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排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6&rec=91&run=13

    〖排球〗〖概述〗〖运动〗〖建国前〗〖最早〗〖排球队〗〖活动〗
  排球运动在山东开展时间较篮球、足球要晚。1914年,烟台的教会学校出现排
球活动,当时称“队球”。初期为16人制,分成4排,每排4人。1925年以后,济南、
青岛开始兴建排球场,比赛实行12人制,分成4排,每排3人。1927年改为9人制,分
成3排,每排3人,场上位置固定不轮转,可随便替换,无越位规定。1929年前后,
曾有6人制排球传入,但因当时比赛采用9人制,6人制排球未能开展起来。30年代,
排球运动开始在大城市的学校中普及。一般中、小学校多建有排球场,常举行校际
比赛。山东参加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届华北运动会的
排球比赛,排球代表队均经选拔临时组成。当时排球技术水平很低,只会发下手保
险球,传球时多持球,扣球技术也很落后。
  40年代,济南、青岛出现了一些较有名气的排球队,如济南的济南铁路局队、
济南市公署队、济南师范队、齐鲁中学队、正谊中学队等,青岛的山大、礼贤、锡
安、胶济、未名等队。这些队都拥有一批技术较好的球员。

    〖建国后〗〖排球〗〖运动〗〖活动〗〖1950-1959〗
    〖技术〗〖比赛〗〖成绩〗
  建国后,排球运动在社会各界较为广泛地开展起来,仅济南市就出现了几十个
排球队,其中大、中学校有20多个。1950年举行的第一届山东省运动大会,有8个
市、地的代表队参加了排球比赛。在1951年的第一届华东区篮球排球比赛大会上,
山东以济南、青岛两市为主,选拔组成了山东省男、女甲乙4支排球代表队参赛,
男队分获第三、四名,女队分获第二、四名。赛后选拔组建了华东区排球代表队,
参加同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篮球排球运动会,山东有9名男女队员入选。
  50年代初期各种类型的比赛推动了山东排球运动的发展,技、战术水平都有明
显的提高:发球技术由发下手球、平球,改进到发上手球、钩手大力球、旋转球和
插拉式高球;进攻不仅能打一般的中一二、边一二,还能打两次球及快球掩护等战
术;在防守上,拦网技术也有所提高,能打心跟进、边跟进防守,倒地传球、鱼跃
救球、鱼跃前空翻等高难动作也不时出现。
  为了适应竞技体育发展形势的需要,山东于1956年4月建立了排球集训队。集
训队采用苏联的教学训练法,强调以力量训练为基础,探讨排球运动规律,研究技、
战术指导思想和本队自身特点,在高度、速度、力量、灵活诸因素中,利用队员的
身高优势,坚持快速、勇猛的战术指导思想,注重发挥发球、一传优势,苦练大力
发球与传重球(当时无垫球技术)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收到较好效果。1958
年参加全国乙级联赛,男队获第五名,女队获第四名。
  1958年,根据贺龙副总理的指示,国家体委确定山东为全国排球基地。4月,
国家体委指示北京队(即原国家队)全体队员到山东工作一年,以推进山东排球运动。
经过半年努力,在全省选拔出男女队员共100余人,与原山东男、女一队合并,编
为男、女6个队,共计教练23人,队员147人。1959年,根据国家体委的建议,山东、
北京双方达成相互支援的协议,由山东支援北京男、女各1个队,北京部分教练和
老队员来山东任教。这一时期,山东男女各有5个集训队,运动训练成效显著,技
术水平提高较快。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男队获第九名,女队获第七名,双双
晋升为甲级队。
  第一届全运会后,队伍进行了较大调整。

    〖建国后〗〖1960-1979〗〖排球〗〖运动〗〖比赛〗〖活动〗
    〖技术〗〖优秀〗〖教练员〗〖成绩〗
  1960年至1962年,由于经济困难,无法坚持正规、系统的训练。1963年底,训
练工作逐步恢复。排球队开始引进发飘球、垫击(接发球)、防守采用垫击后滚动等
新技术,同时随着比赛规则的改变,拦网技术采用了“盖帽”等。女排的技术水平
和运动成绩不断提高,逐渐达到全国上游水平,由1962年全国甲级队第十一名跃进
到1963年和1964年的甲级队第六名和第五名。男队由于训练上存在问题,由甲级队
降为乙级队。
  1964年,队伍再次调整,共选调新队员36名,其中男队员16名,女队员20名。
  1965年,国家体委决定以山东、四川、上海女排为主,集中40余人组成集训队,
由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进行短期训练。经半个月训练后,又从40余人中选出部分
队员组成一个联队,继续进行训练。联队中有山东女排7名队员。通过极限大运动
量训练,山东女排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第二届全运会获第三名,并于1966年出访
了日本。同年,女排一队被评为山东省先进集体、省先进团支部。
  男队参加第二届全运会分组预赛未能取得决赛权,全运会后进行了整顿和调整。
  1966~1970年,训练停止,比赛取消。1970年底恢复训练后,排球队进行了相
应的调整和充实。男队在1973年取得全国比赛第六名,创建队以来最好成绩。1975
年第三届全运会,女队获分组预赛第六名,建队以来第一次未取得全运会决赛权;
男队获决赛第九名。1976年下半年,在“体育革命”口号的影响下,比赛全部取消,
排球队再次受挫。1977、1978两年参加全国比赛,男队仅获第二十四名和第三十一
名,由甲级队降到乙级队,又降到丙级队,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女队也仅获第十七
名和第十三名。1978年,为山东排球事业做出贡献的排球教练马占元病逝。1979年
参加第四届全运会,男女队均未获得决赛权。

    〖建国后〗〖活动〗〖1979-1985〗〖比赛〗〖成绩〗〖优秀〗
    〖运动员〗〖教练员〗〖技术〗〖排球〗〖运动〗
  为遏止排球运动水平的滑坡,1978年以后,迅速发展、壮大队伍,建立了一、
二、三线男女各3个队,先后吸收100余名队员入队,其中男队员40余名、女队员60
余名。训练工作注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在进一步研究国际、国内排球发展趋势
的基础上,结合本队特点,着重打好思想作风、身体素质、基本技术三个基础;重
视发展高度(身高和弹跳),以争网上优势;在技术全面、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
展快速、灵活多变的战术。与此同时还抓了科学训练、科学选材、队伍的教育管理
等各项工作,保证了队伍的健康发展和训练工作的正常进行。1979年9月,女排参
加在长春举行的未进入全运会决赛的甲级队联赛,获赛区第一名。11月,男排参加
全国丙级队联赛第二阶段连云港赛区的比赛,获第一名,升为乙级队。至1980年,
女队不仅晋升为甲级队,而且获全国甲级联赛第六名。男队于1981年获全国乙级联
赛第三名,晋升为甲级队。1983年男队获第五届全运会第八名,女队获第十二名。
  1983年底,排球队再次调整。1984年10月先后参加在苏州、南京举行的全国排
球甲级联赛两个阶段的比赛,女队获第十九名,又一次降为乙级队,男队获得第十
名。年底,队伍再次调整。
  1985年男队降为乙级队,女队再次晋升为甲级队。
  山东排球队自1956年建队至1985年,先后调进、培养教练员46人,运动员451
人,其中男队员222人、女队员229人;向国家队输送运动员10人,向国家青年队输
送24人,先后有5名教练员到国家队和国家青年队帮助工作。

    〖排球〗〖国家级〗〖运动健将〗〖教练员〗〖裁判员〗
    〖名单〗〖建国后〗〖高级〗〖国际级〗
  国家级运动健将:
   花桂卿 刘向葵 马世芬 徐立云 马占元
   高绪美 周文玉 袁美  王嘉琴 马俊跃
   王铁山 姚淑华 王庆华 殷爱华 周玉兰
   昃秀娟 张敏  韩敏华 杨清波 王朝群
   薛胜利 臧磊  刘武邑 毛伟力 黄亨
   张荣熙 池永爱 徐爱敏 刘耀娟 于立琴
   赵洪英 李春兰 韩晓华 李义军 张晓波
   王丽华 盛会华 于翠志 何莉莉 
  高级教练员:      
   廖士刚 王俊德 王兆献 张荣熙 谷坤英
   李忠香 朱传俊 刘登月 李开明 盖永宁
  国际级裁判员:      
   吴一忠       
  国家级裁判员:      
   朱坤  廖士刚 吴毓盛 王克勤 王冲
   张相融 邢智龙 宋元桐 池松乐 程强
   王忠勇 顾民杰 李建国 李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