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先秦哲学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4&run=13

先秦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点。先秦诸子百家如儒、
墨、道、法、名、兵、管、晏、稷下学,多出自齐鲁,所以山东学界有研究的优势,
研究者历代不绝。儒学与齐鲁文化有专章记述,此处省略。本节只论述对墨、道、法、
名各家的研究情况。

一、先秦哲学总体研究
主要论文有:杨向奎的《中国奴隶制萌芽时期的天道观》 (《文史哲》1955年第
11期),谭风雷的《春秋战国之际“百家争鸣”的几点分析》(《史学月刊》1982年第
4期) ,王其俊的《略论先秦人性论的发展》(《兰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丁原
明的《先秦诸子的国家起源论初探》(《齐鲁学刊》1989年第2期) 等,论述了先秦天
道观、人性论及国家的起源等问题。
主要著作有:高亨著《诸子新笺》(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年,齐鲁书社1980年)。
这是一部关于《墨子》 、《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5部书的
字句校释之书。童书业遗著《先秦七子思想研究》(齐鲁书社1982年)。该书系统地研
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周立升主编《春秋哲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一书,详尽论述中国春秋时期阴阳五行思想的沿革及《周易》
哲理的嬗变,分别剖析了生活于春秋时代的孔子、老子、墨子、孙子等10位思想家的
哲学思想。

二、先秦诸子哲学研究
(一)先秦道家哲学研究
建国以前主要成果有:张默生的《道家学说研究》 (《齐大月刊》1卷第5、6期)
一文和《先秦道家学说研究》(山东文化学社1934年)一书。该书分三编,论述了杨朱、
老子、庄周的生平、著述及学说。张默生还著有《道家学说大纲》一书,由山东省立
高级中学教务处印行。
1.老子哲学研究。
建国前已有不少论著,如:江希张著《老子道德经》(烟台成文信书坊1921年),
周干庭著《老子音释》(齐鲁大学文学院1939年),武汉皆著《老子哲学》(任熹辑),
孙希伊著《老子道德经讲义》(青岛俊德昌兴记印刷局1946年),白玉蟾注《老子道德
经》(烟台诚文信书坊民国版) 等书。高亨著《老子正诂》(开明书店1943年,1954年
重印并加入了《重印老子正诂的说明》,扼要地说明了老子的主要思想和该书的主要
内容)等。
建国以后,高亨著《老子注释》(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研究论文有:高亨的《老子的主要思想》(《文史哲》1956年第8期) 、《关于老
子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1期) 、《试论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老
子〉》(《文物》1974年第11期) ,庞朴的《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光明日报》
1959年12月27日),华岗遗作《论老子的伟大成就及其消极面和局限性》(《求是学刊》
1985年第6期) ,童书业遗作《老子思想研究》(《东岳论丛》1980年第1期),周立升
的《论老子的道》 (《文史哲》1981年第2期) 、《论老子的名实观》(《齐鲁学刊》
1981年第6期)、《论老子“得母”、“知子”的认识系统》(《文史哲》1989年第4期)、
《老子道法自然的道体观》(《东岳论丛》1990年第2期) ,陈启智的《老子之“道”
辩析》 (《东岳论丛》1986年第5期) ,李言诚的《试论老子哲学的三大自然法则》(
《理论学刊》1988年第1期) ,张怀来、王祯的《略论老子思想的二重性》(《聊城师
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何中华的《试论〈道德经〉的本体思路》(《哲学研究》
1990年增刊,中国哲学史研究专辑),孙希国的《老子对“道”的发现和提升》(《山
东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道”的哲学抽象历程》(《文史哲》1992年第6期)
等。
2.庄子哲学研究。
建国前主要成果,著作有张默生著《庄子》2卷(大公印务公司1926年) 、《庄子
哲学》(山东省立高级中学教务处民国版) ,王晋民编《庄子哲学》(山东大学石印民
国版) 等。论文有张默生的《历代庄子研究述评》(《山东八中校刊》第1期1932年11
月),王先进的《庄子新考》(山东大学《励学》第1期1935年12月),王学易的《庄子
考》(《励学》第3期1936年4月),胡芝薪的《庄子考证》(《励学》1937年第3期)等。
建国后,庄子哲学研究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谢祥皓著《庄子导读》 (中华文化要
籍导读丛书之一,巴蜀书社1989年),该书《导言》部分对有关读《庄》的基本知识、
庄子的哲学思想做了介绍和论述。王世舜主编《庄子译注》(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
对《庄子》原文进行了今译和注释。
关于庄子哲学研究的主要论文有:高亨的《试论庄子的齐物》 (《文史哲》1962
年第4期) 及其《诸子新笺》中有关庄子部分,童书业遗作《庄子思想研究》(《文史
哲》1980年第1期),谢祥皓的《庄周相对主义与辩证法》(《齐鲁学刊》1981年第4期)、
《〈逍遥游〉评论》(《人文杂志》1981年第6期) 、《读〈庄子·人间世〉--评庄周
的处世哲学》 (《齐鲁学刊》1982年第5期) 、《〈庄子〉内篇的宇宙观和认识论》(
《东岳论丛》1983年第1期) ,张季平的《论庄子的无神论和神不灭论的矛盾》(《齐
鲁学刊》1982年第2期),苗润田的《论〈庄子·天下篇〉的思想倾向》(《齐鲁学刊》
1982年第4期) ,蔡德贵、刘宗贤的《庄子贵齐论的实质和思想来源》(《齐鲁学刊》
1982年第5期),蔡德贵的《〈庄子·天下篇〉一二三四考》(《文史哲》1981年第4期),
陈绍燕的《神秘主义是庄子认识论的归宿》 (《文史哲》1983年第6期) ,高晨阳的
《庄子的哲学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 ,张传实的《论庄子的处
世哲学》(《东岳论丛》1987年第3期),李威周的《略论老庄思想与日本》(《外国哲
学研究》1987年第2期)等。
(二)先秦法家、名家及其他哲学研究
法家哲学研究方面,建国前张默生著《先秦法家学说研究》 (芝罘日报出版社19
34年)。
名家哲学研究,建国前有王献唐著《公孙龙子悬解》(中华书局1928年)一书,是
一部旨在解释《公孙龙子》义理,同时也涉及文字校勘的专著。张默生著《先秦名家
学说研究》(芝罘日报出版社1934年) 一书及撰《先秦名家学说研究序》(《山东八中
校刊》1933年第2期),对先秦名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建国后有庞朴的《指物论辩
谬》(《光明日报》1957年6月7日)、《指物论辩论》(《光明日报》1962年5月4日)、
《〈白马论〉一勘》(《光明日报》1962年7月13日)、《公孙龙诡辩哲学批判》(《文
史哲》1963年第4期),张季平的《就〈白马论〉谈公孙龙的世界观--兼批唐晓文的谬
论》(《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3期) ,樊洪业的《论惠施》(《文史哲》1977年第3
期)等。
先秦纵横家哲学研究方面, 主要有郑杰文的 《能辩善斗--中国古代纵横家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鬼谷子研究》三册(《鬼谷子天机妙意》,海南出版公
司1993年;《鬼谷子奥义解说》,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鬼谷智谋》,山东人民
出版社1994年)及其有关论文,较全面系统地考证了鬼谷子其人、其书及其哲学思想。
其他方面的成果有:刘蔚华的《论屈原的哲学思想》(《哲学研究》1978年第1期)、
《楚国的改革与屈原的政治哲学》 (《文史哲》1987年第6期) ,谢祥皓的《谈屈原
〈天问〉的怀疑思想》(《齐鲁学刊》1980年第3期) ,殷孟伦的《〈国语〉哲学思想
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第1期),赵宗正的《战国策》专论(载《中国古代
佚名哲学名著述评》第1卷,齐鲁书社1985年),丁原明的《论〈吕氏春秋〉及其历史
作用》(《文史哲》1982年第4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