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诊断、预防及治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82&run=13

(一)疫病诊断与防治
1967-1968年,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从水肿病猪中分离出溶血性大肠杆菌。
1979-1980年,进行致病物质的提取和动物发病试验, 从仔猪水肿病自然病例中分
离出一种与内毒素完全分开的致仔猪水肿病物质,静脉接种猪、发病后及临床症状
与自然发病猪相类似。1980-1981年, 又用间接血凝反映对仔猪水肿病诊断得出:
血清滴度在1∶3-27之间时,病猪就出现血清凝集, 而健康猪的血清则呈现沉
淀,表明间接血清可作为水肿病猪的一种血清诊断方法。“仔猪水肿病致病因子的
研究”获1979-1980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0年前后,省家畜布氏杆菌病防治研究所、省畜牧兽医总站在惠民、德州、
聊城、济南、东营、淄博、潍坊、青岛、济宁、泰安等10个布氏杆菌病流行地市,
推广查清疫情、一次性淘汰病畜的基础上,羊群连续服用布氏猪型2 号菌苗的综合
防治措施,到1979年基本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1972-1980年,淄博市畜牧兽医站,对羊群进行猪型2号菌苗免疫,对奶羊、奶
牛和耕牛定期检疫,对检出的病畜淘汰处理,净化畜群,建立健康畜群,连续9 年
未发现患布氏杆菌病畜。
1977-1978年,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用水杨酸钠喂131头母猪,防治仔猪
白痢病,效果很好。
1980-1982年, 山东农学院杜恒珍利用黄牛毛通过氟离子选择电极曲线法测定
其无机氟的含量。证明:牛毛含氟量高而稳定,用作指示物取材方便,容易保存,
结果准确,测定迅速,操作简便,从而解决了家畜慢性氟中毒病的诊断难度大、缺
少生前快速诊断方法等问题。此成果获1982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和1983年农业部技
术改进二等奖。
1980-1984年,省畜牧兽医工作站崔芸生等通过调查,在全省94县、 市发现家
畜寄生虫236种,分属5门、9纲、18目、72科、124属,编制《山东省家畜寄生虫名
录》,进行驱虫药物试验50多项,筛选广谱药物、测定最佳剂量、投药途径和驱虫
经济效益试验。1982-1984年,全省累计共为畜禽驱虫1.4亿头(只)。到1984年,猪、
鸡、兔驱虫数分别达到全省总头数的48%、40%、30%。获1986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1-1984年,省畜牧兽医工作站等单位摸清猪痢疾的发病规律,分离出病原,
对密螺旋体生物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红霉素、痢菌净有好疗效。
此外,昌潍医学院和省畜牧兽医学校完成了“猪转移因子的研制及其在畜牧兽
医上的应用”,获1986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治疗器械
1963年-1974年,省畜牧兽医工作站研制出牲畜电动手术台。 手术台的台面两
端自由调节高低,根据手术需要,使平卧于手术台上的牲畜头部或尾部任意抬高或
放低,代替了给牲畜做手术需几个人把牲畜撂倒在地进行。该成果在东北、华北、
华东12个省、市推广。
1979-1984年,沾化县畜牧兽医站研制的家畜助产器,结构简单、轻便、 操作
方便、拉力大,解决了拉力不足和拉出后易回缩的问题,治疗难产病畜154例, 仔
畜成活率98%。
1982年,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试制成功的兽医临床诊断(SZ-Ⅰ型) 金属
探测仪,灵敏度高,性能良好,对长6厘米、直径1.25毫米铁丝距18厘米处有反应,
对61头屠宰牛探测网胃内金属检测,符合率为91.8%, 并能确定金属异物的多少和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