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品种选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7&run=13

  1947年在解放区的莒南县山东省农业实验所和胶东农业试验场(莱阳专区农场),
开始搜集玉米品种,进行玉米育种研究。1949年,山东省坊子农业试验场用系统育
种方法育成品种小粒红、大粒红、华农二号、安东黄马牙11号。
  1952年,山东省坊子农业试验场选育出品种间杂交种坊杂2号、坊杂4号,莱阳
专区农场育成莱杂7号。1953年后,省农科所育成了齐玉24号、齐玉26号,菏泽农
业试验场育成菏杂1号。其中齐玉24号累计推广1000万亩,齐玉26号推广1500万亩。
  1956年玉米品种选育工作由品种间杂交转为用自交系杂交育种。1959年,省农
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用单交种“华160×W20”为母本、“南49×南55”为父本
育成双跃3号。育成的双交种还有双跃4号、双跃35号、双跃80号、双跃150号。
  1966-1978年,玉米育种工作由双交转向三交种,选育的品种有:
  烟三6号与10号1966年烟台地区农科所用“黄小162×海7”为母本、OH43为父
本育成烟三6号。以“海7×南55”为母本、OH43为父本育成烟三10号。两品种均耐
涝、抗倒伏、抗大小叶斑病、品质较好,比当家品种增产10-15%。
  鲁三9号 1971年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鲁单3号为母本、自330为父
本育成。该品种抗大小叶斑病、青枯病、黑粉病、耐大肥、抗倒伏、果穗粗大、产
量高,一般亩产400-500公斤,比当家品种“群单105”增产16%。累计推广2106.4
万亩。
  聊三1号 1971-1977年聊城县道口铺公社农技站以白单4号作母本、获白作父
本育成。该品种果穗大、生长整齐、抗倒伏、抗旱、抗涝、抗大小叶斑病、抗青枯
病、适应性广。
  1970年,山东开展玉米单交育种,三交种与单交种并存。70年代后期,单交种
取代了三交种,先后选育了一批良种:
  鲁单3号 1970年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华160自交系作母本、风可1
自交系作父本育成。该品种抗倒伏、抗大小叶斑病、成熟后茎叶青绿、宜作饲草、
果穗粗大,产量比当家品种“双跃3号”增产20%以上。
  泰单75号 1972年山东农学院以广10-2自交系作母本、风可1作父本育成。
  聊玉5号 1977年,聊城地区农科所以原武02作母本、黄早4作父本育成。该品
种早熟,抗小斑病、青枯病、黑粉病,抗倒伏,果穗大、粒饱满、品质好,亩产
400-450公斤。
  鲁原单4号 1978年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朱斗北等用原武02自交系
为母本、威风322为父本育成。该品种植株生长整齐、抗倒伏、抗病、抗旱、抗涝、
耐瘠薄、耐盐碱、籽粒硬粒型、品质好、早熟,亩产400-500公斤以上,比当家品
种增产20%左右。累计种植面积3100万亩。获1979年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烟单14号 1979年烟台地区农科所于伊、孙怡良用黄早4作母本、莫17作父本
育成。该品种植株生产整齐、较抗倒伏、抗大小叶斑病,亩产400-600公斤,比鲁
原单4号增产10%以上。获1984年农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鲁玉2号(掖单2号) 1980年掖县西由公社后邓大队李登海用掖107作母本、黄
早4作父本育成。该品种株型紧凑、光合效率高、秸秆硬、抗倒伏、抗病、穗大、
粒大整齐,千粒重400克,亩产450-500公斤以上,高产栽培可达750公斤。1985年
全省推广188万亩,全国推广381万亩。获1982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烟单5号 1982-1985年由烟台市农科所育成。该品种糯质,玉米面可作元宵、
粘糕,玉米渣可作粽子,是国内第一个糯质玉米杂交种。
  玉米自交系的选育:1949-1978年,选育的玉米自交系有省农科所育成的华160
和黄小162,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威风322和齐31,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
研究所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原武02,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育成的华风
100、原齐123,莱阳农学院育成的1029,荣成县种子站育成的2411,掖县西由公社
后邓大队育成的掖107。其中原武02是胡世昌、王增贵、王长明、杨爱珠等于1971
年用武单早作亲本,用γ射线3万仑照射,1974年育成的自交系。该系春播生育期
95-98天,成株株高120厘米,叶片上冲而内卷,株型紧凑,适于密植,早熟、大穗、
硬粒、产量高、品质好。是组配高产、早熟玉米杂交种的优良亲本,也是解决夏玉
米育种中早熟与高产矛盾的一个突破,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该成果获1980年农业部
技术改进一等奖和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由该自交系作亲本选配的鲁原单2号、
鲁原单4号、聊玉5号、鲁原三2号等玉米杂交种,1981-1984年在黄淮流域种植面积
达1500万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成果获1979年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玉米自交系一套二繁三制种:1975-1977年,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平度县农
业局,研究出玉米自交系一套二繁三制种繁育程序。一套,指由育种单位提供纯度
99.8%以上的自交系原种套袋繁殖。二繁,按照大田制种需要将套袋繁殖的原种安
全隔离繁殖两代。三制种,根据生产需要用自交系原种二代配制杂交种。一套二繁
三制种与大田种植杂种一代(单交种)面积的比例为0.07(一套田)∶2(一繁田)∶90(
二繁田)∶3000(制种田)∶100000(大田)。
  1980-1983年,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对省内315个玉米
品种作了分析,其同工酶酶谱有B1酶型、B2酶型和B1B2酶型。同一酶型玉
米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每种酶型又可区分为若干亚酶型,同一亚酶型玉米品种
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三种酶型中B1占优势(63.8%)。这种建立在分子生物学理论
基础上的新技术,可应用于玉米品种间亲缘关系、起源和杂交优势预测研究,为玉
米品种资源的整理和利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理论依据,在学术上和玉米育种实践中
都有重要价值,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高玉米花粉植株成活率和结实率的研究”,
获1981年省科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