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类 生物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430&run=13

  《齐民要术》记载有不少植物知识。1313年的《王祯农书》对植物种类的鉴别
和生长习性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山东的近现代生物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1917年,
齐鲁大学生物学系和医学院的张奎、孟庆华等开展寄生虫病学研究,在国内有一定
影响。1931年,山东大学成立生物学会,是国内最早的生物科学群众团体之一。
1934年成立的山东大学海滨生物研究所、1935年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在烟台成立
的渤海之滨生物研究所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在烟台设立的海洋生物调研机构,陆续开
展起海洋生物研究。当时国内许多著名生物学家,如动物学家刘成、沈嘉瑞、寿振
黄、刘承钊,植物学家李良庆,微生物学家于复新、冯蓝洲、黄翠芬等,先后到山
东工作,使山东的生物学研究处于当时的国内领先水平。从抗日战争爆发到新中国
建立前,研究机构几经变动,研究工作遭受挫折,进展甚微。
  新中国建立后,生物学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创立和兴起了生态发育生物学、海
洋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学和生物技术等新兴学科,有的领域在国内形成优势。从事
研究工作的主要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学院、山东海洋学院、山东医学院、青岛
医学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海产养殖研究所、山东海洋水产研究所、省淡水
水产研究所、省食品发酵研究所、省生物研究所、省医科院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
  基础研究方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童第周作为山东胚胎学的创始人,其研究成
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曾呈奎关于植物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
享有盛誉。山东大学王祖农在基础微生物和农业微生物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处于
国内领先水平,有的属国际上首次报道;周光裕关于中国落叶林区域植被的研究,
纠正了某些外国学者的错误观点。
  应用与开发研究方面。基础微生物在提高纤维废物营养价值方面的研究,工业
微生物在酿酒、食品等方面的研究,农业微生物在防治农林虫害和提高土壤肥力的
研究,医学微生物在免疫方面的研究以及发酵技术、酶技术、细胞技术等方面的技
术开发,都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到1985年,山东的生物学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
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省科学大会奖
7项,部、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6项,四等奖2项。在《中
国科学》、《科学通报》、《实验生物学报》等刊物和国外有关学术刊物及学术会
议上发表重要论文13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