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中国哲学总体与专题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3&run=13

一、中国哲学总体研究
中国哲学总体研究,在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 ,除东浦学派以外,1844年-1
853年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刊刻完毕,这是旧学方法此期的主要成果。
民国时期,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兴起。
1921年梁漱溟在济南讲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由罗常培记录铅印成书。
1933年,张默生选注《学术文》上、下册,由山东文化学社出版。
1937年,梁漱溟著《朝话》由山东邹平乡村书店出版,自称“中国儒家、西洋生
命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来之根据”。
1938年,范迪瑞著《中国家族哲学》由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出版,后又以范祥云
《中国家族哲学》(一名《无我文化》)由济南艺华书局出版。该书论述了中国家族哲
学--无我的基础、发华、误解、误用及将来等问题。
此期的有关著作还有:柳岗的讲义《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流派》 (何扬整理,新
山东报社1942年) ,周悟坦著《大学讲义》一卷(济南道德社1941年),赵延华注《大
学核实录》(济南慈济印刷所1942年) ,张维思撰《古今语》(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民
国版) ,马虔悟编辑《大道抉微》(济南慈济印刷所民国版)等。此外,还有道教和佛
教的著作:圆观著《老祖真解》(同上所1941年),李岐山等辑《龙华宝经》接续莲宗
皇极宝卷合刊10卷(烟台大正佛教会1940年) ,徐一达编《相法摭言注解》(济南慈济
印刷所1939年) ,朱智静注《太上静空说注河洛昆仑明教》(山东道法会1947年),
倓虚编《大乘起信论讲义》(青岛佛学会民国版),法念著《莲池大师发愿文(附讲义)》
(济南北洋印刷公司民国版),无名氏的《古佛天真考证》(烟台泰东印书局民国版),
孙乃琨著《太极通书答问》、《通书集义并说明》(济南同志印刷所民国版)等。
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哲学的整体研究,尤其是对其基本特点、方法论问题的讨
论,取得了很多成果。
1982年,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成立,下设中国哲学史研究室。10月,山东大学
文科理论学术讨论会召开,讨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些问题。如对中国哲学的基本特
点提出了几种看法:一是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结合;二是“伦理型”是中国哲学的
特殊类型;三是中国哲学史中历史观相当发达,也不乏合理因素。因此强调研究中国
哲学必须突出中国哲学史的特色,把握中国哲学独特的概念和范畴,关注运用比较方
法。
1989年8月7日-11日, 由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
阳师范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发起的“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新潮”学
术讨论会在济南召开,会上讨论了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和划分、评价哲学与文化思潮的
标准问题。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总体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专著方面主要有:1957年,《文史
哲》杂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代哲学论丛》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共收入研究
中国古代哲学的论文10篇,这些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
论文主要有:刘蔚华的《中国辩证法史上的三种矛盾观》 (《齐鲁学刊》1980年
第4、5期)、《中庸之道是反辩证法的思想体系》(《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
罗祖基的《中庸之道的演变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文史知识》1987年第10期),高
晨阳的《中国传统哲学整体观模式及其评价》(《文史哲》1988年第6期) 、《中国传
统哲学的和谐观简论》(《山东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论“天人合一”观的基
本意蕴及价值》(《哲学研究》1995年第6期)、《论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山东
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等,这些论文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整体观的基本特征是:一
是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整体结构;二是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整体功能;三是追求
宇宙和谐化的整体目标。这种整体观确有其独特的价值。此外,王德敏的《从祖国医
学与古代哲学的关系看中国哲学史的特点》(《学术月刊》1983年第6期) ,宋爱真的
《关于中国保健体育哲学的思考》(《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曾振宇的
《中国古典气哲学研究》(《文史哲》1994年增刊)等文章,从医学、“气”和体育保
健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哲学的特点。汪键的《浅析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方式》 (《哲学研
究》 1987年第2期) 与安维复的《从传统哲学思维结构的失误看思维结构的本质》 (
《齐鲁学刊》1989年第2期)等文,则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整体模式和直觉性思维与
思辨思维的互补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问题研究方面,山东起步较早,50年代即有讨论。这方面
成果不少。论文有:赵俪生的《论哲学遗产的具体意义与抽象意义的区分--对冯友兰
先生一些看法的商榷》(《光明日报》1957年3月20日) ,庞朴的《谨慎地对待资料辨
析工作》、《也谈古为今用中的简单化》 (《文史哲》1963年第2、3期) ,葛懋春的
《关于文化遗产批判继承问题的讨论--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思想史讨论班讨论文化思
想批判继承问题》(《文史哲》1963年第5期) 、《必须反对把古人思想现代化--研究
孔子的方法论问题》(《文史哲》1963年第4期) 、《怎样理解“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
想”--与冯友兰先生商榷》(《新建设》1963年第10期)、《评冯友兰“普遍性形式”
理论的一个新说法》(《文史哲》1964年第1期) ,刘蔚华的《谈谈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问题》(《哲学研究》1979年第11期) 、《中国思想史的一般和特殊》(《哲学研究》
19 84年第1期)、《坚持党性原则,正确评价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哲学研究》1981
年第4期),丁冠之的《关于哲学史方法论的几个问题--中国哲学史讨论会讨论综述》
(《光明日报》1979年1月29日)、《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科学化而努力》(《光明日报》
1980年8月14日) ,赵宗正的《略论哲学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第3期)、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唯心主义》(与李羲合撰,《哲学研究》1980年第2期) ,唐兆位
的《试谈哲学史的一般规律--兼评日丹诺夫的定义》(《山东师院学报》1981年第6期)、
《略论哲学史的定义和对象》(《山东师院学报》1980年第3期) ,李传明的《关于哲
学史研究对象的几个问题》(《文史哲》1980年第2期) 、《哲学的本质和哲学史的方
法论》(《文史哲》1980年第6期),谢祥皓的《也谈哲学研究中的党性原则》(《陕西
师大学报》1981年第3期)等。

二、中国哲学专题研究
中国哲学专题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如下:
主要论文有杨向奎的《五行说的起源及其演变(中国哲学史纲中之一章) 》(《文
史哲》1955年第11期),庞朴的《五行思想三题》(《山东大学学报》1964年第1期),
周立升的《五行观念在春秋时期的沿革》(《山东大学学报》1959年第2期) ,华山的
《自汉魏至宋初的儒道佛三教关系和道学的形成》(同上刊1963年第2期) 等,论述了
中国五行学说的起源演变和中国道学的形成及发展。
主要著作有杨向奎著《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 (上、下册,上海人民出
版社1962年、1964年) ,是杨向奎关于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的论文集。刘蔚
华撰《中国辩证法史稿(选载)》(《破与立》1978年第2、3期)一文及其主编《中国哲
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一书,以历史上的原著为依据论述了哲学家或哲学
流派的思想,以中国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为主要线索和中心,突出
论述了唯物思想的代表人物及流派的作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
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中国哲学思想史论丛》(山东大学出版社1986年),该书
汇集了山东有关学者的部分成果。蔡德贵、刘宗贤著《十大思想家》 (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9年) ,集中论述了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
黄宗羲、王夫之10位思想家的思想贡献及其影响,既突出了每个思想家的特点,又兼
顾了他们的时代和生平,由此而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线索和各个时代的哲学
特征。
此外,还有丁冠之、于首奎、赵宗正参加撰著和编纂的《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
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 》、《中国古代佚名哲学名著述评》(辛冠
洁主编,由齐鲁书社于1980年、1982年、1985年先后出版) ,山东作者乔力等数十人
参加编撰的《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门岿主编,学苑出版社1990年)、《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汇典》(门岿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等。
中外哲学比较研究方面的主要论文有:许思园遗作《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面貌之
不同》(《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2年),张明的《魔方·概念·坐标--“中西
文化比较”论争之我见》(《中国文化报》1986年8月27日) ,邹广文的《东西方文化
传统与人的现代化》(《学习与探索》1986年第4期) ,陈炎的《中国的儒家、道家与
西方的日神、酒神》(《文史哲》1986年第6期) ,陈绍燕的《庄子的不可知论与古希
腊罗马怀疑哲学比较》(《文史哲》1989年第2期) ,苗润田的《中西义利观念的比较
研究》 (《孔子研究》1990年第1期) ,米寿江的《试比较孔子“仁”、释迦牟尼的
“慈悲”、苏格拉底“善”的思想》(《齐鲁学刊》1988年第1期) ,刘秀芬的《中日
近代哲学家严复西周同异论析》(《理论学刊》1990年第6期) ,赵稀方的《中西“回
归自然”的不同道路--庄子与卢梭“回归自然”思想辩析》等。
著作有:高旭东著《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 (河北人民出版
社1989年) 。该书对中西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提纲挈领的多维度的考察和纵横
比较研究。高旭东还与人合作著有《孔子精神与基督精神--中西文化纵横谈》 (中外
比较文化丛书之一,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年) 。该书通过对中西方的观念比较研究,
力图揭示观念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社会发展中观念更新的历史必然性。李威
周编著《中日哲学思想交流与比较》(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80年),收入关于中日哲
学比较方面的主要论文有《日本朱子学与朱熹哲学的比较》、《日本古学派与明末清
初反理学思潮的比较》、《中日阳明学哲学思想的主流与比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