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60&run=13

山东省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从新中国建立到1995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
段。
初始阶段(1950年-1976年) 。这一阶段的发端是50年代初在高等院校开设的《联
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课。山东大学政治系和山东师范学院政治系,在1959年以后相
继开设了国际共运史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时有
中断外,高校中一直坚持了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对马列著作和苏
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学习研究。其研究成果多为散见于报刊上的介绍性、宣
传性、评论性文章,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很少。
发展阶段(1977年-1988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该学科的研究进入大发展
阶段。 山东省各大专院校的政治系普遍开设了国际共运史课程。1982年5月,山东省
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会成立 (1987年10月更名为“山东省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 ,为独立的省级学会;1990年9月更名为“山东省国际政治和
国际共运学会”)。1984年,聊城师范学院建立共产国际研究室(1987年更名为共产国
际研究所,1994年更名为世界共运研究所) ,1985年创办专业杂志《共产国际研究资
料》(1987年更名为《共产国际研究》,1995年更名为《世界共运研究》)。1986年,
山东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学院设立国际共运专业硕士学位点。以这些专业研究机构
为主体,形成了一支规模相当的研究队伍,对国际共运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出
版了一批比较有影响的国际共运史专著和教科书,对于推动该学科的科研和教学起了
重要作用。
拓展阶段(1989年-1995年)。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化和高校专业设置及课程的调整,
狭义的国际共运史研究逐步拓展为广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或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研
究,并向国际政治问题的研究扩展渗透。山东大学1992年设立亚太研究所,1995年设
立西欧研究所。这个阶段研究的重点是当代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其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使该学科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某些方面在全国学术界产生了
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