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清代文学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14&run=13

一、“蒲学”研究
1885年(光绪十一年)济南邵氏宝兴堂刻印《聊斋志异新评》16卷,吕湛恩注,王
士正评,但明伦新评。
“蒲学”研究的开山之人是路大荒。20世纪30年代,路大荒就发表了《聊斋外书
磨难曲注解》(日本国东京文求堂1933年) 、《蒲松龄先生遗注补考》(天津《国闻周
报》1934年7月30日) 等论文,并出版了《蒲松龄年谱》(原名《蒲柳泉先生年谱》,
1936年)和他搜集鉴定的蒲氏著作《聊斋全集》(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聊斋全集》
所辑多达60万字,集诗、文、词、曲于一书,被认为是使用最方便而内容最丰富的蒲
氏遗著本。《蒲松龄年谱》一书,以阐述蒲氏的著作为主,以时间为序,以著作为纲,
引用了大量文献,据实论证一诗一文的写作时间及地点、动机与背景、有关人物与事
件,实际上已成为蒲氏主要著作编年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蒲学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1952年,山东成立“蒲松
龄研究小组”,搜求、整理、研究蒲松龄的遗著,由当时的省文化局长兼省文联主席
王统照领导, 并委派明清文学专家严薇青赴北京调查, 获得不少重要资料,后编为
《在京所见蒲松龄著作简表》(未刊)。1959年,山东省副省长余修组织成立了“山东
省蒲松龄著作编辑委员会”,成立了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并于1961年制订了《蒲
松龄著作编辑计划纲要 (草稿) 》。路大荒于1955年、1957年两次修订、亲自编辑的
《蒲松龄集》1962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此书以《聊斋全集》出版后20多年的收集
和多个图书馆馆藏的蒲著为蓝本,结合对蒲著研究的新成果,把蒲氏遗著重新予以整
理,依次分为文、诗、词、杂著、戏、俚曲、附录、年谱八部分共123万字。1963年6
月,中华书局又出了此书的增订本。后来,将此书中的《蒲松龄年谱》单独抽出,增
加了路大荒研究蒲松龄的长短文11篇等内容,于1980年由齐鲁书社出版。
关德栋从通俗文学的角度对蒲学进行研究。俗文学中的“志目”是《聊斋志异》
的一种普及形式,关德栋广为搜集资料,先后编成出版了《聊斋俚曲选》 (齐鲁书社
1980年)、《聊斋志异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聊斋志异说唱集》(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3年)、《聊斋志异话本集》(齐鲁书社1991年)。
袁世硕1983年发表了《说〈聊斋志异〉中的〈田七郎〉》 (《光明日报》1983年
10月11日) 。1988年,袁世硕的《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由齐鲁书社出版。此书有两
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蒲松龄的生平事迹做了具体细致的考察;二是对蒲松龄的诗词、
杂著和几种《聊斋志异》的版本做了详略不同的考察。此书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一等奖和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袁世硕还发表有《〈聊
斋〉志怪艺术新质论略》(《文史哲》1989年第6期) 《〈异史〉:〈聊斋志异〉的异
名抄本》(《山东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雕镂藻绘见奇情--〈聊斋志异〉四篇
解析》(《中国历代爱情文学系列赏析辞典》)等论文。
1980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成立了蒲松龄研究室,负责人为袁世硕。该研究室编辑有
《蒲松龄研究集刊》,由齐鲁书社出版,自1980年至1984年共出了4辑,收文近百篇。
1980年9月16日, “全国首届蒲松龄学术讨论会”在淄博市召开,会议论文结集
为《蒲松龄学术讨论会专刊》(即《蒲松龄研究集刊》第2辑),于1981年7月由齐鲁书
社出版。 1985年9月18日至23日,在淄博召开了“全国第二届蒲松龄学术讨论会”。
1986年9月, 在淄博成立蒲松龄研究所,并创办《蒲松龄研究》杂志。1991年10月,
在淄博召开了“国际首届‘聊斋学’讨论会”,来自英、美、日、澳等国和国内专家
共70余人到会,收到论文37篇、专著4部。
以专著形式问世的“蒲学”研究成果还有:殷孟伦、袁世硕选注的《聊斋诗词选》
(齐鲁书社1983年),严薇青、朱其铠选注的《聊斋志异选》(齐鲁书社1984年),马瑞
芳的《蒲松龄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盛伟的《聊斋佚文辑注》(齐鲁书社
1986年) ,朱其铠主编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中、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 9
年) ,任孚先的《聊斋志异评析》(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马瑞芳的《聊斋志异创
作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 ,王平的《聊斋创作心理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19
91年) ,李永祥的《蒲松龄传》(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杨海儒的《蒲松龄生平著
述考辨》(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 等。张稔穰的《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
版社1995年),用现代文学批评、鉴赏的方法,直接切入小说文本,综论和析论交汇,
构建起一个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研究体系。此书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以论文形式问世的“蒲学”研究成果还有:李茂肃的《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
积极入世的思想》(《光明日报》1983年7月5日),李永祥的《论以志怪写情爱的结构
模式--兼论〈聊斋志异〉的创新》(《东岳论丛》1988年第2期) ,王平的《论〈聊斋
志异〉的商贾形象》(《东岳论丛》1988年第5期) 、《论〈聊斋志异〉的三重创作思
维格局》(《齐鲁学刊》1990年第4期) ,王志民的《试论蒲松龄的落魄心理及对其诗
词创作的影响》(《东岳论丛》1991年第2期) ,朱其铠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版
本整理的复案和思考--兼议影印抄本〈异史〉》(《齐鲁学刊》1992年第1期) ,张稔
穰、王中敏的《〈聊斋志异〉美感探源》(《山东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马瑞芳
的《论聊斋人物命名规律》(《文史哲》1992年第4期)等。

二、“红学”研究
1949年之前山东学者发表的《红楼梦》研究论文现可查知的有郁青的《红楼梦作
者曹雪芹之历史》(《鲁东月刊》第1卷第2、3期) 、严薇青的《关于红楼梦作者家世
的新材料》(《时代青年》创刊号,1936年)等。
1954年第9期《文史哲》 发表了李希凡、蓝翎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一文,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新建设》1954年3月号) 。李希凡、蓝翎
的文章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支持李希凡、蓝翎敢于向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挑
战的精神,在全国发动了对《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立场、观点、方法的批判,
旋即转向了对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1954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
了李希凡、蓝翎的文章《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
观点》 。《文史哲》1955年第1期发表吴富恒、冯沅君、孙昌熙、高兰等人的一组文
章,共14篇,讨论《红楼梦》及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50年代山东有关“红
学”的论文还有冯沅君的《试论〈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文史哲》1955年第1期),
殷孟伦的《略谈〈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语言艺术的认识》(《文史哲》1955年第2期)、
《略谈〈红楼梦〉的人物语言--以王熙凤为例》(《文史哲》1955年第4期) 等。李希
凡、蓝翎50年代所发表的“红学”论文于1957年结集为《红楼梦评论集》,由作家出
版社出版。
袁世硕有《〈红楼梦〉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文史哲》1963年
第1期、2期)、《红楼梦的思想倾向及其性质问题》(《山东大学学报》1963年第4期)、
《论〈红楼梦〉的现实意义》(《文史哲》1982年第2期)、《贾宝玉心解》(《文史哲》
1986年第4期) 、《研究作家与解析作品--就〈红楼梦〉“自传说”问题谈》(《文史
哲》 1991年第6期) ,王晓家有《贾宝玉与甄宝玉--〈红楼梦〉里两个对立的人物》
(载《社会科学战线丛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孟祥中有《活跃的形象,新的
生机--评〈红楼梦〉中的人物王熙凤》(见《文学探微》,华龄出版社1993年)等。

三、其他作家作品研究
主要成果有冯沅君的《怎样看待〈一捧雪〉及其改编本》 (《文学评论》1956年
第4期) 、《吴伟业〈圆圆曲〉与〈楚两生行〉的作期》(《文史》1964年第4期)。王
士禛研究,主要有李毓芙的《王渔洋诗选注》(齐鲁书社1982年)、赵蔚芝的《神韵说
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淄博师专学报》1988年第2期) 、王小舒的《神韵诗史研究》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王士禛诗选译》(与陈广澧合著,巴蜀书社1994年)《王
士禛的诗歌创作及理论》(《文史哲》1988年第2期)、《神会自然与观照人生》(《山
东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两个貌似神乖的诗派》(《求是学刊》1991年第4期)、
伊丕聪的《王渔洋先生年谱》(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 、宫晓卫的《王士禛》(上海
古籍出版1993年) 等。1986年、1989年在王士禛的故乡桓台召开了两次王士禛学术讨
论会,在两次讨论会的基础上,孔繁信、邱少华主编了《王渔洋研究论集》 (山东文
艺出版社1991年),此书收论文30篇。关德栋有《贾凫西木皮词校注》(齐鲁书社1981
年) 。徐复岭有《〈醒世姻缘传〉作者和语言考论》(齐鲁书社1993年)一书。洪昇研
究,主要有袁世硕的《试论洪昇剧作〈长生殿〉的主题思想》(《文史哲》1954年第9
期)、周来祥的《〈长生殿〉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文史哲》1957年第6期)等。
孔尚任研究,主要有袁世硕的《孔尚任年谱》 (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齐鲁书
社1987年增订再版),李季平的《试谈孔尚任的思想》(《齐鲁学刊》1982年第5期),
卫卫的《历史·剪裁·剧本--谈孔尚任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处理》 (《东岳论丛》1985
年第4期),徐振贵的《孔尚任评传》(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等。赵执信研究,主要
有赵蔚芝、刘聿鑫的《赵执信诗选》(齐鲁书社1983年) 、《〈谈龙录〉注释》(齐鲁
书社1987年) ,李森文的《赵执信年谱》(齐鲁书社1988年),贺连春主编的《赵执信
研究论文集》(齐鲁书社1995年) 等。冯沅君有《〈镜花缘〉与中国神话》(《语丝》
1925年第54期)。木石金有《清代诗人论诗之主张》(《鲁东月刊》第1卷第8、9期)。
孔繁信有《试论清初散曲创作》(《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988年6
月15日至18日,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在济南召开了清诗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