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中国近代史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42&run=13

自鸦片战争以来,山东省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两大阶段四个时
期,即1840年至1949年的第一阶段(一个时期)和1949年至1995年的第二阶段三个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萌芽时期(1840年-1949年) 研究成果多是史料性记录,大体可
分为4类:
一类是官修史书,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等。
二类是档案史料汇编,如《筹笔偶存》等。
三类是时人著述,如李刚己辑《教务纪略》,连之铎的《郭显德牧师行传全集》
(广学会1940年)等。
四类是清末大臣奏疏公牍等。重要的有刘韵珂的《玉坡疏稿》,毛鸿宾的《毛尚
书奏议》,任兆坚的《树德堂奏议》,王懿荣的《王文敏公奏疏稿》,周天爵的《周
文忠公手迹》、《周文忠公尺牍》等。
此期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有:陶官云的《中国近百年史话--从鸦片战争到政治协商
会议》(山东新华书店1946年),黄祖英的《近百年史话》(山东新华书店1949年),华
岗的《中国近代史》(华东新华书店1949年)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逐步发展起来。但有曲折,走了一个马
鞍形。一是建国后17年(1950年-1966年),是一个初步发展阶段,出了一些研究成果。
二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研究中断,没有什么成果。三是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时期(1977年-1995年),研究很快恢复,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
出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和一批丰硕成果,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
历史研究领域,成就卓著,富有特色,在学术界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