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语言学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89&run=13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在中国是20世纪才发展起来的,山东跟其他省市相比
起步还要晚些。但是作为前学科的语文学,相关学科的古文字学、语言哲学,山东则
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国的语文学是由整理诠释前代文献发轫的。古文字学是伴随考古发现的文字器
物研读发展起来的。语言哲学则是哲学思辨和论争的衍生物。
春秋时代孔丘儒学以整理文献、阐发礼教为己任,历代经学大师皓首穷经,传注
笺疏之学绵绵不绝。到晋室南迁之前,齐鲁大地一直是文化中心,语文学也极为发达。
同时,齐鲁大地既有丰富的先民文化遗存,又有好古尚文的学术氛围,古文字的
研究也不绝如缕,且时有建树。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众多学派集中在今山东一带,除孔孟学派外,墨子、荀子都
穷究天人,学纳百川,对人类社会重要的语言现象,多有真知灼见,在阐述哲学、逻
辑的同时,对语言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也作了独到的剖析。
因为上述的历史渊源,直到清末民初,山东的私家语文著述仍很发达。
语言学有许多分支,互有渗透,发展也不平衡,山东近代的语言研究大致可分为
三个阶段。
1840年至1900年,传统的文字训诂音韵学科较为发达。文献注疏、《说文》《尔
雅》研究、周秦古音研究都有影响深远的著述。
1900年至1949年,考查俚俗词语出了不少成果,但方法上仍属于传统语文学范围。
古文字的研究异军突起,并出现了《说文古籀补补》这样的力作。
1949年开始,山东的语言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特点是注重现代汉语汉字的研
究,紧密配合国家语文工作。传统语言文字学逐步明确了历史发展观点,渐次走向汉
语史的科学研究。这一阶段中,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史的断代研究、方言调查研
究,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20世纪以来,语文逐步成为各类学校的必备课程,配合语文教学的语文研究也发
展起来。
首先是研究队伍迅速壮大。20世纪初,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就设有中文系科。新
中国成立后陆续建立的各级师范院校也都有中文系科。高等院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活
动和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学的业务活动中加强了语文专业研究,成为研究骨干,
广大基层语文教师和语文爱好者也纷纷加入了语文研究行列。1980年山东省语言学会
成立,是成员最多的省级学会之一,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人闭门研究的局面。70年代
末,山东大学中文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都建立了语言研究室;80年代,山东社会
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语文研究所也建立专
业的语言研究室,培养出一批语言研究人员,提高了研究队伍的素质。1993年山东大
学现代汉语专业博士授予权获国家学位委员会通过批准。
其次是研究方式和手段也有发展。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先
后创办有《齐大月刊》、《国学丛刊》、《励学》等学术刊物,语言研究成果开始有
了迅速面世的机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重视语文工作,50年代的语法讨论和方言
普查促进了山东语言工作者对语言现实的调查研究。80年代起,山东大学建立语音实
验室和使用计算机,成为语言研究应用现代手段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