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动物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431&run=13

一、生态学
  1972-1975年,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学院合作研究的草鱼
人工繁殖技术,1973-1976年文登县农业局和山东大学合作研究的赤眼蜂防治玉米
螟技术成果,均获1978年省科学大会奖。
  1981年,山东大学卢浩泉等开始进行森林动物资源保护和控制农田鼠害的研究,
取得较好成果,其中于1983年完成的“农田主要害鼠防治技术研究”,获1985年农
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胚胎学
  1936年,童第周与山东大学曲漱蕙、叶毓芬合作,从事胚胎发育的研究,证明
未受精前卵子中已经存在着器官形成物质,卵质对个体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1941
年发表论文“受精前海鞘卵在离心作用下的发育”,对童第周后期进一步研究核质
关系有很大影响。此间,对于两栖类的研究,与张致一等合作利用纤毛运动探讨胚
胎的极性,发表了《无尾目的动物纤毛活动极性决定的实验研究》、《两栖类动物
纤毛极性诱导之研究》等论文,证明纤毛的运动是受下衬组织诱导的。
  从40年代中期,童第周等开始进行硬骨鱼类卵胎盘和鱼类早期发育等研究,发
现在硬骨鱼卵中,赤道线的下植物性半球含有有关原肠形成或个体形成的物质,在
发育进程中逐步流向动物性极胚盘上,这种物质在不同种的鱼进入胚盘的时间不同,
这一观点澄清了过去实验中的混乱状态。
  50年代以后,童第周等集中对文昌鱼胚胎发育机理进行研究,纠正了过去一些
学者(如Wilsan和Conklin)的某些不正确的观点,并为脊椎动物在系统发育中起源
于棘皮动物提供了发育机制上的论据,特别是他的“文昌鱼预定器官区域图”,广
泛地被国外胚胎学家引用。
  1960-1962年,曲漱蕙和张天荫等对金鱼卵的再受精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证
明去卵膜的受精卵在受精后一段时间内可再受精。畸形卵裂的卵不能作为多精受精
的唯一标准,有一部分是假卵裂,这一结论纠正了过去一些学者的错误看法。
  1963年,山东海洋学院李嘉泳发表的《乌贼生殖习性胚胎发育和强棘红螺的生
殖和胚胎发育》,在胚胎学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李嘉泳于1980年主持研制的“激
光微束细胞手术仪”,对无脊椎动物胚胎细胞进行实验,效果良好,获1981年省科
技成果二等奖。
  从1980年开始,山东师范学院冯静仪等用小鼠再生肝为模型,进行了一系列试
验研究,其中“肝抑素对肝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获1984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这项研究论文于1985年在国际第10届发育生物学术会议上发表,并载入该会专刊《
CellDifferentiation》上。

三、细胞学
  山东的细胞学研究始于30年代,曾发表有关动物色素细胞方面的论文。之后,
较长时间内研究工作不多。80年代以来,山东师范学院王凯华开展了胃癌抗原及胃
癌细胞株建立的研究,其中“人体胃低分化粘液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
察”,获1981年省科技成果一等奖,“人类肿癌抗原激活活性玫瑰花试验”,获
1982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