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近现当代哲学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6&run=13

建国前,主要研究成果有:高梅的《论梁漱溟的哲学》(《齐大月刊》1931年1卷
8期),张默生的《现代学术怪杰吴秋辉》(〔香港〕《宇宙风》乙刊13期,1946年)等。
建国后五六十年代,主要成果有:杨向奎的《康有为思想批判》 (《文史哲》19
52年第2期),胡滨的《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思想》(《光明日报》1956年3月1日),
庞朴的《略谈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新建设》1962年第6期) 等文,对康、梁、谭等
变法人物及洪仁、孙中山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孙思白的《陈独秀前期思想的剖
析》(《历史教学》1963年第10期),童书业的《批判胡适的“实验主义”学术思想》
(《文史哲》1954年第5期),庞朴的《批判胡适的庸俗进化论》(《文史哲》1955年第
5期) ,路遥的《批判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论历史观》(同上刊1955年第6期),吴玉黎
的《胡适实用主义哲学的反动本质》(《青岛日报》1955年2月19日) 、《胡适的反动
历史观》(同上报1955年2月26日) 等论文,对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及庸俗进化论进行
了批判。
蒋捷夫、葛懋春的《批判张东荪的主观唯心论和不可知论》 (《山东大学学报》
1956年第1期) ,朱作云、庞朴的《张东荪--封建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代言人》(同上刊
1956年第2期),葛懋春的《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张东荪的反动哲学的
批判》(同上刊1961年第4期) 等文,对张东荪的主观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及其反动的阶
级本质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此期的著作主要有:华岗著《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上海文艺出版社1954年),
刘泮溪、孙昌熙等人合著《鲁迅研究》(作家出版社1957年)等,对鲁迅思想进行了论
述。
1978年以来的主要成果,著作有:丁冠之参与编写的《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
(齐鲁书社1982年) ,书中有孟祥才撰《梁启超》。孟祥才著《梁启超传》(北京出版
社1980年) 、与人合著《梁启超》(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等,初步探索了梁启超的
生平事迹及哲学思想。
吕明灼著《李大钊思想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论述了李大钊思想的各
个方面。
另外,葛懋春还编有《梁启超哲学思想资料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葛懋春、
李兴芝编《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薛绥之主
编《鲁迅生平资料汇编》(一至五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主要论文有:孙钦善的《论龚自珍的个性解放思想》 (载《中国文化与哲学》,
三联书店1987年) ,马来平的《严复论传统认识方式与科学》(《自然辩证法通讯》1
995年第2期),胡滨的《关于康有为的评价问题》(《人民日报》1988年2月29日),黄
卫平的《谭嗣同思维方法悲剧论》(《齐鲁学刊》1986年第3期) ,王金淼的《试论谭
嗣同哲学思想的基本倾向》(《东岳论丛》1985年第5期) ,孟祥才的《梁启超哲学思
想初探》(《山东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张季平的《孙中山哲学思想评论》(中国
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中国哲学史》编辑部编《中国近代哲学史
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刘示范的《试论孙中山的辩证法》(《中国哲学
史研究》 1986年第1期) ,朱玉湘、吕伟俊的《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地位》
(《文史哲》1979年第2期),张耀东的《试论鲁迅论尼采》(《破与立》1978年第1期),
王长水的《论鲁迅的进化论思想》(《文史哲》1978年第4期) ,高旭东的《严复的哲
学认识论对鲁迅的影响》(《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 、《鲁迅对中西文化
发展模式的比较》(《文史哲》1986年第6期)、《鲁迅与中国文化传统》(《山东社会
科学》1990年第4期),李兴芝的《对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渊源的几点看法》
(《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第1辑,1980年)、《胡适与宋明理学》(《中国哲学史
研究》1982年第2期),孟庆仁的《瞿秋白系统观探论》(《广东社会科学》1991年第2
期) 等。这些论文分别论述了自龚自珍到孙中山到鲁迅、瞿秋白等中国近现代思想家
的某些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