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宋辽金文学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11&run=13

一、苏轼研究
严思纹有《东坡诗分期之检讨》(《责善半月刊》第2卷第1、2期合刊)。
刘乃昌的《苏轼选集》(齐鲁书社1980年),是国内第一部融苏氏诗、词、文于一
炉的注释本。他的《苏轼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2年)是一部多角度、多层面评价苏
轼其人及其各体创作的论著。岳麓书社梓行的《东坡诗·山谷诗合集》,有刘乃昌撰
写的长篇前言,探讨了苏轼、黄庭坚两家的诗艺。刘乃昌与崔海正合作,出版有《东
坡词》(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此书选注苏词124首。刘乃昌还选注有《宋词三百
首新编》(岳麓书社1994年) 。朱德才有《论苏轼对宋词的开拓和创新》(《文史哲》
1983年第4期) 。凌南申有《论苏轼的艺术美学思想》(《文史哲》1987年第5期)。崔
海正有《东坡词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由李增坡主编、诸城市有关人员和
国内苏轼研究专家共同编撰的《苏轼在密州》(齐鲁书社1995年),辑集了苏轼的密州
(今诸城)作品209篇,其中诗127首、词18首、文64篇,并对苏轼密州时期的思想、事
迹和创作作了探讨。

二、济南“二安”研究
济南“二安”(李清照字易安,辛弃疾字幼安)研究在山东引起重视,是在60年代
初。王延梯的《漱玉集注》(山东人民出版社1963年初版,1979年出修订本),辑有李
清照词60首、 诗19首、文5篇,书末附有前人的评论和传序。王延梯参与整理了《李
清照集》 (上海中华书局1962年) 。王延梯和郭延礼合写有《怎样评价李清照的词》
(《山东文学》1962年第12期)。
“二安” 研究在80年代出现新局面。为纪念李清照诞生900周年,由济南市社会
科学研究所发起,于1984年10月在济南召开了首届全国李清照学术讨论会。会议之前,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辑了《李清照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84年),此书选收了
1949年至1982年间的论文30篇;褚斌杰、孙崇恩、荣宪宾编辑了《李清照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1984年),此书汇编了自宋迄清评述李清照及其作品的资料。会议之后,又
由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选编了会议论文集《李清照研究论文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收论文29篇。1989年5月,在青州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暨国际李清照学术讨论
会,会后由孙崇恩、傅淑芳主编了会议论文选《李清照研究论文集》(齐鲁书社19 91
年),收论文30篇。
80年代和90年代研究李清照的主要论著还有:杨燕的《浅谈李清照的艺术特色》
(《齐鲁学刊》1980年第6期) ,王延梯的《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论李清照的诗
创作》(《古典文学论集》第3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论李清照的思想与
品格》(《文史哲》1981年第2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论李清照词的艺术
特色》(《柳泉》1981年第4期) ,于中航的《〈廉先生序〉碑与李清照里籍问题)(光
明日报1981年6月15日),王延梯的《李清照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蔡启伦
的《试论李清照词的情、真、美》(《文苑纵横谈》第1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
刘乃昌的《说漱玉词的阴柔美》(《泉城》1984年第9期) ,朱德才的《〈漱玉词〉的
艺术魅力》(《文学评论》1984年第5期),乔力的《李清照研究二题》(《东岳论丛》
1984年第6期),孙崇恩、蔡万江的《李清照〈词论〉试探》(《东岳论丛》1984年第6
期),许金榜的《试论“易安体”的主要特点》(《山东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齐
鲁书社编辑出版的《李清照词鉴赏》(1986年) ,刘瑜的《漱玉词欣赏》(黄河出版社
1988年初版,1992年由民族出版社再版,更名为《李清照词欣赏》) ,荣宪宾的《李
清照对宋词发展的两个重要贡献》(《东岳论丛》1988年第6期) ,孙崇恩的《李清照
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徐北文主编的《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
1990年),傅淑芳的《〈词论〉在词学理论上的贡献》(《文史哲》1991年第1期),张
忠纲、张欣的《论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山东师大学报》1991年第5期) ,许金榜
的《婉约派之宗主--李清照在词史上的地位》(《山东师大学报》1992年第1期) ,崔
海正的《论李清照评价中的理学色彩》(《齐鲁学刊》1992年第1期) ,荣斌的《李清
照研究论稿及其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 ,贾炳棣的《李清照秦观诗词精选180
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于中航的《李清照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等。
辛弃疾研究,邓恭三有《书诸家跋四卷本稼轩词后》 (《责善半月刊》第2卷第1
4期) ,冯沅君有《评价辛弃疾的几点零星意见》(见《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山
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 ,刘乃昌有《辛弃疾论丛》(齐鲁书社1979年),薛祥生有《稼
轩词选注》(齐鲁书社1980年),王延梯有《辛弃疾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乔力有《辛诗初谭》 (《柳泉》1981年第2期) 、《辛弃疾诗词的多样化思维格局》(
《文史哲》1987年第6期)等,齐鲁书社编辑出版有《辛弃疾词鉴赏》(1986年),朱德
才有《辛弃疾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梁自洁、武卫华有《论辛弃疾的酬唱
词》(《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张忠纲、董利伟有《论辛弃疾的恋情词》
(《文史哲》1992年第4期)等。
1987年5月,为纪念辛弃疾逝世780周年,在济南召开了首届全国辛弃疾学术讨论
会。会后,孙崇恩、刘德仕、李福仁主编了《辛弃疾研究论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3年),此书收论文23篇,书末附有1924年-1990年辛弃疾研究论文索引。
1991年5月在莱州举行了第三届中国李清照、 辛弃疾学术讨论会,会上成立了中
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徐北文、石万鹏有《二安词选》(济南出版社1994年),此书
选李清照词31首,选辛弃疾词73首。

三、其他作家作品研究
黄孝纾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时,著有《欧阳修文集选注》、《欧阳修诗词
选译》、《黄山谷诗选注》、《陈后山诗选注》。王仲荦有《西崑酬唱集注》 (中华
书局1980年)。王禹偁研究,有刘乃昌的《王禹偁》(《曲阜师院学报》1963年第1期),
墨铸的《王禹偁略论》(《东岳论丛》1982年第5期) ,王延梯的《宋初文风与王禹偁
的文学观》(《文史哲》1987年第4期)等。1991年5月21日至23日,在范仲淹的第二故
乡邹平召开了范仲淹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范仲淹学术讨论会。关于曾巩、苏洵、
黄庭坚、王安石研究,有刘乃昌的《简评曾巩的诗歌》(《光明日报》1984年1月31日)、
《苏洵、苏轼文学简评》 (《齐鲁学刊》1985年第6期) 、《试论山谷诗与王安石》(
《文史哲》1988年第2期)、《论王安石的诗歌成就》(香港《中华国学》1990年第2期),
乔力的《临川词说略》(《光明日报》1986年2月26日)、《黄庭坚词的自我人格形象》
(《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秦观研究,有朱德才的《婉约派词人秦观》(华东
师大《词学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秦少游的“复雅归宗”》 (
《文史哲》1987年第1期)。晁补之、晁冲之研究,有乔力的《晁补之词的艺术特色》
(《光明日报》1984年6月19日) 、《晁补之词编年笺注》(齐鲁书社1992年),刘乃昌
的《谈晁补之对宋词的评论》(《泉城》1983年第6期) 、《晁补之行实的几点考察》
(《文学评论丛刊》第31辑,1989年)、《略论晁冲之及其诗词》(《莱阳农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 ,刘乃昌与杨庆存合作的《晁氏琴趣外篇·晁叔用词校注》(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1年)。陆游研究,有冯沅君的《陆游的生活道路与创作道路》(《文学遗产》
增刊第8辑,1961年)。姜夔研究,有马维新的《姜白石先生年谱》(《励学》第1期),
刘乃昌的《姜夔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乔力的《论姜夔的创作心理与
艺术表现》(《学术月刊》1983年第11期)。张炎研究,有冯沅君的《南宋词人小记二
则--玉田先生年谱、玉田家世及其词学》(《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1926年第1
卷第3期)。周密研究,有冯沅君的《南宋词人小记--草窗年谱、草窗朋辈考、草窗词
学渊源》(同上刊1927年第1卷第4期)。
关于宋诗、宋词的宏观研究,主要成果有:泯予的《宋代白话词》(《鲁东月刊》
第1卷第1期),周嘉琪的《宋词史话》(《刁斗》第1卷第3期),陆侃如的《宋诗简论》
(《文史哲》1954年第1期),刘乃昌的《关于宋诗评价问题的讨论综述》(《文史知识》
1983年第9期) 、《论赋对宋词的影响》(《文史哲》1990年第5期),刘乃昌和高洪奎
的《宋诗研究述评》(《文学遗产》1986年第5期) ,朱德才的《试论宋代的咏物词》
(《齐鲁学刊》1984年第2期) 、《宋词的抒情与比兴》(《文史哲》1985年第3期) 、
《从柳周吴三家词看慢词艺术发展的轨迹》(《齐鲁学刊》1986年第4期) ,薛祥生的
《对宋词发展分期的思考》(《山东师大学报》1988年第5期),乔力的《高潮的契机:
论北宋前期词的过渡特色与艺术实践》(《文史哲》1995年第6期)等。
刘乃昌有《宋辽金文学研究述评》(《中国古典文学年鉴(1984) 》,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