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科学实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576&run=13

  五六十年代,工厂企业开展以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
激发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和革新能手,革新创造成
果累累。
  1950年,青岛国棉六厂细纱挡车女工郝建秀在“红五月生产竞赛”中,根据细
纱机挡车操作的工作环节,以清洁为重点,合理分配工作时间,进行交叉巡回操作,
减少断头,使回花率由全市平均1.66%下降到0.25%。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
陈少敏发现后,组织有关专家、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全面考察、测定和论证,
确认是一套科学先进的操作法,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
  1951年,纺织工业部在郝建秀工作法的基础上,集中青岛、上海、天津等地区
织布经验,制定了织布科学方法,称“五一织布工作法”。普通布机看台由2-4台
扩大到8-10台,自动布机看台由12台扩大到24-28台,并且提高了单台产量和布的
质量。
  此间,还总结推广了纺织工人创造的“皮辊工作法”。
  1953年,又总结推广了“保全工作法”、“落纱工作法”、“平车工作法”和
“揩车工作法”等群众革新经验。
  1953-1957年,青岛木材综合加工厂工人徐呈龙创造木板对缝机,并改进各种
工具56种,节约工时约32万个。
  1957年,济南成记面粉厂工人王学锐试制成功小麦脱皮机,使每50公斤小麦多
出面粉1.7公斤,且质量高、成本低。
  同年,济南第二机床厂工人刘庆祥创造成功对板精磨机,精度达万分之八,在
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1957-1959年,济南台称厂工人王长信创造磅称自动刻度机、磅称手摇号眼机、
车床自动退刀架、三眼搪眼机等73种机具和设备,使该厂主要工序实现机械操作。
  1958-1959年,济南机床二厂车工曲淑姿改进“样板刀”,提高工效71倍,一
年零七个月完成六年零五个月的工作量。
  1959年,淄博电机厂工人王克和创造和改进工具40余种,仅半自动嵌线机等5
项革新项目,每年可创造价值24万元。
  同年,济南机床-厂女工马丽珍革新成果自动卡头、辅助刀架等14项工具和设
备,提高工效0.5-5倍,废品率降到万分之2.8。
  同年,青岛自行车厂第一车间0.5立方米小转炉,针对钢水浇不成锭、拉炭、
脱氧、浇铸炉令短等技术关键,学习应用了碱性转炉技术,革新了设备,将“五”
字型浇铸底盘改为四条直线“辐射”式,使含碳量控制在0.1-0.12%之间,合格率
平均为97.29%。
  1959-1960年,全省交通系统推广应用运筹学线性规划,提高运输效率取得明
显效果。
  1963-1965年,工业科学实验广泛深入发展。厂矿企业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深
入车间,跟班劳动,与工人一起组成“三结合”科学实验小组或技术革新小组,抓
技术关键,开展试验研究。一部分厂矿建立了专业研究室或试验室,以室为核心,
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解决“老大难”技术问题。有的发展到全行业或有关行业间的
大协作,使工艺不断更新,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淄博陶
瓷厂“三结合”小组创制的烧煤燧道窑,提高生产效率十几倍;淄川陶瓷厂创制的
大缸成型机,变手工多次成型为机械一次成型;济南新中印刷厂试制成功胶质薄膜
贴花和照相版贴花新产品,山东造纸厂试验成功用省内麦秸代替南方稻草作原料,
生产油光纸,降低了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
  此间,工基交各专业研究机构也纷纷下楼出院,深入工厂企业,与“三结合”
小组紧密结合,针对生产中的技术关键开展研究,使科研、革新、生产密切结合,
取得显著成绩。仅1963年不完全统计,试制出的新产品即有215项。“黄河”牌8吨
载重汽车、薄画报纸、转型六铧犁、新型农药磷化铝和马拉松、铁基粉末冶金代铜
作轴瓦、多功能高抗混凝土、全套粘胶纤维生产设备、精密丝杠车床、石油钻探胶
管等新技术、新产品都是这期间完成的。
  70年代后期,群众性工业科学实验形式也有新的发展。一是组织模范先进人物
事迹报告团赴各地和基层厂矿现身说法,传授模范事迹、优良品德和先进技术;二
是组织对口交流,仅济南铁路局1982年即组织24个不同类型先进典型到局属12个地
区75个站段,对口报告80场,听众2350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21%,并采取大会报告
与实际表演相结合,使听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三是组织技术推广队。
1982年省总工会与有关部门配合,组织了喷涂喷焊新技术和青岛长途汽车运输公司
驾驶员刘呈初创的汽车安全节油操作技术的推广队,巡回操作表演。仅据全省专业
汽车运输企业统计,一年中节油达1137万多升;四是组织技术协作攻关队。据59个
市县产业和344个基层工会统计,建技术协作队470个,分别在行业间和厂际间,有
针对性地开展协作攻关。其中74个技术协作队统计,先后攻克较大的生产技术关键
达221项,推广新技术121项。
  这个时期,共青团组织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五小智慧杯竞赛”(小发明、
小革新、小改进、小设计、小建议)也取得很大收获。仅据济南、青岛、烟台、淄
博、潍坊、枣庄、济宁等7个市不完全统计,1984年即实现“五小”成果11万多项,
其中615项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