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群众性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6&rec=67&run=13

    〖农民〗〖体育〗〖农村〗〖群众性〗〖活动〗〖工作〗〖农村〗
    〖建国前〗〖概述〗
  历史上,山东广大农村传统体育活动十分活跃,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武术、
摔跤、风筝、秋千、毽子、角力、高跷、棍球、跳绳、举石、扔沙袋、登高、游水、
打尜、打瓦、棋类等,农闲、节日、庙会时各种形式的活动尤为盛行。30年代初,
梁漱溟在山东推行乡村建设运动,在济南郊区建实验区,一些农村设立了国术团,
开辟简易体育场,举行过毽子、风筝、象棋、乒乓球比赛会等。祝甸乡还成立了武
术团,举办过徒步竞走会、乒乓球、篮球和足球比赛。为了激发农村儿童对体育活
动的兴趣,赵道言曾创编了“农事模仿操”。全操30节,包括刨地、锄地、撒种、
浇地、磨镰刀、割麦、烧饭、散步呼吸等,饶有兴趣。省民众教育组织山东省立民
众教育馆曾制定了提倡农村体育的工作计划,但未能实施。

    〖农民〗〖体育〗〖活动〗〖农民〗〖体育〗〖活动〗〖建国后〗
    〖群众性〗〖项目〗〖组织〗〖1950-1959〗〖农村〗〖工作〗
  建国初期,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部分地区自发地开展了体育活动。益都县
20多个村的青年,在部队练习单杠的影响下,积极开展单杠活动。莱阳专区体育大
会305名运动员中,工人、农民占80名;张周市体育大会811名运动员中,有131名
是农民。1953年,少数农村成立了区、乡球队,并开展比赛活动。至1955年,历城
区14个乡均建立起篮球队。潍坊组织了武术研究会,有会员200多人,经常参加活
动的有500多人。这一时期,回乡初中、高小毕业生、复员军人和民兵成为农村体
育活动的积极分子,开展项目多为民俗活动,如打猎、踢毽、跳绳、扔沙袋等,也
有单杠、篮球活动。1953年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后,加强了对农村体育活动
的领导,提倡在农村建立体育协会,推行劳卫制,组织农民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活
动,如打拳、摔跤、举石担、石锁、掷石蛋、爬绳、单杠、木马、体操、踢毽、弹
弓、打猎、行军、竞走等。至1956年,全省已建立农业社体育协会263个,组成
5200多个球队、1181个锻炼小组。1957年,63个县和3个市的郊区共有6万多人参加
武术、摔跤、骑马、射箭、举石锁、石担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大跃进”运动的高涨,农村体育活动空前活跃,但
也出现了盲目强调体育工作、脱离实际的“高指标”现象。经过所谓的“百日奋战”
,全省建立农村体协3437个,青少年业余体校1431处。高唐县被评为全国体育运动
红旗县。1959年,全省农村有篮球队21340个,排球队4560个,62个县(市)建立武
术组织320处。这些组织一哄而起,徒具形式,给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
响。

    〖建国后〗〖1960-1978〗〖农民〗〖群众性〗〖项目〗〖组织〗
    〖农村〗〖体育〗〖活动〗〖工作〗
  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农村体育活动基本停止。60年代初,对农村体育工作
做了必要的调整。随着农村经济的好转,农村体育活动逐步恢复,特别是年节日、
庙会的体育活动比较活跃。烟台专区多数公社的生产队建有篮球队,其中黄县北马
公社52个生产队有43个篮球队。泰安专区章丘县的6个公社有150多个篮球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村体育活动再度停止。自1973年开始,农村
体育活动以民兵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了田径、球类、体操、游
泳、武术等活动。一些民兵组织建立了代表队和锻炼小组,在农闲、节假日组织民
兵进行体育表演和比赛。至1976年前后,全省农村体育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掖县
27个公社50%配备了专职体育干部,全县体育骨干达3.4万人,80%的大队推行了
广播操。全县有篮球架1900余副,乒乓球台2000副,田径场地118个,足球场2个,
乒乓球室209个,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口的52%。

    〖建国后〗〖1978-1985〗〖项目〗〖组织〗〖设施〗〖工作〗〖投资〗
    〖成绩〗〖农村〗〖农民〗〖体育〗〖活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富裕起来,农民对文体活
动的要求更加迫切,促使农村体育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80年代,农村文化中心、
文化站、青年之家等在山东各地蓬勃兴起,开展体育活动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
1982年,全省农村已建起青年之家47700多处,集、镇文化中心站300多处,各种体
育代表队18000多个。还涌现出一批自力更生、农民自办体育的典型。莱芜县青年
之家的活动经费,主要靠广大团员青年自筹解决,自1979年至1982年,全县自筹活
动经费达85万元。昌邑县辛庄大队团支部带领团员青年开荒40亩种植经济作物,筹
集文化活动资金2万多元。1981年全省团员青年自筹文体经费1120多万元,其中有
65个团支部自筹达万元以上。全省文体用品器材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青年之家有
1121个,其中万元以上的107个。
  为了适应农村体育活动发展的需要,滕县体委于1982、1983年先后举办了篮球、
排球、武术、太极拳等项目的短训班,培训体育骨干480多人。掖县体委1981年至
1983年举办4期短训班,培训200多人次;该县西由公社共培训了800多名农村体育
骨干。
  1984年以后,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民粮足钱多,对文化体育生活有
着强烈的追求。他们投资兴建体育设施,组建运动队,兴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自
办体育比赛。1984年,济南市郊区王舍人庄农民集资350万元兴建了大型文体活动
中心,被新华社评为1984年全国十大体育新闻之一。掖县西由镇文体活动总投资达
96万元,建起230多处活动场所。高密县南关村投资24万元兴建了有灯光球场、羽
毛球场、旱冰场和乒乓球室等设施的文体活动中心,购置了标准的乒乓球台和联合
攀登器。他们招聘人才,组建了篮球、羽毛球、排球和乒乓球队,女子篮球队在省、
市农民篮球赛中3次获得冠军。南关村有80%的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并吸引了邻
近的县直机关、厂矿职工和村民来此活动,形成了以该村为中心的“体育热”。牟
平县西关村先后投资20万元,兴建了青少年文化宫、游乐园等,内设武术厅、篮、
排球场、羽毛球场、草皮小足球场和3个游泳池,并成立了篮球、排球、乒乓球和
武术代表队。1984年,蓬莱县长裕村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登州武术馆,第一期招收
学员120名。1985年4月,该馆承办了“裕华杯”武术观摩表演,烟台的14个区、县、
市的各路拳师来此献技,被誉为蓬莱阁下“神仙会”。同年春,郓城县南关农民樊
庆斌、刘国庆等3人投资12万元建起宋江育英武术学校,当年招收382名学生入校。
1985年,聊城市张古禹村赵保忠、张常和、王玉柱3位农民集资15万元,建成兴华
武术学校,占地20亩,招收了300名8至14岁的少年儿童入学练武。淄博市淄川区河
南村2000村民中有500多人喜欢下棋,1984年7月,该村自筹资金7000多元,主办了
一次淄博市的中国象棋邀请赛。不久,又为山东体育基金会集资2.5万元。1985年
11月7日,河南村又举办了“柳泉杯”中国象棋大师邀请赛,应邀参赛的有15个省、
市和部队的29名棋坛高手。1985年初,淄川区西河镇成立了“三棋一牌”联合社,
并举行了淄博市桥牌邀请赛,一向被视为高雅活动的桥牌、围棋等,成了庄稼人业
余文化生活之一。
  1985年,全省农村文化中心站发展到1万多个,青年之家发展到48万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