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与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62&run=13

玉米螟 1953年,省农科所研究发现,多雨、多肥、密植、作物生长繁茂、田
间湿度大发生重;干旱年份、间作及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发生轻。 防治办法:用
“666”或“滴滴涕”液灌心叶,“1605”药液顶部喷雾,心叶撒施“666”毒土或
毒砂,处理秸秆,消灭越冬幼虫。赤眼蜂防治效果也很明显。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1958-1959年,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明确, 该病
以浸染茎秆及叶鞘为主,病源细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高温多雨,粘土地、氮肥多、
密植发病重。选用抗病品种,注意排水,清除田间病残体防治有效。
玉米大、小叶斑病 1972-1973年, 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泰安地区农科
所调查证明,平原洼地以小斑病为主,丘陵山区及胶东沿海地区大斑病较重。通过
玉米品种资源的抗病性鉴定,研究提出选用抗病品种,并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加
强肥水管理等防治措施。获1985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玉米茎基腐病 1979-1984年,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查明, “瓜果腐霉”
及“禾谷镰刀菌”是致病病菌。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料,即减轻病害。
玉米霜霉病 1980-1981年,泰安地区农科所研究表明, 病原菌寄生于叶片组
织内部,主要集中在叶脉两侧,病株多不结实。春玉米、低洼积水处及水沟两侧发
病重,不同品种的抗病能力有明显差异,病菌能侵害多种禾本科植物。提出整平土
地,防止田间积水,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寄主作物棉花、甘薯、花生、大豆轮作等
防治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