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559&run=13

  1958年11月,苏联专家A·K·列昂诺夫到山东海洋学院工作,为期1年。为中
国培养了18位首批区域海洋学学科的研究人员。
  1977年6月,美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诺尔曼·布劳格一
行4人考察了山东省农业,并在省农科院作专题报告。山东有4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
了学术交流。
  同月,美国夏威夷大学唐纳德·L·普勒克内率美国蔬菜考察团在山东农学院
进行学术交流,向山东赠送蔬菜良种144份、书刊12种、专题报告16篇。山东农学
会回赠蔬菜种子30种。
  1979年,山东大学潘承洞应邀参加在英国召开的国际数论会议,宣读了《一个
新的均值定理及其应用》论文。与会数学家称赞“有很高的水平”、“突出的成就”
,显示了中国在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实力。
  同年,山东大学谢力同参加法国--加拿大组合数学会议,介绍“利用组合拓扑
的理论研究线性规划”理论(《n维复形上的r维最小树》论文),国外专家认为,“
这个方法有首创性”,并刊登在1979年国外的“离散数学”杂志上。
  同年,山东大学晶体所蒋民华赴西德科隆大学讲学,为期三个月。是年,该所
张克从,参加欧州晶体生长会议,并展出山东大学培养的晶体,受到国外人士的关
注。不久,出售给美国激光器件公司。
  1980年,在第15届国际半导体会议上,山东大学戴国才宣读了《非晶态硅氟合
金和掺硼效应》的论文。受到了同行们的重视和好评。当时,只有中国和日本研究
该课题。
  同年,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海洋学家”号调查船根据“中美海洋和渔业科学
技术合作议定书”来华,与中国海洋科学家联合调查、研究长江口及附近海域沉积
动力学和底层海洋学,部分科学家到青岛讲学。美国地理学会《国家地理》杂志记
者埃墨里·克瑞斯托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约翰·埃得蒙、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
所米切尔·菲茨杰拉德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了学术报告,中国有700多
科技人员参加了交流。
  1981年,山东海洋学院候国本赴日考察,介绍了其海洋动力实验成果,引起了
日本专家们的极大兴趣,纷纷要求来华参观和考察。
  6月19日-8月2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詹耀曾在山东大学举办微生物讲习班,授课
32小时,指导6个实验,作专题报告2次,全国22个省市47所大专院校和25个研究单
位110多人参加学习。
  同年,省农科院畜牧所杨承俞赴西德联邦病毒研究所进修,完成了牛烂舌病毒
病的研究课题。回国后,成立动物病毒病研究室,从事鸡新城疫病毒蛋白质亚单位
的提取和运用的研究。
  同年,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性的自然史展览在青岛市展出。通过照片、图
片、标本等,系统地分学科介绍了动、植物(包括人)的性与媒介知识及遗传、人口
控制等。吉纳维夫·莫尔格、波索姆拜斯和朗加内·米塞特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
有关单位,进行学术交流。
  同年,美国著名小麦育种学家W·E·克劳斯坦德在山东农学院举办小麦育种讲
习班,全国9个省市270人参加学习。
  1982年7月28日,中澳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澳大利亚
政府技术合作促进发展计划关于山东医学院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利用双方投入的
人、财、物力,提高教学和医疗质量。翌年,澳方派9名专家到山东医学院工作,
山东医学院9名专业人员赴澳工作。
  同年冬,省农科院原子能所朱斗北赴日本进修辐射育种。回国后,将日方赠送
的其中5篇有关玉米等作物辐射效应的研究资料译编成册,印发全国有关单位。
  1983年4月,美国著名鱼类学家道纳逊应邀到山东海洋学院讲学,并到临朐虹
鳟鱼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
  6月,第11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在青岛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美国、日本、
加拿大、中国、香港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及随员500余人,收到论文摘要307篇
(其中国外学者185篇)。会议讨论了海藻及其产物的利用、琼胶及卡拉胶化学、微
藻的生产及利用等6个专题。
  9月,在曲阜师范学院召开数学规划讨论会。邀请了数学规划奠基者之一、美
国普林斯顿大学寇恩到会作学术报告。
  1984年,省科委会同山东师范大学筹备第一届中美图论及其应用国际会议,于
1985年6月在济南召开了组织委员会,决定于1986年6月9日在济南正式召开此次国
际会议。
  8月,山东省棉花科研生产考察组考察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路易斯
安那、密西西比州和华盛顿特区的10个科研单位、4所大学、2个种子公司、1个技
术农场、1个技术推广站、1处棉油厂和1个行政单位。美方接待的有教授、博士、
专家共40余位。通过考察学得不少科研、生产和管理经验。
  1985年5月,国际盐碱土改良学术讨论会在济南市南郊宾馆举行。会上介绍了
中国盐碱土改良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中国的56位专家和美国、苏联等14个国家及联
合国粮农组织计30多名知名学者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