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肥料、细菌肥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57&run=13

1977-1981年,长清县农技站进行了微肥锌防治玉米矮花叶病试验, 用锌作底
肥追肥及浸种喷施,对玉米矮花叶病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玉米增产6.9-29.1%。
1978-1982年, 中国农科院和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在省内进行了土壤速效锌
肥施用技术的示范推广,1982年推广锌肥面积261764亩,共增产粮食2894万公斤、
棉花16400公斤、花生42900公斤,净增产值213.7万元。
1980-1982年,青岛市农科所张俊海等, 进行了青岛市土壤微量元素分布和微
肥增产效果研究,摸清了青岛地区土壤中硼、钼、锌、锰、铜、铁的含量和分布状
况。青岛的414万亩耕地中,缺硼占84.5%,缺钼占76%,缺锌占29%,缺锰占2.0%,
缺铜占1.0%,缺铁占1.5%。此项研究为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提供了依据,获1982年省
科技成果二等奖。
50年代,省农科所对花生根瘤菌的研究结果证明,施用花生根瘤菌用量以每亩
125克为宜,方法为拌花生种最好,花生根瘤菌拌种一般增产10%以上。1957年全省
推广花生根瘤菌拌种700万亩。
1954-1960年,省农科所和莒县、菏泽、益都等农业试验站, 进行大豆接种根
瘤菌试验,证明大豆根瘤菌配合磷肥、钼酸铵施用比单施增产15.09%,单施增产8
.2%。拌种时以每粒种子约有8万个菌为宜。
1971年,山东农学院实验农药厂分离出832号无色杆属菌细菌。 该菌对过磷酸
三钙的转化率为32-34%,对磷矿粉的转化率为7.4-9.6%,应施用在含磷化物丰富但
可溶性磷少的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以每亩用菌剂1-1.5公斤拌种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