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高等院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6&rec=51&run=13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清朝〗〖民国〗〖内容〗
  1872年,山东最早的教会大学登州文会馆创立。该校正班5学年中,每周体操
课均为5个小时,教学内容为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以兵式体操为主。齐鲁大学和
青岛大学是山东早期两所著名的大学。齐鲁大学设置了体育委员会,青岛大学在教
务处下设立体育部和军训部,体育活动很活跃。青岛大学体育部于1931年和1932年
公布了该校《暂定体育课程》和《体育课程规定考试办法》,内容分技巧、竞赛和
普通体操3类,规定体育一门为各学院学生必修课程,每学期须修1学分,4年内修
足8学分,未修足体育学分者不得毕业。

    〖建国后〗〖高等院校〗〖1951-1972〗〖体育〗〖教学〗〖内容〗
    〖课程〗〖形式〗
  建国以后,山东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体育在各类高等院校中均为必修课,每
周2节,教学内容以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项目为主,并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
度。
  1951年7月,政务院通过《关于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要
求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切实改进体育教学”。山东省各大专院
校在一、二年级开设了体育必修课,学校体育活动逐渐趋于正常化。1951年冬季,
北京、上海、天津在学校中试行“冬季体育锻炼标准”。同年,山东省部分市、地
也自定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并由教育、体育、卫生、团委、学联等部门联合组成委
员会,推行锻炼标准,大专院校中身体条件适合的学生,踊跃参加了冬季体育锻炼。
学生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成绩分为“合格”、“良好”、“优秀”3等,经5个多月的
锻炼,有70%以上的学生达到了及格以上标准。在1951年冬季体育锻炼的基础上,
1952年又推行了“学生夏季体育锻炼标准”。50年代初,全省各大专院校开始逐步
试行劳卫制预备级。1954年,国家体委在各地实行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
《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各大专院校正式推行劳卫制。
学校成立了由院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组成的劳卫制推行委员会,参加锻炼的学生组成
10人左右的锻炼小组,以组为单位,在组长和分工负责的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锻炼。
劳卫制成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中心。为了更好地把体育课和劳卫制结合起来,各校以
劳卫制项目为基础制定教学大纲,即以劳卫制项目为重点,结合季节、场地,分阶
段安排劳卫制项目的教授与学习;考查项目以劳卫制项目为主,但降低标准,考查
成绩达到劳卫制标准的即可作为劳卫制测验成绩。在掀起体育锻炼热潮的同时,一
度出现了通过劳卫制人数指标偏高、学生负担过重、因运动竞赛而缺课等现象。
  1956年,国家体委会同高教部、卫生部、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加强领导进一
步开展一般高等学校体育运动的联合指示》。随后,高教部颁发试行《高等学校体
育教学大纲》,全省普通高校开始按《大纲》组织教学。教学形式有两种:一是单
项教学,即一段时间内集中一个项目;一是综合教学,即每学期按大纲内容进行合
理搭配,近似普通中学的体育课。省体委、教育厅发出《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
领导,克服忙乱现象的联合通知》,要求将劳卫制的内容和锻炼方法与体育课的内
容和锻炼方法结合起来,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确定锻炼时间。
  1958年,学校体育工作出现浮夸风,要求年内在所有高等院校中广泛推行劳卫
制,各校本年毕业生除病弱者外,全部通过各级劳卫制标准,同时在全省开展了“
四红”、“双红”运动,要求学生全部达到劳卫制一级、二级和等级运动员标准。
这些作法违背体育锻炼的规律,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和系统性。60年代初,通过全国性的讨论,纠正了体育教学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主的
偏颇,把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课的首要目标。但因国民经济出现暂时
困难,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停上或缩减为每周1节。
  1962年,各校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体委、团省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当前各级
全日制学校体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恢复了每周2节体育课;
体育教学继续与推行劳卫制密切结合,但不提指标,不搞突击测验。此时实施的《
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材纲要》,规定男女生教材均包括田径、体操、武术等项目,
同时还规定了各项教材的考核项目。学校体育教学走上正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体育工作遭到严重破坏。复课后很长一段时
间内,体育课名存实亡,语录操、军训、劳动等代替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体育教研
室改名为军体教研室。1972年,教学秩序有所恢复,但体育教学仍无章可循,有的
学校教学内容以军事项目为主,练刺杀、投弹等;有的学校则以竞赛为中心,只抓
训练。这种现象直到新的体育教学大纲颁布后,才得到彻底纠正。

    〖建国后〗〖1977-1983〗〖高等院校〗〖课程〗〖内容〗〖达标〗
    〖体育〗〖教学〗〖形式〗
  1977年6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教育局下达了《关于加强大、中专学校体育工
作的意见》,要求各校认真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学应使受教育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要从增强体质出发,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要有
计划、有大纲、有进度、有教案,每学期进行一次必要的考核。1978年,学校体育
教学开始转入正常化、科学化。山东各高校结合专业特点,贯彻教育部、卫生部、
国家体委《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有计划地推行国务院颁布的《国
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教学按自编大纲上课,基本做到了有计划、有进度、有教
案、期终有考试。同年颁行《山东省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大纲》包括普
修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两种形式。普修课按部颁大纲编选,突出重点,相对集中安
排教材;专项课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集中学习1~2项运动技术,进一步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1979年,省内各大专院校开始试行部颁《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
大纲》(试行草案)。1980年,省体委、教育厅下达《关于进一步推动实行〈国家体
育锻炼标准〉的意见》,高校体育课以“达标”项目为主要内容,有目的地指导学
生进行体育锻炼。
  1983年,省教育厅、省体委、省卫生厅联合组成检查验收团,按照全国统一颁
布的检查验收标准,对部属和省属重点共12所高校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结果表明,
省内多数学校依照部颁《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各校的专业
特点制定了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和教案,建立了完整的课堂常规和考核制度,加强
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学质量。青岛医学院、山东工学院等7所学校还在三年级开设
了体育专选课和保健课。“达标”活动已普遍开展,各校的平均达标率为50.30%,
其中石油学院最高,达到80%。但也仍有少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轻教学重
训练,轻群体重竞赛,忽视增强全体学生体质的倾向。

    〖建国后〗〖活动〗〖高等院校〗〖组织〗〖成果〗〖体育〗〖教学〗
    〖研究〗
  建国后,高校体育教学研究随着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几起几落。1977年,以山
东省16所大专院校为基础成立了高校体育协会,各级学校建立了群众性学术组织,
体育教研逐步走上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1978年至
1985年,全省组织高校学术交流会、论文报告会14次,有323篇论文在多种刊物上
发表,并编辑出版了《山东高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