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齐文化和鲁文化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90&run=13

一、齐文化研究
齐文化研究兴起较晚, 是80年代与管晏稷下学及孙子兵学研究同时发端的。198
7年苗枫林发表《要重视开挖齐文化》(《管子学刊》1987年第3期)一文,认为齐文化
内容丰富,特点突出,但研究不够,应重视开挖。
1989年10月由淄博市社科联、山东社科院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管子》与齐文化国
际学术讨论会在临淄召开,出席会议的国内外学者共105人,收到论文85篇,专著7部。
会议中心议题是管子学与齐文化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与会学者
围绕这一主题对《管子》 和齐文化进行了多角度、 多层次的广泛讨论。会议论文由
《管子学刊》编辑部编成《管子与齐文化》一书,由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出版,
收入山东学者论文20余篇。
1992年8月, 海峡两岸齐文化学术讨论会在淄博市举行。海峡两岸学者80余人出
席会议,提交论文66篇。会议对齐文化的内容、特点以及齐鲁文化的关系、齐文化的
现代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论文集--《齐文化纵论》,1993年由华龄出版社出
版。
山东齐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论著除以上提到的两本会议论文集外,还有:王志
民主编《齐文化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及其专著《齐文化论稿》(山东大学
出版社1995年) ,李新泰主编《齐文化大观》(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这三本书对
齐文化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体系、结构、发展过程及历史地位、现代意义等问题,
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齐文化概论》为省社科“七五”规划项目成果,该成果获
省社科1993年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还有王阁森主编的《齐国史》 (山东人民出版
社1992年) ,临淄区政协文史委编《临淄巡古》(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临淄文物
志编写组编《临淄文物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0年) ,刘斌著《临淄与齐国》(山东
大学出版社1995年),齐涛著《丝绸之路探源》(齐鲁书社1992年)。
论文主要有: 1989年,《文史知识》第3期《齐文化专号》发表了安作璋的《齐
文化与黄老之学》,李启谦的《齐鲁文化特征比较》,宣兆琦的《近年来齐文化研究
综述》,王志民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齐文化》等文章。《管子学刊》1990年第1
期刊载刘蔚华、周立升、张学海、王连升四人关于齐文化的笔谈,分析探讨了齐文化
的发展阶段和齐文化研究的三个领域。其一,为先齐文化,亦即东夷文化,为齐文化
的前身;其二,齐国文化,是齐文化的主体部分;其三,秦汉之后,在大一统的局势
下,在齐鲁文化交流中,大批齐地学者成为著名经师。自汉以后逐渐成为儒学齐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王志民的《齐桓公称霸的文化贡献》(《成都师专学报》1992年第1期) ,
郭墨兰的《谈齐文化中的开放精神》(《发展论坛》1995年第3期) ,赵梦涵的《试论
齐文化的改革开放性》,孙启新的《齐文化的渊源探究》 (载《齐文化纵论》,华龄
出版社1993年),王恩田的《“齐东野人”正解》(《管子学刊》1992年第2期),郑杰
文的《齐地的征兆信仰》、《简论齐文化在汉代的影响》(《管子学刊》1991年第2期、
1992年第3期),王志民的《齐文化的观念特质与民主精神》(《民主》杂志1990年第1
期) ,张华松的《古齐风尚简论》(《东岳论丛》1991年第3期)、《八主析论》(《管
子学刊》1995年第2期)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齐文化的渊源、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鲁文化研究
鲁文化在与齐文化融合之前曾是一个重要的独立文化体系。但是,其主要内容是
儒家文化和墨家文化。因此,学术界往往把鲁文化与儒家文化混同,以孔孟儒学研究
代替鲁文化研究, 把鲁文化作为论题提出来很晚。 1995年12月,山东孔子学会才以
“鲁文化与儒学”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近40篇论文,大多数是关于
孔孟荀儒学研究的论题。以鲁文化命题的只有两篇:刘蔚华的《要深入开展鲁文化与
儒学的研究》,是该会议论文集的“代序”。庄春波的《先鲁文化与华族的起源》,
该文从传说、文献记载和考古学三方面论述了先鲁文化即华族文化或称东夷文化。
专著有:郭克煜等著《鲁国史》(人民出版1994年)。该书不仅全面系统地论述了
鲁国的历史,而且也对鲁文化的渊源、内容和发展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