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棋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6&rec=144&run=13

    〖棋类〗〖运动〗〖建国前〗〖著名〗〖围棋〗〖棋手〗
  山东民间有着悠久的对弈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就出现了著名的围棋
高手弈秋。抗日战争爆发前,山东的围棋高手多集中在济南,如王湘岑、吴志宣、
李俊民,被誉为济南围棋三杰。在他们的带动下,济南围棋爱好者们集资创办了明
湖弈社。这是山东第一个棋坛组织。明湖弈社对外讲授棋艺,吸引了众多的学棋者。
当时京、沪高手和段位较高的日本棋手凡来山东,均到此访问。1945年春,省内出
现了张承铨(济南)、王滋骞(青岛)两名围棋高手。同期,象棋活动在济南、青岛、
潍坊、济宁等地开展也较好,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棋手,如青岛的邵次明,
潍坊的陈天才、李振川,济宁的马文环,济南的崔芳勤等。

    〖建国后〗〖棋类〗〖运动〗〖比赛〗〖成绩〗〖棋手〗〖1956-1985〗
    〖中国象棋〗〖象棋〗〖围棋〗〖国际象棋〗〖国家级〗〖裁判员〗
  建国后,1956年,国家体委将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列入全国体育竞赛项
目,济南、青岛、潍坊、济宁等城市先后举行了棋类比赛,并派代表参加了全国性
棋类比赛。同年12月,邹煜滋、戴光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城市象棋比赛。
1957年10月,象棋选手崔芳勤、杨长水、迟锡三、戴光洁,围棋选手张承铨、孙锡
朋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象棋、围棋比赛。1958年11月,全国象棋、国际象棋比
赛在扬州和广州举行,戴光洁获第二阶段中国象棋第十一名,王滋普获国际象棋第
六名。
  1959年9月,山东派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棋类比赛和表演赛,
均未获得名次。1960年10月,山东省体委组建省棋类代表队,参加了全国棋类比赛,
获中国象棋团体第八名(代表队无专业运动员),方孝臻获个人第六名。
  1959年4月,在淄博举行了山东省首届中国象棋、围棋和国际象棋比赛,以市
地为单位共有60多人参加了比赛。至1962年,山东每年举办一次全省棋类比赛。
1963年后,竞赛活动停止,至1974年,才由济南市工会率先恢复举办了全市性棋类
比赛。1976年,恢复举办了全省象棋个人赛。比赛分成年、少年两组进行,参赛单
位为各地、市和五大企业。此后,山东每年举办一次全省棋类比赛。同年6月,山
东象棋代表队参加了在兰州举行的全国象棋赛,由于山东多年来未开展棋类竞赛活
动,棋艺水平下降,比赛未获名次。
  1978年,山东省第十一届省运会首次将中国象棋列为竞赛项目。
  1979年9月,山东省组建象棋代表队参加第四届全运会象棋比赛,王秉国获得
个人第四名。此后,山东每年均组队参加全国象棋比赛,但都未取得名次。
  1982年,山东的宋德海、于恪强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围棋专业段位定级赛,宋
德海获专业二段、于恪强获专业初段资格。1983年,山东围棋代表队参加了在石家
庄举行的全国围棋比赛。
  1985年11月,在淄博西河村,农民集资举办了“柳泉杯”象棋大师邀请赛,特
级大师胡荣华、李来群、柳大华等20余名男女大师应邀参赛。比赛结果,李来群捧
走柳泉杯。这次比赛对推进山东群众性象棋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缺乏专业性指导训练,山东的棋类运动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其中,中国
象棋起步早,群众基础较好;围棋进入80年代发展迅速;国际象棋起步晚,基础差,
技术水平进步缓慢,处于松散状态。
  国家级裁判员:
  国际象棋:李克生
  中国象棋:孙照俊 孙成山 赵文山 王森 徐进之 崔芳勤
  围棋:田振 王育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