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官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10&run=13

清代,各府、州、县皆设有儒学,山东境内共设有府儒学10处,直隶州儒学3处,
县儒学104处, 在孔子的故里曲阜县还设有四氏学一处,收孔、孟、颜、曾四氏子孙
入学受业。
各府、州、县儒学通常又称学宫,其建筑布局一般是大门为戟门,二门为棂星门,
入棂星门为泮池,池上有石桥。过桥为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后为尊经阁,是
藏书的地方。在大成殿、尊经阁的两边还有斋舍若干间,如明伦堂、儒学署、射圃等。
所以儒学实际是地方上学校与孔庙合一的机构。
通常府儒学设教授1人,训导4人;直隶州儒学设学正1人,训导3人;县儒学设教
谕1人,训导1人;曲阜四氏学照府学例,设教授1人,学录1人。他们都是教官,俗称
“学老师”,由官府任命,执掌教事。一般是负责对学生进行月课、季考。每次月课、
季考的第二天,要对诸生讲“大清律例”及刑名钱谷等方面的知识。每月还要集诸生
于明伦堂,诵“饬士子文”及顺治七年颁布的“卧碑文”诸条,诸生环听。至于嘉庆
年间,月课诸事,渐不举行,虽有人提议整顿,终因教官多数并不如例照行,所谓入
学肄业者,久已有名无实了。
入儒学的生员,均通过童试选拔,通常须经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被录取
者称为儒学生员。各府、州、县奉到省学政发下的新生名单(俗称“红案”)后,即
通知新生于某日雀顶蓝袍齐集官署大堂设宴簪花,并由本官率往孔庙谒圣,至学宫明
伦堂谒学老师,因学宫有泮水,故这一仪式称为入学、入泮,又曰采芹。
入学的生员根据考试成绩,分为廪膳生、增广生、附学生员三等。廪膳生简称廪
生,由官府发给粮米;增广生简称增生,附学生员简称附生,均为自费。廪、增、附
生学额固定,一般是府儒学廪、增生各40名,直隶州儒学各30名,县儒学各20名,曲
阜四氏学定额为各30名。附生定额是科岁试取文武童府学各20名,州、县学分大、中、
小三等,大学各20名,中学各15名,小学各12名,曲阜四氏学科岁试取文童20名,武
童16名。这些生员均要参加由教官主持的月课、季考,内容一般四书文外兼试策论。
除丁忧、患病、游学、有事故外,不应月课三次者加以戒饬,无故终年不应者黜革。
另外,生员们还要参加由省学政主持的科岁试,岁试一般是四书文一篇,经文一篇,
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圣谕广训》一则。生员的成绩分为六等:文理平通者列
为一等,文理亦通者列为二等,文理略通者列为三等,文理有疵者列为四等,文理荒
谬者列为五等,文理不通者列为六等。列一、二等及三等前十名者有奖,并可附生补
增生,增生补廪生。岁试欠考三次者黜革。科试为送乡试之考试,内容一般是四书文
一篇,策一道,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经一段,默《圣谕广训》一二百字。名列一、
二等及三等前五名的廪、增、附生,有资格参加乡试。
另外,府、州、县儒学还定期从廪生中选拔一人(经省考试合格)送国子监学习,
称岁贡,非廪膳生不得与贡,食廪十年以上没有中举的廪膳生可以依次被推送到太学
学习,称贡生。通常府儒学是一年一贡,州儒学为三年两贡,县儒学两年一贡,曲阜
四氏学四年三贡。
府、州、县儒学的经费来源,除了官府津贴外,还都有一定的学田。学田主要由
官府拨给,也有名宦达臣以个人名义捐赠的。学田的收入除了作为学校的日常开支外,
还可作为补贴学校师生员工伙食之用。不过,学田数额各地情况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