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秦汉时期考古发掘与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72&run=13

一、秦代考古发现
山东地区秦代遗存发现较少,主要在秦始皇、秦二世东巡、泰山封禅及度量衡统
一制度方面。如琅琊刻石,封泰山碑,1963年邹县纪王城遗址出土一件秦始皇廿六年
陶量,腹部刻诏文20行38字;1982年,琅琊台出土“千秋万岁”瓦当;1973年文登出
土秦代铁权,上有诏文9行40字(《山东文登发现秦代铁权》,《文物》1974年第7期)。

二、汉代考古发现和研究
(一)汉代古城遗址及汉墓的发现和发掘
山东地区汉代考古开展较早,发现大批遗址和墓葬,亦进行了初步研究。1928年,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吴金鼎调查了章丘东平陵故城。1942年日本人关野雄发掘
了曲阜汉城灵光殿遗址。三四十年代,对嘉祥武梁祠画像进行了讨论。建国后,展开
文物普查,清理了平邑汉阙、福山汉墓、梁山后银山壁画墓、禹城汉墓、东平芦泉、
章丘普集汉墓、惠民和滕县的画像石墓、临淄稷山汉墓、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等,资
料发表于50年代的《考古通讯》和《文物资料丛刊》上,如容庚的《汉武梁祠画像考
释》(《考古学》1936年) ,南京博物院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文化部文物
管理局1956年),曾昭的《关于沂南画像石墓中画像的题材和意义》(《考古》1959年
第5期)。
60年代以来,对汉代城址墓葬等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除
了发掘临淄、曲阜、章丘东平陵故城及薛城等汉代城址外,在济宁、邹县、东平、滕
州、枣庄、成武等地还发现20余处汉代故城。同时发掘汉墓几千座,从王侯到平民墓
都有。已发掘的王侯级别的大墓,如曲阜九龙山汉墓、巨野红土山汉墓、齐王墓、刘
疵墓、乙烯一号硅室大墓、昌乐东圈汉墓、五莲张家仲汉墓、临淄稷山石洞墓、长清
双乳山汉墓,均出土珍贵文物。其中最重要的出土珍贵文物的汉墓有临沂金雀山、银
雀山汉墓。
7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临沂金雀山、银雀山先后发掘清理汉墓30余座,几乎
每座墓都出土漆木器、漆衣陶器、漆衣铁鼎等。其中银雀山1、2号汉墓 (1972年省博
物馆、临沂地区文物组发掘) 发现《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汉武帝元光元年
历谱》等竹简4974枚。两部兵法同时被发现,解决了长期以来有关这两部书的一些悬
而未决的问题(《文物》1974年第2期) 。银雀山3-6号汉墓(1973年省博物馆、临沂地
区文物组发掘) ,共出土器物334件。其中最重要的是4号墓出土漆器28件,漆衣陶器
21件,漆耳杯底部有戳记“莒市”、“市”、“市府草”铭文,说明出土漆器为当地
制造。 出土的双层七子奁,在山东是首次发现,形制与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双层
九子奁相同(《考古》1972年第6期) 。金雀山9号汉墓(1976年临沂金雀山汉墓发掘组
发掘) ,出土器物15件。其中帛画一幅是继马王堆一、三号墓帛画之后的又一重要发
现(《文物》1977年第11期)。另外还有灶漆盒、毛笔等珍贵文物。其它较为重要的考
古发现有:宁津庞家寺出土一批绿釉陶楼等模型,济南无影山汉墓出土乐舞杂技俑及
珍贵陶器等。
(二)汉画像石的发掘与整理
山东汉画像石丰富而又精美。除嘉祥武氏祠、长清孝堂山郭氏祠为祠宇建筑外,
多出于墓葬。 1954年华东工作队、 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发掘沂南大汉画像石墓 (
《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5、8期;《沂南汉画像古墓发掘报告》,1956年出版) 。
19 56年省文物管理处调查清理肥城栾镇汉画像石墓, 首次发现有确切纪年的画像石
墓(《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4期) 。1960年省文物管理处发掘安丘董家大型汉画像
石墓(《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济南出版社1992年)。到80年代初,全省已有30多
个县出土画像石,主要集中在济宁、枣庄、临沂等地区。山东省博物馆和省考古所从
全省出土的画像石中,选录了477石、539幅画像石拓本的照片,编成《山东汉画像石
选集》(齐鲁书社1982年),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古代石刻艺术的重要资料。
(三)汉代考古学研究
汉代考古发掘发现获取的大批珍贵文物资料,反映了汉代政治、经济、军事、科
技、社会、文化、风俗、信仰等各个方面。汉画像石是汉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为
汉史研究提供了文物资料。山东考古学和史学界得天独厚,极为重视这些文物的考释
和研究,尤其是画像石研究方兴未艾。
汉代考古研究的发掘报告和论文主要有:山东省博物馆的《曲阜九龙山汉墓发掘》
(《文物》1972年第5期) 、《山东临沂西汉墓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竹
简的简报》(《文物》1974年第2期) ,山东省菏泽地区汉墓发掘小组的《巨野红土山
西汉墓》(《文物》1983年第4期),淄博市博物馆的《发掘临淄大武汉墓随葬器物坑》
(《考古学报》1985年第2期) ,潍坊市博物馆的《山东昌乐县东圈汉墓》 (《考古》
1993年第6期),临沂地区文物组的《山东临沂西汉刘疵墓》(《文物》1980年第6期),
济南市博物馆的《清理济南市无影山汉墓》(《文物》1972年第5期) 、《山东宁津庞
家寺汉墓》(《文物资料丛刊》第4期) ,蒋英炬、吴文祺的《山东地区的汉画像石艺
术》 (《美术丛刊》1982年第17期) 、《试论山东汉画像石的分布、刻法与分期》 (
《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4期),朱玉德的《临淄瓦当》(《管子学刊》1988年第1期),
杨爱国的《山东地区古代墓室建筑装饰》 (《东南文化》1991年第4期) ,郑同修的
《山东汉代墓葬形制初论》(《华夏考古》1996年第4期)。
主要论著有:李发林的《山东汉画像石研究》(齐鲁书社1982年),安丘县文化局
等的《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济南出版社1992年),朱锡禄的《武氏祠汉画像石》
(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年) ,贾庆超著《武氏祠汉画石刻考评》(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