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及防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468&run=13

  (一)旱涝
  据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旱涝灾害是山东的主要气象灾害。建国后,平均每年旱
涝成灾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28%,其中旱灾占17%,涝灾占11%。旱涝灾害有明显的
季节性和区域性。春季,黄河以北各地旱象严重;夏季,青岛和烟台出现大旱的次
数最多,其频率分别为23.5%和20.6%,临沂无大旱,德州出现大涝的次数最多,占
17.6%;秋季,半岛北部和鲁中山区多旱,鲁南、半岛东部旱涝灾害较少。
  60年代,省气象局进行了《山东特大旱涝年夏季环流特征》和《山东地区季节
旱涝及其环流特征》等专题研究,编制了《山东降水区划》、《山东旱涝气候区划》
。通过探讨降水与地形坡度和径流的关系,绘制了相关图表,为无径流资料地区的
径流系数取值问题和探讨下垫面对旱涝影响提供了解决途径。70年代初,省气象局
组织了以灾害性天气为重点和全省气候普查,编制成全省天气气候图集和资料汇编,
完成了一批研究报告。
  1959年,济南利用改装的飞机,在适宜的云体中播撒干冰、尿素等催化剂,进
行人工降雨试验。1961年,济南、昌潍等地进行上述人工降雨试验,飞行作业83架
次,取得了增雨效果。70年代,改用“37”高炮向适宜云体中发射含有碘化银的降
雨弹,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到1978年,有56个县(市、区)开展了试验作业、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
  (二)冰雹
  省内冰雹的分布一般是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秃山区多于密林山区。
冰雹出现最多的是潍坊地区南部及临沂地区北部山区。全省平均一半以上的县出现
冰雹,1964年最多达86个县,1986年最少亦有51个县。1949-1980年期间,有8年为
多雹年,有4年为少雹年。引起山东冰雹的天气形势主要有“高空冷窝”和“蒙古
横槽”两种。省气象科研所围绕冰雹预报问题,编写出《山东地区冰雹预报研究》
一书。
  1973年开始,省气象科研所在安丘、新泰和乐陵进行人工防雹试验。主要用“
37”高炮向冰雹云体发射人工降雨弹,达到消雹的目的。到1978年,已有36个县(
市、区)开展了此项试验作业。由于气象科研装备落后,研究工作没有相应地跟上,
开展群众性试验的面过大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制造土炮弹用的炸药时有爆炸
事故发生,试验于1979年停止。
  (三)干热风
  惠民、聊城两地区西北部、德州地区大部为重干热风区,烟台地区东端及东北
沿海一带为无干热风区,其他地区为次重和轻干热风区。
  70年代以来,省气象局和泰安、济宁、菏泽地(市)气象局开展了干热风调查观
测和干热风气象指标、伤害机理、预报方法及其防御的分析研究,完成了《小麦干
热风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的研究》等一批研究报告。菏泽、泰安等气象局利用石油
助长剂防御小麦干热风的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1978年全省喷洒小麦300余万亩,
后在北方产麦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