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538&run=13

  1903年成立山东农事试验场,开展试验和推广农业技术。1907年,山东设劝业
道,负责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各州县设农会,推行农业改良。到1911年,全省有
农务总会1所、分会106所,研究改进农桑树艺,对改善传统农业的封闭状态,推动
农业改良,起到了良好作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各县建立农会,负责推广农业技术。部分县建立农场,
进行农业技术示范和指导。但有的县农会形同虚设,未作任何推广工作。省农会总
会取消后,长期没有全省性农业推广专门机构,仅由建设厅(1930年前为实业厅)、
各试验农场、民间团体兼同办理。
  1933年,山东省建设厅设农业推广委员会,负责全省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各
推广机构通过在乡村设试验区、办理繁殖站、示范农场、特邀农户,举办讲演会、
展览会和印发技术资料,向农民推广良种、栽培技术、灌溉以及化肥、农药使用技
术。其中,棉花种植推广工作采取繁殖纯种,向农户分发或贷发棉种,派技术人员
指导等措施,获得较好效果。很少有种棉习惯的青岛地区农村,也开始种植棉花。
  1940年,山东解放区成立胶东农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技术。1946年,
成立山东农业指导所,具体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各种
农业推广机构逐步增加。到1949年,全省有试验示范农场73所,另有蚕业试验推广
机构1处。在农村还设立一些实验区、实验村,成立一大批农业研究会、技术推广
委员会,建立特约农户推广农业技术。其中,推广“斯字棉”棉花品种、“金皇后”
玉米良种、小麦黑穗病防治、甘薯室外育苗、马铃薯栽培以及冬耕、浸种、精耕细
作等技术,对农业生产推动较大。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保留了部分解放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整顿国民党
政府遗留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950年,成立山东省种子管理局和专署种子站。
1953年,将各专署的棉麻(烟)、种子、病虫、农具、畜牧、渔业、园艺、水利等部
门,合并成立专署农业技术指导所,重点县建立农业技术指导站。1955年,整编专、
县技术推广机构,增设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到1956年,全省有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1171个,共配备干部4823人,其中技术干部1108人。
  到1965年,专署(市)、县都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植保站、畜
牧兽医站等技术推广组织,有90%以上的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多数生产大队建
有科学实验小组,生产队有固定的农业技术员,通过种“三田”(试验田、种子田
和丰产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1963-1966年,省科委、省农办、省科协组织省、专、县、公社科技人员大搞
样板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1974年,山东学习湖南华容县经验,县成立农科所,公社建立农科站,生产大
队设农业科技队,生产队设农科组,称“四级农科网”,进行农业技术试验、示范、
推广工作。
  1978年,由农业部和省共同投资,试建诸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随后,在全
省进行推广。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农村商品化经济的发展,“四级农
科网”逐步解体,县农科所与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合并成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公社农业科学实验站改为农业技术服务站(公司),大队、生产队的农科队、组解体,
许多农民技术员成为科技专业户和示范户。
  到1985年底,全省建立农业推广中心56个,市(地)、县(市)有农业推广站172
处,种子站(公司)138处,植保站132处,土壤肥料站126处。从事农业推广的干部
1147人,科技人员8911人。乡镇农业推广站2367处,有职工7340人;乡镇植保公司
1528处,有职工5917人;乡镇种子站890处,职工4283人。有科技示范户95万户,
科技专业户25.6万户,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4000个。
  截止到1985年,全省推广的主要农业科学技术有:
  作物良种 全省推广作物良种200多个,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换过3-4次,每次更
换良种增产10-15%,全省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其中,1978年推广的“鲁棉1号”棉
花良种,比原种植的“岱字棉”增产皮棉55.04%。1982年种植面积达1886.9万亩,
占棉花播种面积的93.9%,5年累计总经济效益达54.5亿元。
  栽培技术 主要推广间作套种、密植技术,果树修剪与丰产技术,小麦、玉米
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蔬菜塑料大棚、地膜覆盖技术等,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
了技术保证。其中,1981-1985年全省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仅棉花、花生、蔬菜和
西瓜即达805万亩,纯收入4.1亿元。
  植物保护 重点推广应用新农药和药械,使病虫害防治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可
挽回粮食损失37.4亿公斤,挽回棉花损失5.5万吨。省植保站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2.
6亿多亩,增产经济效益达4.8亿元;推广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3729万亩,增产经
济效益8.6亿元。
  土壤肥料 主要推广冬耕、深翻、整平、改造山岭薄地、改良盐碱地、秸杆还
田、绿肥等技术,培肥了地力,促进了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