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10&run=13

一、杜甫研究
30年代任教于国立青岛大学的闻一多发表了《杜少陵年谱会笺》 (《文哲季刊》
1931年)和《少陵先生交游考略》等论文。
1948年,萧涤非在山东大学开设“杜诗体别”课程,编有讲义 (讲义未收入《杜
甫研究》) 。萧涤非的《杜甫研究》上、下卷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55年、1957
年出版。 此书的上卷以《杜甫研究》为书名又于1980年出版,这次出版收入了他于1
952年-1980年间发表的杜甫研究论文;此书的下卷,1979年以《杜甫诗选注》为书名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选注杜诗281首,为海内最好的杜诗选注本之一。
《文史哲》1977年第3期刊登了萧涤非、牟世金的《评梁效〈杜甫的再评论〉》,
第4期刊登了陆侃如的《与刘大杰论杜甫信》 , 1979年第3期刊登了萧涤非的《关于
〈李白与杜甫〉》,这几篇文章集中代表了70年代末全国杜甫研究的水平。
1978年初,萧涤非应人民文学出版社约请,主持《杜甫全集》校注工作,并在山
东大学成立了校注组。1979年5月至7月,萧涤非带领校注组沿当年杜甫的行踪进行了
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资料,写成了杜甫行迹考察记--《访古学诗万里行》 (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0年)一书。
1980年,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的《杜甫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
版。1983年,寇养厚发表《谈杜甫的绝句》(《齐鲁学刊》1983年第3期)。1984年5月
3日至10日,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山东大学和河南巩县杜甫故里纪念馆在巩县联合召
开了《杜甫全集校注》征求意见讨论会,萧涤非主持了会议。1986年,齐鲁书社出版
了郑庆笃、焦裕银、张忠纲、冯建国编著的《杜集书目提要》,该书搜集有关杜诗著
述书目近900种,起自唐代,止于1983年今人著述,并附1909年-1983年杜甫研究论文
索引。张忠纲的《杜诗纵横探》(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其中主要文章有《应该正
确评价杜甫的忠君思想》、《杜甫在山东行踪遗迹考辨》、《杜甫研究论文综述 (19
77年-1985年) 》、《山东学者注杜评杜概论》、《杜集丛考》(90种) 。张忠纲还有
《杜甫诗话校注五种》(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一书。

二、其他作家作品研究
范午有《隋书文学传序注》(《责善》半月刊第1卷第15、16、17期,1930年)。
牟世金有《陈子昂诗风初探》(《山东大学学报》1961年第4期) 、《刘知几对古
代文论的新贡献》(《唐代文学》第1辑,1982年)。
孙祚民有《王之涣的〈凉州词〉》(《光明日报》1961年11月19日)、《再谈王之
涣的〈凉州词〉》(《光明日报》1962年7月1日)。
王维研究,主要有萧涤非的《关于王维的山水诗》(《文史哲》1961年复刊号)、
丁振家的《浅论王维及其诗歌》(《文苑纵横谈》第6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等。
郑修平著的《李白在山东论丛》(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一书,探讨了李白在山东
的游踪,主要考证了李白寄家任城(今济宁)23年的情况。
黄云眉著有《韩愈柳宗元文学评价》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初版,1980年由齐
鲁书社出新1版)。此书收录《韩愈文学评价》和《柳宗元文学评价》两篇正文,以及
《读陈寅恪先生论韩愈》 一篇附文。另外录《新唐书》韩柳传及韩柳碑志共5篇,又
选了韩柳作品48篇。龚克昌有《略论韩愈的辞赋》(《文史哲》1992年第3期) 。严薇
青有《柳宗元世系补正》(《山东师院学报》1957年第1期) 。刘光裕、杨惠文合著有
《柳宗元新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书末附有《柳宗元事迹著作编年》。
白居易研究,周来祥有《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其争论》 (《文史哲》19
57年第12期) ;龚克昌、彭重光的《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选
诗83首、文4篇;荆立民有《论白居易的人性观》(《东岳论丛》)1991年第3期)。
徐传武有《李贺诗集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元锋、烟照编有《段成式
诗文辑注》(济南出版社1995年) 。寇养厚有《杜牧的文学思想》(《文史哲》1983年
第6期) 、《杜牧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文史哲》1985年第1期)。郑训佐
有《论李商隐爱情诗的忧患意识》(《东岳论丛》1986年第2期)。
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萧涤非、郑庆笃校点的《皮子文薮》,书中并
载有萧涤非的《校点〈皮子文薮〉 说明--兼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 一文。申宝昆的
《皮日休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选注了皮日休散文47篇、诗63首。
冯沅君有《唐传奇作者身份的估计》(《文讯》1948年第9卷第4期)。
关德栋整理、研究敦煌文献,对唐代俗文学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唐代
的民间佛教文学--变文》(《佛学月刊》1942年)、《谈变文》(《觉群》周刊1946年)、
《读〈唐代俗讲考〉的商榷》(《图书周刊》1947年) 、《变文目》(《俗文学》,上
海,1948年) 、《略说“变”字的来源》(《通俗文学》,上海,1948年)等。另,冯
沅君有《〈季布骂阵〉词文补校》(《文史哲》1951年第1卷第3期)。
孙昌熙、刘淦合作把《诗品臆说》(清·孙联奎) 与《廿四诗品浅解》(清·杨廷
芝) 二书合起来,加以校订和评价,题为《司空图〈诗品〉解说二种》,于1962年由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于1980年由齐鲁书社再版。乔力的《〈二十四诗品〉探微》
(齐鲁书社1983年)一书,对司空图的文学思想和《二十四诗品》的美学价值进行了探
讨。周来祥发表有论文《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的美学思想》 (《古
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1980年第2辑)。
弓英德有《李后主亡国诗词辩正》(《励学》第2期) 。1933年,高兰出版《李后
主评传》(天津人文出版社)。1985年,齐鲁书社将高兰、孟祥鲁合作重新增修的《李
后主评传》出版,书末附有《李后主年表》。
对唐代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还有萧涤非的《读〈唐诗选〉注释随笔》 (《光明日
报》1961年12月) ,蔡启伦的《唐代绝句选》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 ,汤贵仁的
《关于唐代诗歌阶级基础的几个问题》 (《文史哲》1980年第3期) ,冯中一主编的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王汝涛等的《唐代志怪小说选译》
(齐鲁书社1985年) ,薛祥生的《唐代诗人对词发展的贡献》(《山东师大学报》1991
年第3期) ,荆立民的《“亲风雅”--唐代诗歌批评的一项基本标准》(《东岳论丛》
1992年第6期) ,乔力的《诗之余:论中唐文士词的文化品格与审美特征》(《文学评
论》1995年第4期) 、《主体意识的建立:论南唐词的审美特征与范型意义》(《东岳
论丛》1995年第5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