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西方哲学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8&run=13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几年,对外国哲学研究的重点是西方哲学。主要成果,著作
有:李仲融著《哲学思潮》(文兴书局1950年),该书介绍了西方机械唯物主义、主观
唯心主义、二元论、客观唯心论、辩证唯物论等派别及它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傅统
先译《经验与自然》(杜威著,商务印书馆1960年) 、与邱椿合译《人与自然》(杜威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介绍了杜威哲学。
论文有吴玉黎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反动本质》(《大众日报》1964年5月29日) ,
李武林的《唯理论和经验论》(《教学与研究》1963年第3期) ,王守昌的《也谈黑格
尔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光明日报》1962年5月18日)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全面恢复发展,研究
内容也大为扩展。
1981年11月23日至27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省哲学学会、山东大学
哲学系、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等联合主办的“山东省纪念黑格尔逝世150周年学术讨
论会”在山东大学举行,主要讨论了黑格尔哲学的性质、黑格尔的矛盾观、黑格尔唯
心主义辩证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
1983年7月25日至8月8日,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师
范大学在烟台市联合举办了山东省现代西方哲学讲习班,讲习了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实用主义、科学哲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专题。
主要成果,著作有:张学惠著《欧洲哲学简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与人
合作编著的《欧洲哲学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欧洲哲学史教程》(福建人
民出版社1983年) 、《西方哲学名著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989年),黄
澍霖主编《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等,论述了从古希腊罗马
哲学到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欧洲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欧洲哲学史教程》
被国家教委定为高校统编教材。
李武林、谭鑫田、龚兴等与河北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师
大等学校的专家合作编著《西方哲学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一书。该书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为指导,以丰富翔实的哲学史料为基础,吸收了当时学术界西方
哲学史的研究成果,全面论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傅有德的《巴克莱哲学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一书,对巴克莱哲学进行
了研究。该书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李武林、谭鑫田、龚兴主编《西方哲学范畴理论》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 、
《欧洲哲学范畴简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于超、王革主编《哲学相近概念的
比较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年)中的西方哲学史部分等论著,对西方特别是欧洲
哲学范畴进行了研究。
王宏文著《柏拉图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一书,对柏拉图哲学思想进行
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
张学惠等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评价》(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一书,评论了西
方一些新的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观点。 蒋文彩等编《现代西方哲学100
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燕宏远等译联邦德国施太格缪勒著《当代哲学主流》
(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6年) 和主编《当代哲学主流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年)等,对西方现代哲学主流进行了研究。
论文主要有: 张学惠的 《在欧洲哲学史研究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山东师院学报》1979年第6期) 一文,强调了研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问题。武真的
《苏格拉底在古希腊哲学发展方向转变中的作用》(《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 ,张
学惠的《略论古希腊智者派的不可知论》 (《华东石油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
《试论卢克莱修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山东师大学报》1985年第1期) 、《卢克莱修
〈牺牲论〉要文述论》(《黄河学刊》1993年第4期) 等,对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和哲
学流派进行了探讨。 谭鑫田的《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 (
《文史哲》1984年第5期) ,崔延强的《晚期希腊哲学范畴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学
报》1990年第4期)等文,对古希腊、罗马哲学范畴进行了论述。姚洪胜的《矛盾引导
思想前进--从泰勒斯到德谟克利特哲学的逻辑发展》(《山东师大学报》1986年第2期),
郑伟的《古希腊中期哲学尺度范畴初探》(《济宁师专学报》1993年第2期) 等文,对
古希腊哲学进行了总体研究。
谭鑫田的《安瑟伦》 (载《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上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
87年) ,李武林、傅有德的《邓斯·司各脱》(同上)等文章,对欧洲中世纪哲学进行
了研究。
李武林的《关于必然与自由相互关系认识的历史发展》(《文史哲》1980年第3期)、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无神论思想》(《文史哲》1982年第5期) 、《近代欧洲
哲学家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文史哲》1985年第2期) ,郑伟的《卢梭哲学与十
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哲学战线》1995年第2期) 等文对欧洲近代哲学进行
了研究。
谭鑫田的《斯宾诺莎的真理论》(《文史哲》1979年第1期) 、《对斯宾诺莎实体
学说的几点看法》(《东岳论丛》1981年第6期) 、《论斯宾诺莎哲学中辩证法思想和
形而上学的矛盾》(《文史哲》1982年第2期)、《论斯宾诺莎的一神或自然》(《山东
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翻译罗斯著《斯宾诺莎》(西方哲学研究翻译丛书之一,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傅有德的《斯宾诺莎的唯理论是唯物主义的吗?》(《文史
哲》1984年第3期) 、《斯宾诺莎知然范畴新探》(《文史哲》1985年第6期)、《斯宾
诺莎与笛卡儿:实体论探究》(《山东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等,是对斯宾诺莎哲
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傅有德的《洛克的物质实体学说与巴克莱的批判》(《哲学研究》
1988年第10期)、《西方贝克莱研究一瞥》(《哲学动态》1989年第8期)、《关于贝克
莱的新原理》(《文史哲》1990年第2期),郑伟的《笛卡儿上帝观初探》(《法国研究》
1993年第1期)等,是对于贝克莱、笛卡儿等人研究的主要成果。
崔永杰的《论培根对主体认识结构的探讨》(《文史哲》1991年第1期) 、《培根
假相说中的主体性思想》(《山东师大学报》1993年第4期) ,武真的《谈培根的“四
相假说”》(《齐鲁学刊》1982年第6期) ,李武林的《弗兰西斯·培根的形式学说》
(《文史哲》1986年第6期)等文,对培根哲学进行了研究。
李武林的《评黑格尔“合理性和现实性”一致的命题》(《文史哲》1982年第1期),
张学惠的《黑格尔哲学三题》(《山东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 、《黑格尔哲学内在
基本矛盾初探》(《华东石油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对费尔巴哈认识论局限性
新探》(《山东师大学报》1991年第1期) ,孟庆仁的《黑格尔〈逻辑学〉矛盾思想发
展初探》(《山东师大学报》1982年第4期) ,邢叶金的《试论黑格尔思维与存在的同
一性》(《山东师院学报》1980年第3期) ,傅永军的《知识建构中的主体性原则--康
德三种结合学说简评》(《文史哲》1987年第5期) 等,都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重要
成果。
对休谟、爱尔维修等西方哲学家研究的成果有张学惠的《简论爱尔维修的历史哲
学》(《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等。
傅统先的《试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教育研究》1980年第4期) 、《试论皮
亚杰的结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6期) ,崔永杰的《波普尔的“科
学探照灯说”及其认识主体性思想》(《文史哲》1994年第1期) 等;张学惠的《应该
重视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研究》(《山东师大学报》1981年第6期) ,陈炎的《反理
性思潮的三重背景》(《文史哲》1989年第1期) 、《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
学美学述评》(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 ,刘杰的《战后英美分析哲学三题》(《哲学
研究》1983年第3期),商志晓的《略论现代哲学分化、流变及其关系》(《理论学刊》
1988年第5期)等论文,都是西方现代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