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中外美学史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27&run=13

一、中国美学史研究
周来祥的《论中国古典美学》(齐鲁书社1987年),所收23篇论文,分三辑,第一
辑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性质风貌”,第二辑为“从中西古典美学的比较,论中国古典
美学的民族特色与独特规律”,第三辑为“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管窥”。此书认为,要
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就不能离开祖国美学传统这个基地。中国古典美
学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世界古代美学有两大高峰,一个是古希腊,一个是中国。前者
是奴隶制时期的代表,后者是封建制时期的代表。此书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
等奖。
周来祥主编的《中国美学主潮》(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是一部从先秦到20世
纪80年代的中国美学通史,该著作抓住每个时代美学的总范畴和审美理想,作为历史
发展的主要线索,突出了基本风貌和演进的主线。
郭德强著的美学断代史--《宋元文化与宋元美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一书,
紧紧抓住偏于优美和偏于表现这一时代审美理想的主导范畴,把宋元的审美意识放在
儒、释、道交融的大的时代文化背景中来研究。
王光东的《关于浪漫的沉思》(香港新闻出版社1991年),系统论述了郭沫若前期
文艺美学思想在五四时期的意义。
主要成果还有:邹华的《和谐与崇高的历史转换--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研究)(敦煌
出版社1992年),朱恩彬的《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传神论》(《东岳论丛》1988年第2期),
栾贻信、马龙潜的《从儒道交融看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见《实践--建构美学初论》),
李庆立的《谢榛美学思想探索》(《文史哲》1992年第4期) ,滕咸惠的《略论王国维
的美学思想》(《人间词话新注》卷首,齐鲁书社1981年)等。

二、西方美学史研究
主要著作有:曾繁仁的《西方美学简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西方美学
论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后书从古希腊一直论到当代,带有通史性质,主要
选取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关节点,对最有代表性的美学观点予以解说。他还编有《现
代西方美学思潮》(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一书。
陈炎的《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
评述了康德、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海德格尔、萨特等人的哲学美学思
想。
周来祥主编的《西方美学主潮》,其古代部分,已由袁鼎生写成《西方古代美学
主潮》一书,于1995年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李丕显与陈望衡合著有《黑格尔美学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主要论文有:周来祥的《黑格尔论美》(《外国美学研究丛刊》1983年第1辑) 、
《德国古典美学论美是自由》(见《论美是和谐》一书)、《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
格尔悲剧的批判》(见《美学问题论稿》一书),李丕显的《艺术的辩证法--谈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菏泽师专学报》1979年第1期) ,邹广文的《20世纪西方美学的
整体流变》(《文史哲》1994年第1期),丁少伦的《杜威美学思想新探》(《山东社会
科学》1991年第1期)等。

三、中西比较美学研究
主要著作有:周来祥、陈炎合著的《中西比较美学大纲》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
年) ,以中西、古今比较的方法,揭示了中西方共同的和独特的美学规律,得出了中
西方是人类两大不同的美学体系的结论。
主要论文有:周来祥的《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 (《江汉论坛》1981
年第2期)、收在《论中国古典美学》一书第2辑中的10篇文章,以及1994年8月14日至
19日受国际美学学会主席青克米刻的邀请,参加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的第十届国际
美学会议向会议提交的论文《中西美学理论比较研究》(会议的论文集在加拿大出版)
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西美学做了纵横的比较研究。认为中国和欧洲、东方和西
方的古典美学,既有共同的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一是体系不同,西方偏重于
再现、摹仿的美学,东方偏重于表现、抒情的美学;二是理论形态的差异,相对地说,
西方美学更具分析性和系统性,思辨性强,东方的美学更带直观性和经验性,思辨性
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