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武术团体与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6&rec=14&run=13

    〖武术〗〖团体〗〖清朝〗〖民国〗〖概述〗
  清代末年义和团运动中,鲁北民间习武组织迅速发展,但不久即遭清朝统治者
残酷镇压,各种组织被迫解散。辛亥革命后,民间习武开禁,拳房、拳社等习武组
织遍布全省城乡。这些拳房、拳社有的教学比较正规,执教者不乏高手,如烟台宫
宝田、郭云深、崔寿山、林景山、李天祥等都曾在拳房、拳社任教。1932年,烟台
市有拳房32处,学员500多人,各界参加武术活动的有三四千人。最盛时拳房发展
到50处。二三十年代,栖霞县100多个村设有拳房,参加练习的有2000多人。荣成
县的武术活动几乎遍及各村。微山县黄山少林玉门拳场自1801年开办,共授徒4000
余人。该县两城水浒拳房清初时创办,范氏3代、黄氏2代、刘氏4代共授徒万余人;
少林大滑拳陈氏拳房,自1910年开办,共授徒8000多人。邹县西庄拳场近80年培训
5000多人,举行过20次表演。拳社、拳房大多依传授者的擅长,以教授一种或数种
传统拳术为主。如微山县马坡拳房创办于1910年,主要传授少林大花拳等;广饶县
桑科、石碑、东西燕、前科5处拳房,1926年开办,主要练地功拳。
  同时期,武术界人士在城市和县镇创办了一些习武兼研究的武术社团。赵春岭、
王兆延、王兆林于民国初年创办俊英体育社,系各界爱好武术的青少年自由结合的
民办武术团体,社址在济南西青龙街南大寺后门。社员入社不限民族、性别、年龄、
籍贯,晚上正式练功,业余时间白天不限,每周星期日公开表演。该社以八大拳架
为基本教材,拳械套路齐全,对打对练丰富多彩,尤其在散手上打破了武林的保守
陈规。1937年,俊英体育社停办(1983年恢复,改名为“少数民族体育社”)。与此
同时,马金标创办了群英武术社,左双臣创办主持北书房(拳场)。群英武术社后因
马金标应邀赴南京任教而停办。俊英和群英、北书房曾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其中
杨法武、马裕甫、杨松山参加1928年全国第一届国考,名列最优等;在全国17名最
优等选手中,俊英体育社占1/6还多。杨松山后任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同年10月在
南京举行全国第二届国考大会,俊英、群英、北书房出身的多人参加了比赛。
  1911年,张石麟、宋铭之邀集青岛商界人士组织成立中华武术会,研究各种武
术。
  1913年,潍县商团创立潍县体育社,在各学校传授武术。
  1914年,马良创办山东省军士武术传习所,又称技术队,主要培训军警教官。
该所除传习各种武术外,还进行武术研究,编辑武术教材。1915年,武术传习所增
授马良主持创编的《中华新武术》。
  1917年2月,马良发起、邀集山东省教育界创办山东省武术传习所,所址在济
南西门大街万寿宫旧址,委任历城县劝学所所长陈栋为所长。教师由马良委派,李
毓琛为武术总教习。学生有各县保送的官费生,也有自费生,年龄须在25岁以下、
18岁以上,为师范、中学及高等小学以上毕业生。入学要检验身体,考试国文,修
业年限2年。至1925年停办,该所共办6期,毕业学生730名。该所制度较健全,设
有所长办事、教务主任、教员、学监、文牍员、会计员、校务会议、学生考查、奖
励、惩戒等21项规则。历年开设的主要学科有中华新武术(包括拳脚、摔角、剑术、
棍术4科)、兵式操、普通操、器械操、步兵教练、各种武技、军事学、各种球类、
田径赛、生理卫生学,辅助学科有修身、教育学、教学法、管理学、国文、救急法、
音乐等。
  1922年,韩愧生在青岛齐燕会馆主持创办国技学社,入社学生多为商界人士及
附近居民子弟。韩病逝后,由杨明斋主持。1929年停办。
  20年代初在青岛市芝罘路成立中华武术社,王子平曾在此任教,授课以查拳为
主,辅以其他门派拳械。1926年,丁子成发起创办黄县国术研究会,河北沧县李书
文、烟台宫宝田等曾在此执教,研练项目有形意、八卦、太极、六合螳螂、七星螳
螂、罗汉拳、八极拳、劈挂拳、洪拳等。1945年,徐振东、姜修信、窦跃庚、麻均
成、李赞臣、潘承恩等在济南发起创办国术学友会。此外,省内尚有济南县西巷武
术社(1928年)、烟台青年国术社、张店车站国术研究社(1930~1937年)、广饶武术
社、志城国术研究社、益都回民国术研究社等武术团体。

    〖民国〗〖武术〗〖机构〗〖团体〗〖简介〗〖山东省国术馆〗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在全国建立国术馆系统,由各级行政长官和军阀豪
绅兼任馆长。1930年春,山东省国术馆成立,馆址在济南市商埠经四纬五路。韩复
榘兼任馆长,李景林代理馆长职务,赵宝箴任副馆长。国术馆设教务、事务二处,
并设有视察、编辑等组。开始时全年经费5000元,与中央国术馆经费相当(据尚树
梅文,省国术馆全年经费为12000元。),后因财政困难,有所缩减。1931年底李景
林病故,1932年春韩建秋任副馆长。同年6月窦来庚任副馆长。1937年抗战前夕,
省国术馆自行停办。
  省国术馆初办时有教师、学员80余人。学员修业2年,毕业后有的留馆任教,
有的至县国术馆任副馆长或教员,或任军警教官,或任学校国术教师。曾举办3期
国术师范班,修业2年。还曾开设3个早晚民众练习班,学员免费训练。每年寒暑假
开办短期武术班。1936年至1937年,举办了2次全省各县国术馆馆长训练班。
  省国术馆教授的课程,术科有查拳、八极拳、少林拳、太极拳、太极剑、埋伏
拳、劈卦、八卦掌、形意拳、武当对剑、太极对手、散剑对击、窜拳等优秀传统套
路以及格斗、徒手器械对练、散打、新武术、军事训练等,学科设国文、常识、生
理卫生、武术原理等。李景林任馆长时,重视太极拳、八卦、形意拳、武当对剑、
散剑对击和少林拳、查拳等各种传统精华套路,尤其看重太极拳和推手。他倡导武
术基本功和传统套路,要求严格,教学正规。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黄河北岸,国术馆人员改编成武士队,后改为“
国民军义勇队”参加抗战。
  日伪时期,山东省立国术馆曾于1938年下半年重建,潘雪峰任馆长,馆址在后
宰门,常利用珍珠泉、关帝庙开班授课。抗战胜利后,由陈伟超接任馆长。1945年
12月,王龙翼任馆长。1946年7月恢复战前建制,改称“山东省国术馆”,由当时
的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兼任馆长,王龙翼任副馆长。同年10月,何思源调北平,
馆长由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兼任,王龙翼任副馆长。

    〖青岛市国术馆〗〖民国〗〖武术〗〖机构〗〖团体〗〖简介〗
  青岛市国术馆先于山东省国术馆于1928年成立。馆址始在育英小学,后由市政
府集资,于广东路1号兴建国术馆办公楼1座,1929年9月迁至新址。全馆占地约
3000多平方米,有办公室、练功房、学生宿舍、操场等。所有经费由市政府拨款。
设正、副馆长各1名,马福祥、胡若愚、沈鸿烈先后出任馆长。国术馆开办之初设
练习班,后又设师范班,以培养国术师资为目的。教学内容以长拳类的查拳、孙膑
拳为主,另有形意、八卦、太极、地功拳类;器械方面除有刀、枪、剑、棍等外,
还有其他长短、单双兵器及拳械对练。对抗性的如散手、长短兵器、拳击、摔跤等
也在训练之列。练功均按传统方法进行。著名武术家和武术高手王子平、杨明斋、
韩冠洲、韩冠英、常秉毅、高作霖、秘道生、纪延昌、纪雨人、李义三、尹玉章、
田洪烈等都曾在此执教。1937年该馆停办。1946年恢复,李先良任馆长,高方先任
副馆长。
  山东省国术馆成立后,全省县级国术馆相继成立。至1933年,全省共有68个县
成立了国术馆。

    〖建国后〗〖武术〗〖团体〗〖机构〗〖简介〗〖山东省武术协会〗
    〖武术辅导站〗〖武术学校〗
  建国后,山东省于1981年3月26日建立山东省武术协会,下设教练、裁判、科
研3个工作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团结全省广大武术工作者、爱好者,发展山东武术
事业,提高武术运动水平。至1985年,全省各市、地已建武术体协9个,市、区建
武术协会58个。
  武术辅导站是建国后群众创造的业余练武形式。青岛市武术辅导站最多时达
135个,有武术教员和辅导员176人,经常参加活动的武术爱好者近万人。1982年前
后,济南市在市区和重点厂矿设立了以武术保健为主的辅导站64个,在公共场所办
了70多个太极拳训练班。菏泽地区有公办、集体和个人办各种武术组织800多个,
练武者4万余人。潍坊各市县有民办武术站、点84个。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传艺形式已不能适应武术活动的要求,农民个人或集
体办的武术馆、武术学校应运而生。1976年,梁山县豆山公社淹王大队以武术爱好
者刘怀生的武术班为基础,大队投资2万多元创办了武术学校。该校先后向专业队
输送队员5人,向体育院校输送2人,向地市武术学校输送8人,还多次代表县、地
区参加地区、省武术比赛,取得较好成绩。该县馆里乡东李庄离休干部老拳师李相
山自筹资金11万元,于1984年12月创办了水泊武馆,当年招生63名。定陶县陈集乡
前沙垓武术学校(李庆连创办)、郓城县苑垓武术学校、郓城县宋江育英武术学校、
蓬莱县长裕村登州武馆、泗水县中册三村武术学校、文登县铺集乡武术馆等,都是
由农民个人集资兴办的。宋江育英武术学校实行学生文化学习、练武、食、宿四集
中,聘请退离休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任文化课教师,严格按完全中、小学的教学大
纲实施教学,学生学文习武两不误,办得有特色,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