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中国通史及中国史通论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36&run=13

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 ,主要是资料收集、辑佚和专题著述。主要成果有齐
召南编的《历代帝王年表》 (山东书局1902年) ,孙宝琦等辑《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山东提学司石印1909年)。此外此期还有蒋荫椿编辑《历代史要》(山东官书局铅印》,
贾洪辰辑《历代大事歌略》(同上) ,翟云升校《校正古今人表》1卷,侯登岸的《海
岱人物志》,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史类》等。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山东出现了通史研究的著作。如:林修竹总纂《历
代治黄史》(山东河务局1926年),高铭堂的《本国史评议》(勤工印刷局1922年),苟
无恶编辑、周传铭校评的《古今名将图说》(济南五三美术印刷社1935年),张维华的
《中国通史》(抗战时期讲义),焦振之的《本国史大纲》2卷(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范
学校石印) ,山东抗战建国学校编的《社会发展史讲授提纲》(山东抗战建国学校194
4年)等。
建国初期(1950年-1966年),主要成果,著作有赵俪生的《史学新探》(新知识出
版社1954年) ,收作者1949年-1954年间所发9篇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作者强调突出
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中国史学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建国初期旧史学向
新史学的过渡提供了示范和经验。郑鹤声的《中国史部目录学》(商务印书馆1955年)。
该书介绍了中国史学的源流、史部的位置、史目正录、别录、今录的流别及诸家史部
分类说,并阐述了对今后史部目录分类的意见。杨向奎的《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
(上下两册四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1964年),分别论述了封建社会前后两个时期
的阶级关系、封建地主经济状况、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地主阶级的改革变法主
张及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学术流派及其典型人物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治学方法和影
响等。其他重要成果尚有赵俪生的《历史学的新探索》(海燕书店1951年),童书业的
《中国瓷器史论丛》(与史学通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黄云眉的《古今伪书
考补证》(山东人民出版社1964年)等。
论文主要有:杨向奎的《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问题》 (《历史研究》1960
年第3期) ,戚其章的《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史学月刊》1958年第1期),
朱活的《值得研究的我国古代钱币》(《文物》1957年第12期),汪伯岩的《中国史学
史研究的对象问题》(《文史哲》1963年第4期)等。
“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方面基本没有什么研究成果。
1977年-1995年, 山东在中国古代通史及专史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大发展。主要论
著有:
山东大学历史系参加教育部组织十院校编写的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 (福
建人民出版社1979年初版,1982年再版) ,上、中、下三册15章,分别阐述原始社会
至东汉、三国至宋辽夏金和元、明、清时期历史。
童书业著《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齐鲁书社1981年) ,分8编,系统阐述了西
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历史时期手工业与
商业的发展状况。
朱活著《古钱新探》(齐鲁书社1984年) 、《古钱新典》(三秦出版社1991年) 、
《古钱小辞典》(文物出版社1995年)。前者为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国古钱币论文专集,
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后书是省社科“九五”规划课题,获省社科优秀
成果二等奖。
安作璋主编《中国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0年),上起远古,下迄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分4编51章,系统叙述了中国历史各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
化诸方面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该书被国家教委列为高等学
校文科教材。
安作璋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分三编27章,主
要内容包括史料学引论、中国古代史史料概要、中国古代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张维华著《晚学斋论文集》(齐鲁书社1986年),收论文21篇,按内容分为中国土
地制度和经济史、 中西交通史、历史地理、山东掌故、资料保留5类,为作者多年来
从事汉史以外古史研究的论文结集。
王仲荦著《鹊华山馆论丛》(中华书局1988年),汇集了作者有关古史的论文百余
篇,为作者重要的论文结集。
翟忠义著《中国地理学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 ,分别叙述了古今100余位
地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及其对地理科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李季平著《古史探微》(齐鲁书社1990年),收论文21篇,内容按时代先后分为魏
晋史、隋唐史、明清史3组,为作者近10年来所发表的重要古史论文结集。
赵继颜主编《古代中国史研究新视野》(济南出版社1990年),分上、下两编:上
编包括先秦、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9部分;
下编包括《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新论争》 等10个专题,集中介绍了1978年-
1988年间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新观点、新成果,并从宏观方面对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论,
指出了应加强研究的问题。
华夫主编《中国名物大典》(济南出版社1993年),为省社科“七五”规划项目,
全书900万字, 分天象、地物、礼俗等37大类,介绍中国古代名物名称由来及流变。
该书获1993年度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仝晰纲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探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探讨论述了中国
古代历朝政治体制、中央和地方行政和职官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发展变化。
田昌五著《中国历史体系新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和主编《游侠传》(河
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前书收论文15篇,基本围绕着中国历史发展规律这一中心展
开探索,从而形成了自己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新体系的框架;后书上、下册,对起自
春秋迄于民国的97名著名游侠生平事迹及个性特点进行了记述和简评。
赵呈元、邱淑健、张乐岭主编《中国的脊梁》(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对上起
汉代苏武,下迄清代丘逢甲等57位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的主要事迹、思想等作了客观
的分析、评价。
许凌云著《读史入门》(修订本,北京出版社1989年) 和《儒学与中国史学》(山
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 。 前书3编,上编《谈史籍》,系统介绍中国历史要籍;中编
《谈史学》,概述中国古代史学;下编《谈校读》,介绍校读和读史工具书等读史相
关学科。后书10章,以历史为线索,以思想为中心,以孔子儒学与中国史学结合为重
点,论述了儒学与史学的相互影响,实际是一部在儒学影响下的中国史学思想史。
《中华魂丛书》编委会组织编写的《中华魂丛书》12册(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全书分为爱国、求知、廉政、重才、勤俭、尚德、哲理、礼仪、艺文、智慧、变革、
开放12卷,分别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典型的历史事件、丰富的
文化遗产进行了客观分析、述评。
李衡眉著《中国古代婚姻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 ,共收论文25篇(含
附录3篇)。作者利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
中国古代婚姻史进行了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其他重要成果尚有王献唐遗著《那罗延室稽古文字》 、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
(上、中、下册,齐鲁书社1979年),王仲荦主编的《历史论丛》(1-5辑,齐鲁书社19
81年-1985年),刘玉健的《中国古代龟卜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丁鼎、
杨洪权的《神秘的预言--中国古代谶言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林玉九等主
编的《中国历代廉政通观》(济南出版社1994年)等。
主要论文有王仲荦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历史研究》1985年第1期) ,朱
活的《古币三谈》(《中国钱币》1983年第1-2期) ,杨希珍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与
工商经济》 (《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3期) ,杨荫楼的《中国封建社会改革初探》(
《齐鲁学刊》1987年第4期),傅克辉的《地权的形态与政权的形式--中国封建专制制
度形成刍议》(《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 ,田昌五的《从西方历史看中国封建
社会》(《世界历史》1990年第1期),王赛时的《中国烧酒名实考辨》(《历史研究》
1994年第6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