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先秦秦汉文学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5&rec=108&run=13

一、上古神话研究
主要成果有高亨、董治安合著的《上古神话》(中华书局1963年),这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较系统地论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专著。董治安有《从上古神话到历
史传说--谈羿和后羿故事的演变》(《山东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等论文。
二、《诗经》研究
1949年之前,主要有陆侃如的《〈诗经〉参考书提要》 (《国学月报汇刊》1926
年第1卷) 、《三百篇的年代》(《说文月刊》1943年第4卷),张维思的《谈〈诗经新
义〉》(《责善半月刊》第1卷第5期,1930年),周干庭的《商颂总论》(《进德月刊》
第2卷第3期,1936年) 、《雅颂再编》(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39年),刘泮溪的《释
〈诗经〉“伐柯”》(《中兴周刊》1947年),等等。1949年之后,主要有陆侃如、高
亨、黄孝纾合著的《诗经选注》(五十年代出版社1956年)。袁梅1957年出版的《周代
抒情诗译注》(山东人民出版社),选注了《诗经》中的抒情诗70首。袁梅于1980年、
1982年和1985年又分别出版了《诗经译注(国风部分)》、《诗经译注(雅颂部分)》和
《诗经译注》(均由齐鲁书社出版)。高亨的《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用现代汉语对305首诗加以说明和注释。高亨的《文史述林》(中华书局1980年) 中,
有《诗经引论》(一) 、(二)。其他还有徐北文的《〈七月〉--西周农家乐》(载《诗
经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刘振中的《谈〈诗经〉山水云雨的象征意义》
(《东岳论丛》1989年第6期)、王志民的《从〈诗经·齐风〉看齐文化》(《东岳论丛》
1990年第2期) 、 董治安的《从〈左传〉〈国语〉看“诗三百”在春秋时期的流传》
(载《古籍整理研究论丛》,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赵明的《殷商旧歌〈商颂〉述
论》(《文史哲》1992年第3期)等。

三、《楚辞》研究
陆侃如的《屈原》(上海东亚图书馆1923年) 、《宋玉评传》(《努力周报》附刊
《读书杂志》1923年第17期) 、《宋玉》(上海东亚图书馆1927年)问世后,在古典文
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楚辞》的论文,陆侃如还有《楚辞补考》 (《文
学年报》1937年第3期) 、《我们为什么纪念屈原》(《文史哲》1953年第3期)、《屈
原--爱祖国爱人民的伟大诗人》(《解放日报》1953年6月15日)等。1956年,陆侃如、
高亨、黄孝纾合著了《楚辞选》(古典文学出版社)。陆侃如、龚克昌合著的《楚辞选
译》于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陆侃如一生发表有关《楚辞》的专著和论文共
17种。其他研究《楚辞》的主要论著有:周干庭的《楚辞研究》(《齐大月刊》第1卷
第3、4期,1930年-1931年)、和临轩的《楚辞著述考》(《进德月刊》第2卷第4、5、
6、8、9期,1936年-1937年)、乔炳南的《楚辞天问之研究》(《山东文教》1944年第
10期)、谢祥皓的《谈屈原〈天问〉的怀疑思想》(《齐鲁学刊》1980年第3期)、袁梅
的《屈原赋译注》(齐鲁书社1984年)、廖群的《原始与文明的交响曲--楚辞艺术形态
考察兼论楚辞与〈诗经〉的逻辑关系》(《文学遗产》1988年第5期) 、王洲明的《屈
原和楚辞对汉文化的影响》(《文史哲》1993年第1期)等。

四、先秦散文研究
冯沅君有《论〈左传〉与〈国语〉之异点》(《新月》1928年第1卷第2期)。李长
之有《论孟子文章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励学》第4期,1934年) 。
庄维石1963年在山东师范学院开设“孟子研究”课程,1987年又为研究生开设“先秦
诸子散文研究”课程。王世舜主编了《庄子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张默生
原著、张翰勋校补的《庄子新释》,1993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刘振东有《由〈尚书〉
看中国散文始生期的历史外貌》(《齐鲁学刊》1990年第6期) 。郑杰文有《穆天子传
通解》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 、《〈穆天子传〉对〈左传〉文学手法的变革》 (
《文史哲》1994年第4期) 、《人本思潮与先秦历史散文和原始小说》(《东岳论丛》
1995年第2期)等。

五、先秦文学史研究
徐北文著有《先秦文学史》(齐鲁书社1981年)。由赵明主编,张军、赵敏俐为副
主编的《先秦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
奖。董治安研究先秦文献和先秦文学的成果结集为《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 (齐鲁书
社1994年)一书。

六、汉诗、汉乐府研究
汉诗研究的成果主要有段凌辰的《汉诗辨证序》 (《进德月刊》第2卷第1期,19
36年) ,潘圣予的《古诗十九首论证》(《进德月刊》第2卷第5期,1937年)、《苏李
诗论证》(《进德月刊》第2卷第8期,1937年)等。
关于汉乐府研究,陆侃如于1925年完成了《乐府古辞考》;萧涤非这方面的论文
有《乐府的诙谐性》(《国文学刊》1944年第36期)、《关于“乐府”》(《光明日报》
1958年第139期“文学遗产” )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疑难问题的管见》 (
《文汇报》1962年) 等。萧涤非关于乐府研究的论文,后来结集在《乐府诗词论薮》
(齐鲁书社1985年)一书的上卷中。萧涤非另著有乐府文学通史《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1935年萧涤非在山东大学任教时曾把此著改编为讲义,1943年任教于西南联大时再次
修改,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198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七、汉赋研究
冯沅君有《汉赋与古代》(《中原》1943年第1卷第2期)。龚克昌的《汉赋研究》
(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初版,1990年增订再版)一书,是中国第一部研究汉赋的专著。
此书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龚克昌研究汉赋的论文还有《论汉赋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史哲》1997年第2期)、《评汉代的两种辞赋观》(《文史哲》
1993年第5期)等。黄广华、刘振东发表有《从审美角度看司马相如的赋》(《文史哲》
1992年第3期) 。傅春明有《东方朔作品辑注》(齐鲁书社1987年)。1990年10月1 5日
至20日,由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国际赋学术讨论会”在济南召开,《文史哲》1990
年第5期以专辑形式出版了这次讨论会的论文,收入论文27篇。

八、其他作家作品研究
主要成果有:冉昭德的《蔡邕评传》(《励学》第1期,1933年) ,殷孟伦的《略
论司马迁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文史哲》1955年第12期)、《试论司马迁〈史记〉
中的语言》(《文史哲》1956年第2期) 、《通过〈魏其武安侯列传〉来看司马迁〈史
记〉的语言艺术》(《文史哲》1956年第6期),高亨的《〈史记〉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文史述林》 ,中华书局1980年) ,张维华的《司马迁与〈史记〉》 (《文史哲》
1980年第1期),王培元的《略论汉代小说的意义》(《文苑纵横谈》第3辑,山东人民
出版社1982年) ,李伯齐的《贾谊散文浅论》(《文苑纵横谈》第6辑,山东人民出版
社1983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