所有课程分为三大类型的做
法,划分为教育理论、音乐理论、技能训练、音乐选修、实习和艺术实践五类课程,增设了器乐合奏、
钢琴、手风琴即兴伴奏、音乐美学、电声乐队配器常识、各种乐器简介、初级技能训练等选修课,并
加强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上把小课、中课(小组课)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音乐专业教学的师范性特
色。聊城师范学院在光学教学中实行讲授、自学、实习研究三位一体教学法。数学教学在教材、教学
方法、 考试方法上进行系统改革。 改革后的教材定名为《中学数学通论》,于1989年1月正式出版,
省内外十余所高师本专科院校和教育学院采用作为教材或参考书。烟台师范学院物理专业电子技术基
础课程进行规范化建设,受原教育部委托制订了教学大纲,审订通过。
1989年, 山东师范大学的“系统改革, 为全国高师物理专业建设做贡献”和烟台师范学院的“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规范化建设”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另外,还有一批教学成
果获得省内大奖,详见下表:
表4—12
五、科学研究
山东高等师范院校的科研工作始于50年代。1956年,山东师范学院成立科学研究委员会,鼓励教
师进行科研工作。数学系教师撰写的《图上作业法的改进》和《奇偶点图上作业法》 等文章, 引起
国际数学界的重视。历史系教师写的《汉史初探》、《两汉西域交通史》和《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
等著作,得到史学界的好评。1958年,曲阜师范学院数学系开展了“公社数学”研究,1960年2月5日
毛泽东主席在济南翻阅了曲阜师范学院的运筹学科研成果——《公社数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研工作中断。
1978年后,科研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山东师范大学1979年建立半导体和教育科学两个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世界近代史、应用数学、
激光物理等17个研究室; 1985年增设古籍研究所,1986年增建地理科学研究所和文艺学、生物工程等
12个研究室; 1987年增建软科学和成人教育两个研究所。 自1981年至1987年,相继出版专著和教材
303部,发表论文1792篇,完成应用研究33项, 文科的《世界现代史》 、《美国内战史》、《中国
共产党历史讲义》 、 《中国近代史》、《现代汉语》等被推荐为全国高校教材,《世界近代史》、
《中国五四文学史》 、《秦汉宫制史稿》等9部著作被评为省部级一等奖;《茅盾年谱》、《皮亚杰
理论与道德教育》等64项著作和论文,获省厅级奖;理科的“氦氖激光管延长寿命研究”获国家发明
奖,“镓扩散工艺在高反亚管生产中的应用”、“玻璃钝化工艺在高反压管生产中的应用” 等20项
获省部级奖,“STR型四千兆赫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获省科技进步奖,“西水东调对我省经济发展作
用的研究”等28项获省厅级奖,“立体声电子听诊器”等获国家专利权。在科研活动中,涌现出一批
知名学者和突出的科研成果。如博士生导师管梅谷教授的运筹学研究,博士生导师刘祚昌教授的美国
史研究,田仲济教授的文学史研究,博士生导师安作璋教授的秦汉史研究,陈龙飞教授的经济地理研
究,朱德发教授的现代文学研究,张怿慈教授的量子力学研究等,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山东师
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1978年在省内发行,1980年公开发行。自然科学版(半年刊),
内部发行,1980年复刊,1986年改为季刊, 公开发行。 1980年创办《外语教学》季刊,1982年公开
发行。1987年又创办《山东成人教育》,双月刊,公开发行。
曲阜师大设立了孔子研究、 语言文学、教育科学、运筹学、激光、自动化6个研究所和催化、遗
传育种、自然辩证法、党史、经济学、高教、软科学等15个研究室和41个实验室,在孔子研究、运筹
学、光学、教育史、两宋文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孔子研究所是目前国内高校唯一
的研究儒学的专设研究所。在李启谦教授领导和主持下,开展了孔子思想、孔门弟子思想、儒学发展
史、孔子研究史、鲁国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已公开出版专著近40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该所
广泛联系国内外孔学专家、学者,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王长钰、章志敏教授领导的运筹学研究所
多年从事非线性规划的理论研究和系统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1985年12月,在中国数学学会举行
的50周年年会上,《系统工程在潍坊“三北”平原农林牧副渔生产结构中的应用》被列为中国在应用
数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与丹麦建立了农业系统工程研究的合作关系。李国华教授领导的激光
研究所多年从事偏光技术和偏光器件的研究, 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国家863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21项科技成果通过国家鉴定,
有5项填补国家空白,属国际先进水平。邵品琮教授所著《论加性函数的正则性》一文,改进和推广
了匈牙利卡台莱一类数论函数的研究结果,1987年以中国数论界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加拿大魁北克国际
数论会议。陶愚川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所著《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是国内第一部运用比
较法研究教育史的专著,首次将比较法引入中国教育研究,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刘
乃昌教授长期从事宋代文学研究, 在学术界深具影响。 曲阜师大公开发行的刊物有《齐鲁学刊》
(哲学、社会学版)、《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学数学杂志》和《语文函授》。
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孔子研究》编辑部办公室也设在于学校。
聊城师院在科研方面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成果。 学校办有 《聊城师院学报》(哲社版) 、
《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共产国际研究》3种学术期刊。烟台师范学院科研工作也形成
了特色。
科研成果获奖不断。1978年—1984年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有:
山东师范大学的镓扩散工艺在高反压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获省一等奖,苄青霉素生物合成前体兼消沫
剂的研制获省二等奖;曲阜师范学院的激光偏光器件的研制获省一等奖,系统工程在长清县的应用研
究获省三等奖;聊城师范学院的棉籽蛋白粉的研究获省二等奖。
各校重视科研工作, 成绩喜人。1984年,山东师范大学的“激光、激光器件延迟片、 补偿器”
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发明奖,“离子层对铝阴极的保护技术”获1987年国家发明奖。1990年,山
东师范大学的吴泉源、帅相志,曲阜师范大学的吴福全荣获首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990年,普通高
等师范院校研究所、室达38个,专职研究人员226名。
山东心理学会、山东地理学会、山东植物学会等学术团体也挂靠普通高等师范学校。
表4—13
表4—14
六、研究生教育
山东高等师范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65年,山东师范学院田仲济教授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
生1名。“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
1978年,山东高等师范院校的研究生教育逐步恢复。山东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学院开始招收研究
生。次年,山师聊城分院也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90年,山东高等师范院校中, 山东师范大学、曲
阜师范大学、聊城师范学院3所院校招收研究生。经批准,山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地区史、国别史、动物学、文艺学、现代汉语、自然地理学、
植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革命史)、教育技术学、世界文学、基础数学、原子和分子物理、
区域地理学、环境地理学;曲阜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教育学原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另外,山东师范大学的世界地区史、国别史、教育学原
理专业为博士学位学科,刘祚昌教授、陆有铨教授为导师。
七、对外交流
山东高等师范院校对外交流始于清末。山东师范学堂聘请日籍教员为教习,外籍教师参与了新式
师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清末,山东留学日本学生中,也有相当人数选修师范科或速成师范
科,回国后充任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进入民国后,外籍教师日益减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山东高等师范院校学习苏联经验,迅速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高等师范
教育基础,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教条主义倾向。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对外交流中断。
1978年后,山东高等师范院校对外交流逐渐恢复。主要交流形式:一是互聘学者、专家讲学、任
教;二是互换留学生;三是组团出国访问;四是建立校际友好联系;五是吸引境外资金,开拓办学新
模式。
(1)互聘专家、学者讲学、任教是山东高等师范院校对外交流普遍采用的方式。1984年,山东
师范大学朱恩彬赴朝鲜任中文专家组组长,负责《金日成主席全集》中文版的审稿工作,荣获朝鲜二
级国旗奖章。80年代中期,山东师范大学派出管梅谷、刘祚昌、张鹤云、陈龙飞等30多名教授赴美国、
加拿大、英国、朝鲜等国讲学、访问;山东师范大学先后聘请美国、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
本和新西兰的260多位专家来校任教或短期讲学; 曲阜师范大学先后聘请了30余名外籍专家任教,
接待外宾3000余人次;从1985年起,已有14名外籍教师赴聊城师范学院任教,70多名外籍学者来校参
观、访问;烟台师范学院聘请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专家来校讲学。
(2) 80年代是山东大批派出留学生的时期。山东师范大学选送55名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其中
10人攻读博士学位);曲阜师范大学向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派出访问学者、进修人员和留
学生20多名;聊城师范学院派出12名教师出国进修、讲学;烟台师范学院派出20余名专家出国进修、
讲学。归国留学人员发挥很好的桥梁作用。山东师范大学姚敦义教授从英国考文垂理工学院进修回国
后,继续与英国同行就抗盐碱、抗旱植物这一课题进行交流,由英方提供二万英镑的科研经费,为中
方培养博士研究生。
(3) 为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1988年,山东高等师范院校组成山东高等师范考察团赴美国考察、
访问。
(4) 建立校际友好联系是山东高等师范院校对外交流重要内容。山东师范大学与美国、英国、
加拿大的7所大学结成友好学校;曲阜师范大学与加拿大、日本的2所大学建立校际关系;聊城师范学
院1988年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签署了正式校际交流协议。
表4—15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山东开始接受国外一定数量的教育资助。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中
心引进少量国外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