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类 外国哲学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7&run=13

山东的外国哲学研究,近代以来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1840年至1949年,是从对
西方哲学的初步传播和介绍到出现了研究外国哲学的学术团体组织的时期;1949年至
1966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在西方哲学著作的译介方面做出了成绩,
研究初步展开的时期;1966年至1976年,是研究基本停滞的时期;1977年至1995年,
是研究全面拓展并出现了空前繁荣局面的时期:一是对外国哲学,不论是总体还是国
别、断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皆有人研究,并取得相当成
果;二是建立了外国哲学研究的学术团体--外国哲学研究会、东方哲学研究会及日本
学会等,举办了关于外国哲学的学术讨论会、讲习班;三是中外哲学比较研究活跃。
建国以前山东哲学界对外国哲学即有研究活动和成果。1925年,王献唐和青岛礼
贤书院院长德国人苏保志等人发起成立“中德学社”。这是山东最早成立的研究外国
文学、哲学的学术团体,他们翻译中国和德国的文艺、哲学作品,进行双向交流。此
期山东有不少青年和学者到西方留学,学习研究东西方哲学。
1941年-1943年,李长之著有《西洋哲学史》(正中书局1941年) 、《德国的古典
精神》(东方书社、中兴书局、复兴书局1943年)。该书的目的在反对三种思想,即唯
物主义、宿命主义、虚无主义,认为唯物主义的毛病在于低估了人的价值;宿命主义
的毛病是放弃了自己的责任;虚无主义的毛病在于关闭了理想的道路。理想主义则可
自圆其说。古希腊、周秦、古典的德国,其正统思想是理想主义。民国时期出版的著
作还有: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研究院),桂质柏著《杜威书目十
类法》(齐鲁大学),刘恩久著《尼采哲学之主体思想》(永东书局1947年)等。
另外,郭本道撰写的《哲学史》、《黑格尔》(均在民国时期出版)等书也有一定
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外国哲学研究在山东逐步展开,逐步由西方哲学研究拓展到东方
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