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37&run=13

全国解放以后, 理论界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1
960年, 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经济研究所组织编写了《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讲义》,19
61年完成初稿并印刷。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编印了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几个问题》
(矫庆德等编写)。在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方面有:邵玉辉的《光辉的成就灿烂的前程》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8年),张锡山的《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和分配》和矢践的《社会
主义经济集中统一》(均由山东人民出版社1963年出版)。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以后,广大理论工作者围绕着发展社会生产力、商品生产和按劳分配等问题,开展了
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批判,《大众日报》、《文史哲》、《破与立》等报
刊都发表了批判文章。 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评“四人帮” 的反“唯生产力论”》
(《破与立》1977年第6期) 、庄德钧的《驳“四人帮”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
济基础的谬论》(《文史哲》1978年第2期) 、姜炳坤的《按劳分配问题和“四人帮”
的反革命谬论》(同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省经济理论界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取
得了很大成就,在许多方面有突破。专家学者首先围绕商品经济与经济规律展开研究。
1986年,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组织编写的、赵海成等合著的《农村商品生产与
流通》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商品经济的理论和知识。1987年,
由苗枫林等集体编撰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通俗读本》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
由胡光、陈光林、包心鉴统编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论》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刘守璞、张文杰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于1988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8年,徐雷、高焕喜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
版。1989年,卢新德主编的《商品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一书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同年,郑贵斌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探讨》一书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1992年,
秦庆武的《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一书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管孝海著有《传统经济理
论观点质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一书。
关于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研究, 孙大德在 《经济研究》 1982年第7期发表的
《认真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 、 在《东岳论丛》 1983年第3期发表的
《揭示经济规律内在联系的光辉范例》 和1989年第5期发表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规
律系统的构成层次及其内在联系形式》等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是一个体系。
对这一问题,林白鹏和樊瑞平在《文史哲》1983年第2、3期分别发表了《谈谈研究经
济规律及其体系的方法论问题》和《关于正确认识和利用社会主义社会规律的问题》;
还有房郁琴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极态分布及其对应机制》(《文史哲》1987年第4
期),季星如、石林的《论区域经济规律》(《文史哲》1988年第5期)、丁畅敏的《利
用价值规律提高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经济研究》1991年第9期)等。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山东经济学界对按劳分配的讨论日趋深入,
主要涉及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分配领域的主要矛盾、工资体制改革等问题。
其中,董建才的《论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问题》 (《东岳论丛》1988年第1期)
一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依然是支配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规
律,但要受价值规律的制约。其《论商品所有权规律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实现》
(《中国经济问题》1988年第3期) 一文,提出直接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劳动是所有权的
基础,是特定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社会实现形式。因此,应当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
的转变,规范国家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坚持完善企业内部机构与完善市场环境的统一,
为企业和个人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由此,该文提出了政企分开、两权分离问题。
刘荣勤、张卫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按收益分配》(《社会科学评论》
1988年第2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进行了
探索,提出了按实现的价值而不是按活劳动时间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理论主张。
关于经济成分和经济模式的研究,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季星如、蔺子荣的《关于
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探讨》(《文史哲》1982年第1期) 一文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的发
展不存在固定的模式;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模式;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应在实践
中发展。
进入80年代,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讨论,主要成果有张文杰的《试论宏观控制
的对象和手段》(《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86年第5期) ,王裕晏、邵玉辉的《中央和
地方实行农轻重分工是改革计划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 (《计划经济研究》1984
年第31期) 、《在治理整顿中搞好地方宏观调控》(《中国计划学会通讯》1989年第1
2期),宋国文、卢新德的《论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东岳论丛》1988年第5期),
高焕喜的《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形式》(《人民日报》1990年6月1日)。
张卫国的《实现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障碍》(《东岳论丛》1990年第6期) 一文,认
为计划与市场能够有机结合,而目前计划与市场尚未实现有机结合是由于客观条件不
具备, 存在着障碍。1990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和省体改委联合召开了“计划
与市场相结合理论研讨会”,50多位学者提供了论文,会议就计划与市场结合的重要
性、科学性、可行性,方式、范围与程度,以及基础和条件等进行了全面探讨,这些
成果收入《计划与市场》一书,1990年4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庄德钧、
胡政明编著的《市场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任辉有《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新思
考》(《山东经济》1992年第3期)一文。
对消费经济的研究,山东经济学界的研究在全国较有影响。张文杰、宋增山、卢
希悦的《要重视社会主义消费关系的研究》(《文史哲》1983年第2期) 以及《试论社
会主义消费关系及其消费规律》(《东岳论丛》1984年第4期) ,认为长期以来,消费
关系一直没有作为重要课题研究,甚至被置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围以外,是有偏
误的;研究好消费关系,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林白鹏等从研究社会再生产起步把消费
经济上升到一门新的学科,出版了《中国消费结构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年)一书。
林白鹏与臧旭恒合写了论文《论消费结构的内涵、 分类和发展趋势》 (《文史哲》
1987年第4期) 。林白鹏等著有《中国消费结构与产业关联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1993年)一书。臧旭恒著有《中国消费函数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一书。
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加快生产力发展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有徐杰的《试论物
质利益原则》(《文史哲》1986年第6期),陈光林的《论生产力标准问题》(《山东社
会科学》1988年第1期) ,蔺子荣等的《改革进程中的经济增长问题》(《文史哲》19
88年第1期) ;季星如、陈一献于1985年合编了《生产力经济学概要》(山东大学出版
社1986年),孙大德等人还合编了《企业生产力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在转换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研究方面,主张推进市场趋向改革,发展股份制,
转变经济运行机制的成果有卢东华的《国有制变异与国有资产股份制》(《当代电大》
1992年第2期),陈国恒的《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许占
元的《简论微观与宏观产权分离》(《华东经济管理》1992年第3期) ,孙常印的《建
立市场经济体制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论参考》1993年第12期)等;主张治理经
济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经济运行效益的成果主要有董建
才主编的《当代中国通货膨胀问题概观》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魏炳义的
《再论集约经济》(《生产力研究》1990年12月),徐向艺的《论有秩序的市场经济》
(《文史哲》1993年第4期),连廷广的《论市场宏观调控手段的比较与选择》(《山东
经济》1994年第2期) ,费云良的《试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东岳
论丛》1993年第4期),杨文进、柳杨青的《对宏观速度、比例、效益之间关系的重新
认识》(《当代财经》1995年第5期) ,郑贵斌的《正确处理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关
系》(《东岳论丛》1995年第5期) ,赵奎、齐子忠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窦汝广的《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性》
(《经济日报》1995年9月4日),张卫国的《中国经济:世纪之交发展和改革模式的双
重转换与整合》(《文史哲》1995年第2期)等。
在经济管理研究方面,山东人民出版社组织编写了《国民经济管理学》(1983年),
刘光明著有《国民经济计划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姜炳坤著有《经济效益概
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 ,郑庆江主编了《现代经济与管理热点问题探索》(南
海出版公司1992年) ,肖德祥主编了《现代管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在比
较管理研究方面, 赵景华的《比较管理学的管理移植理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87年第12期) 一文,对影响管理移植的因素、方式和跨国公司的管理移植等做了探
讨。他还发表了《论比较管理研究的功能与局限》 (《山东大学学报》1987年论文专
辑)、《从文化差异看日美企业管理的特色》(《山东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及与方
益寿合作的《企业管理的跨文化移植》 (《第十届泛太平洋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
集》)等文章,著有《比较管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等。
对中共领导人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工作艺术的研究,1987年和1990年,陈光林著有
《陈云经济工作领导方法和艺术》、《陈云经济思想研究》 (均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
版) 两书;王广信、段晓光主编了《邓小平经济思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
一书;徐向艺著有《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一书;赵长峰主
编了《毛泽东思想研究(经济篇)》(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刘子玉主编的《党的经
济思想研究》(海洋出版社1992年),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思想、党的经济改革
思想和经济发展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
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经济科学各门学科不断分化和综合,以学科发展为对象的
经济科学学的研究开始起步。1988年,由刘荣勤任主编、郑贵斌等任副主编、山东经
济学界众多专家参与编撰的《当代经济学学科》一书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该书系
统地介绍了中国经济研究中正在发展的800多门经济学科。 在此基础上,郑贵斌出版
了《现代经济学学科的演变与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一书,对经济科学
各门学科发展的动力、特点、规律与趋势作了系统的研究;他的论文《关于经济学学
科体系分类的研究》 发表于《经济研究》1991年第5期。尹玉吉还发表了《经济科学
经济学》(《益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 和《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石油大学学
报》1992年第4期)等文章。
山东的经济理论研究,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建设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山
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为了教学的需
要,组织编写了许多教材。许多行业与部门都开展了部门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成果有
王传鼎、刘维华的《卫生事业管理会计》(青岛出版社1988年),李次君的《卫生事业
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卫生经济》1984年第10期),高伟鑫、朱凯主编的《社会主义
卫生经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冯群力的《试论山东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
发利用》(《东岳论丛》1984年第2期) ,李凤德、律希林主编的《监狱经济管理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也应运而生。姜同川主编的《技
术经济学》 1989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隋映辉、帅相志主编了《科技经济论》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年) 。 隋映辉对科学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还有《大战略》
(主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 、《协调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
年)、《现代管理基础》(山东大学出版社1986年)、《软管理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1990年)、《科技产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等。在数量经济研究方面,
主要有朱孔来的《多属性对象系统的评价》(《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第2期)
等。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生态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1980年12月,
马传栋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写出《黄海渤海区渔业资源严重衰减原因的调查报告》,
该报告运用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海洋渔业生态经济问题,被《经济研究》编辑部
收入文集《论生态平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一书。1984年,马传栋发表了
《论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文史哲》1984年第3期) 、《论农业生态经济
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农业经济问题》1984年第3期) 、《用提高经济生态综合
效益的观点指导经济建设》(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生态经济问题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等论文。1986年,马传栋的《生态经济学》由山东人民
出版社出版,中国经济科学年鉴评介该著作是全国第一本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生态经
济学的著作,作者由此建立了自己的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马传栋的《论城市生态经
济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东岳论丛》1987年第1期) 一文,在全国较早较系统地
论述了城市生态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他的《城市生态经济学》1989年由经济
日报出版社出版。他的《论城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研究》1989年第10
期) 一文,系统地论述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城市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
统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系统,由此而又产生了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生态环境
再生产这三种再生产;并相应地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种效益。因此,
应该用生产指标、生活指标和生态指标这“三生”指标来对其效益进行评价。这“三
生” 系统是否协调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他的《论生态工业》 (《经济研究》
1991年第3期)一文,探讨了工业增长方式通过发展生态工业模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
型经营的转变之路。 1994年,马传栋在《东岳论丛》第3期发表了《论资源配置的生
态经济理论》。1995年,马传栋所著的第三部生态经济专著《资源生态经济学》由山
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他的《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战略
探讨》(《东岳论丛》1985年第1期) ,研究了生态农业战略;《论三角洲地区黄河水
沙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河口尾闾合理改造问题》 (载《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一文从黄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利用的途径、人工摆道及与
三角洲生产力布局的关系等方面对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这一重大实际问题作了探讨。
马传栋、董建才合著的《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探索》(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对黄
河三角洲综合开发中的生态经济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 另外, 马传栋还主编了
《黄淮海平原区生态农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