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精神文明与传统道德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23&run=13

山东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视。从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到各社会科学
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都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
要任务来抓,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并
结合本省实际,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这方面的学术讨论会经常召开。重
要的如1986年8月17日-21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研究室、山东社会科学院、
省社科联联合举办了大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 130多人出席会议,提
交论文70余篇。会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建设的途径、
方法,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传统美德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为了
同新时期新任务结合,省社科联组织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伦理学
等多方面的专家深入沂蒙山区,对革命传统的沂蒙精神进行了八县一市的广泛考察,
向省委汇报后得到省委肯定。在此基础上省社科联与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临沂地委
联合发起了“沂蒙精神” 理论研究征文活动,收到论文、调查报告一百多篇,并于1
991年5月在济南和临沂召开了“沂蒙精神”理论讨论会。这些调查和学术活动,极大
地推动了山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传统道德的研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也离不开对传统道德的继承,这
方面山东学界研究成果颇多。主要论文有:张季平的《剥削阶级的道德为什么可以批
判继承?》(《文史哲》1980年第6期),卢培琪的《试论道德继承中的精神利益原则》
(《齐鲁学刊》1981年第4期) ,刘守璞、李凤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东岳论丛》1983年第2期),包心鉴的《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浅议》(同
上刊第4期) ,臧乐源的《继承珍贵的道德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与
文明》1986年第6期) ,郭墨兰的《振奋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文明》(《大众日报》19
87年2月26日) 、《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国文明的复兴》(《学习月刊》1987年第1期)、
《民族优秀传统应继续发扬》(同上刊1986年第10期)、《论道德自觉与精神文明建设》
(《联合报》1994年8月12日)、《中华民族的尚仁爱传统》(《中国精神》,济南出版
社1991年),韩延明的《孔孟仁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东岳论丛》1995年第1期),
刘宗贤的《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同上刊1993年第5期) 等等,论述了马克思
主义理论和道德继承的原则及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对传统道德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关儒家及先秦诸子伦理思
想研究的成果最为突出,主要的论文有:周立升的《论老子的“道”》 (《文史哲》
1981年第2期) 、《孔子的志向观》(《齐鲁学刊》1985年第6期),吕世忠的《孔子伦
理思想体系简论》(《东岳论丛》1988年第4期) ,王佃利、刘宗贤的《孔子仁学的社
会伦理导向》(同上刊1994年第6期),郭墨兰的《孔孟义利观新评》(同上刊1989年第
3期) 、《孔墨义利观比较论》(《齐鲁学刊》1995年第3期),路德彬的《人的发现与
失落--再论孔子的人生观》(《东岳论丛》1989年第6期) 、《孔子人生哲学与道德修
养》(《济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许凌云的《应当有分析地对待孔子的忠君思
想》(《齐鲁学刊》1985年第5期),王克奇的《孔子政治伦理学刍议》(同上刊1992年
第2期) ,郑杰文的《论孔子的社会理想结构》(同上刊1993年第1期),刘宗贤的《孟
子的先天道德论》(同上刊1984年第1期) 、《孟子道德学说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管子学刊》1990年第1期),王其俊的《孟子人性思想简议》(同上刊1984年第3期),
刘示范的《试论孟子的道德哲学》,丁原明的《孟子道德说浅议》,张季平的《孟轲
性善论剖析》,涂碧的《孟子“四端”说评议》,阳正太的《孟子道德说评议》,刘
宗贤的《略论孟子的“心性”论与王阳明的“良知”论》,赵一民、郭令吾的《孟子
的性善论和教育》 (以上论文均载孔孟荀研究丛书编委会编《孟子思想研究》,山东
大学出版社1986年),陈朝晖的《试论荀子的伦理思想》(《管子学刊》1991年第1期),
王克奇的《孔孟荀伦理思想散论》(《山东师大学报》1991年第3期) ,丁原明的《孔
孟荀交往思想论纲》(《东岳论丛》1993年第4期),刘玉明的《荀子道德修养论》(同
上刊1992年第1期) ,王德敏的《管仲的义利并重价值观》(《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
年第3期),刘祚昌的《论王安石的政治品质与政治作风》,孙钦善的《论龚自珍的个
性解放思想》(二文均载《中国文化与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孙国华的《康有为
理欲观初探》(《齐鲁学刊》1986年第3期)、《析谭嗣同伦理改革的思想基础》(同上
刊1988年第3期),吕明灼的《五四时期李大钊对人道主义的认识过程》(《河北学刊》
1984年第5期),周来祥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和主义的》(《文史哲》1987年第4
期) ,张念书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东岳论丛》1994年第2
期)等。
有关这方面的著作有:梁自洁等主编的《中国精神》(济南出版社1991年)、《沂
蒙精神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姜春云主编的《中华魂丛书》12卷(山东人
民出版社1992年),其中有关卷有《爱国卷》、《尚德卷》、《哲理卷》、《礼仪卷》、
《勤俭卷》。这些著作都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和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