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类 伦理学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20&run=13

山东古称“齐鲁之邦”、“礼仪之乡”。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有许多学者对伦理
学有所研究,有的还留下了著作。如晚清时期胡吉元有《伦理教科书》 (山东高等学
堂1909年石印) ,民国时期侯心镜著《儒家伦理思想》(齐鲁大学民国版),李太黑著
《孝经诠释》(锦文印书局民国版)。其他还有女道德社编《女道德社第一届公会议事
录》(济南母社1935年),烟台慈光社编印的《辨心录》等等。不仅传统的伦理学有人
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解放区也已受到重视。如俞铭璜著《新人生观》 (山东新
华书店1946年4月、8月) ,洛甫、冯文彬著《论青年的修养》(胶东新华书店1946年4
月,渤海新华书店1946年5月)等。1947年、1949年山东新华书店还出版了苏联加里宁
著的《论新道德》和吴富恒、金诗伯译A·J·齐思著的《论共产主义道德》等。
新中国成立后,伦理学被纳入了政治学等学科。虽然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抗美
援朝、学雷锋、学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期间,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关于青年
修养、思想品德研究的文章,但却没有伦理学方面的专著出版。直至“文化大革命”
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的历史时期,山东伦理学研究才全面发展起来。
1980年-1982年, 山东省伦理学研究学会、山东省思想品德道德教育研究会、齐鲁石
化职业道德研究会相继成立。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山东
人民广播电台开设“职业道德讲座”和“家庭道德讲座”,山东省总工会、工人文化
宫也与山东省伦理学研究会联合举办“职业道德讲座”,许多高校和党校开设了伦理
学和伦理思想史的课程,招收和培养了伦理学研究生。《东岳论丛》、《齐鲁学刊》
等刊物辟有专栏,老年协会创办了《两代人》双月刊。同时,围绕伦理学研究开展了
多次学术研讨和社会活动:1985年在青岛召开了全省改革与道德讨论会;1986年召开
了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讨论会;1988年召开了全省职业道德暨生产社会化讨论
会;1993年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召开了全国毛泽东伦理思想讨论会。山东省伦理学研
究会还于1990年参加了“沂蒙精神”调查及1991年的“胜利精神”以及精神文明建设
的多项理论研讨和宣传活动。伦理学的专著和论文大量涌现。
山东伦理学研究有几个热点:一是探索伦理规范、道德精神及其历史演变和时代
发展,对传统道德精神批判继承,对现实社会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积极提供以资解
决的方案;二是贴近生活,趋向应用,注重人类行为的伦理分析,发展起了许多专门
伦理学的子学科和边缘学科;三是关注人的精神苦悦、人生价值和人类生存问题,深
入人性、人的精神体验、人的灵魂深处,探索人生价值、人类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