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问题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5&run=13

一、自然辩证法研究
山东在80年代初就成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组织协调全省的自然辩证法研究、
教学工作。此外,还参加了全国首家民间学术研究团体--科学认识论和科学管理共同
体--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常设机构:山东省高校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挂靠济南联合
大学) ,承办或承担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活动和研究课题。如李庆臻主持了山
东“八五”社科项目《第一生产力论》,马来平主持了山东省“八五”社科项目《哲
学和文化视野中的科学》等。
80年代以来,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队伍发展壮大,经过十几年的积累,现已形成
了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出了一批学术成果。60年代,李庆臻就参加编写过由
艾思奇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提纲》(中央高级党校1960年),80年代又陆续编著了《简
明自然辩证法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等著作。韩民青著《物质形态进化初探》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 祝世讷著《中医学方法论研究》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年) ,王信岭著《自然辩证法干部读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肖效武编著
《自然辩证法--创立、理论和发展》(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年),贺安敬等编写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年),李传忠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马来平著《哲学和文化视野中的科学》(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刘武顺等主编的《当代医学科学发展启示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年),
王善波的《追求科学精神》(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著述,以及张全新译《列宁主
义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等译作都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不同
领域有所建树。
论文有:孔阶平的《理论科学与理论认识论》(《东岳论丛》1982年第3期) ,邢
新力的《浅论量的形式》(同上刊1983年第4期) ,孟庆仁的《论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
过程》(《齐鲁学刊》1992年第2期),张全新译《论自然科学的“革命”和“危机”》
(《山东社会科学情报》1992年第6期)、《现代数学的方法论研究》(载《自然辩证法
论文集》1992年)等。

二、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问题研究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研究也是山东的强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早在80年代,
山东哲学界特别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界就对生产力标准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问题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著作方面:李庆臻、卢继传、张道民合著《第一生产力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19
93年) ,从10个方面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是生产
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该著作获山东省社会科
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李庆臻在与卢继传、李春国等合著的《大杠杆--震撼社会的新科
技革命》(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 、《大协调--科学技术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0年) 和《大动力--科学技术动力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等著述中,深
刻而又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理论。 此外还有: 马来平主编的
《科技第一生产力实现的机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和《第一生产力与科技体制
改革》(同上),开始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运行机制和体制。邹积贵著
《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年),系统地研究了科学技术进步
对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革命方式、战争方式等的影响。
主要论文有:邢志第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意识吗? 》(《东岳论丛》1984年第1
期) ,该文较早论述了自然科学是生产力的问题。李庆臻的《论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第
一生产力》(同上刊1991年第5期) 一文,从现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变革
作用及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等方面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问题。陈一献的《生
产力发展规律试探》(《文史哲》1984年第6期) 一文认为,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低能高效。迟克举的《坚持生产力标准的几点思考》(同上刊1988年第6期)一文提出,
坚持生产力标准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目前与长远、直接与间接、生产力标准与道德
标准四对关系。樊瑞平和邹广文的《生产力标准的几点思考》 (同上刊1989年第1期)
一文认为,生产力标准应该着眼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汪建和刘陆鹏的《试
论生产力标准》(同上刊1989年第2期) 一文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和社会整体功能的客观尺度。邢志第的《生产力结构与生产力标准》 (《齐鲁学刊》
1989年第2期)一文研究了生产力的结构问题。刘建柱的《对生产力标准的几点思考》
(《文史哲》1989年第4期) 一文认为,不应该把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价一切工作成败、
得失的根本标准。对管理是不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郝立忠的《管理是社会发展的第
一推动力》(《东岳论丛》1989年第5期) 一文做了肯定的回答。而冯天策的《论社会
发展的动力》(《东岳论丛》1990年第2期)一文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赵长峰的《社会科学与生产力》(同上刊1991年第5期) 一
文提出了社会科学也是科学,也是生产力的观点。此外还有翁义章、连廷广的《从生
产力因素的结合谈经济下降原因》(同上),孟庆仁的《论社会发展决定因素的历史转
变》(《哲学杂志》1992年第9期),陈远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建设》(《东岳论丛》
1984年第5期) ,王复三的《科学是现代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同上刊1985年第3期),
王忠武的《科技进步对人的价值的拓展》(同上刊1989年第2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