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应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426&run=13

  (一)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980-1981年,山东大学在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腾冲航空遥感实
验”研究项目中,承担了地物光谱特性专题。
  1980-1982年,山东农学院李永昌等利用1∶50万MSS卫片及典型地区重点县1∶
2.2万航片等资料,编制成《1∶100万北京幅土地资源图》、《1∶50万山东省土地
资源图》和《1∶50万黄淮海平原土地资源图》。
  1981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济南水文总站等单位协作完成了“应用陆地卫星像片
编绘黄河流域自然地理分布图和分析河口三角洲演变”的研究,并在北京召开的第
二届亚洲遥感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1981-1983年,山东第一次大规模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海岸带资源调查,完成的
主要项目有“利用陆地卫星数据测量海岸线长度”,“对莱州湾幅(130-34)CCT信
息进行处理,完成植被分类、滨海泥沙扩散范围及沿岸新构造活动特征解译”,海
岸带地物光谱测试,莱州湾主要经济贝类生产潜力研究,沿岸遥感图象的地质地貌
解译研究等。由黄海水产研究所王法吉等完成的“利用陆地卫星图象调查莱州湾滩
涂面积的研究”获1985年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1-1983年,山东师范学院张林泉等完成的“利用陆地卫星图像进行鲁北盐
碱地调查和统计方法的研究”,获1983年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1985年,山东
师范大学在航天部等单位协助下承担的“利用中国卫星图像进行黄河三角洲部分地
区国土资源调查的综合应用试验”开拓了中国卫星应用的新领域,是国内首次公开
发表的中国卫星图像的应用研究成果。
  1983-1987年,省农业区划研究所刘淑瑶、谢逸民等应用航、卫片进行近代黄
河三角洲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编制成1∶10万、1∶20万近代黄河三角洲、东营市《
土地图》、《土壤图》、《种植业结构图》、《农业地貌图》等,并编写出土地资
源和土壤资源调查报告,为开发黄河三角洲提供了依据。
  (二)在农业、气象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后期,省气象局开始利用气象卫象图像预报灾害性天气和环境污
染,提高了预报概率可信性和稳定性。
  1980-1981年,省农科院区划研究所应用以卫片为主的遥感技术,研究农业布
局的规律,编制出1∶50万《山东农业地貌图》、《山东省综合自然条件图》、《
山东省作物结构图》、《山东省综合农业区划图》等图件,是指导农业生产的系统
全面、综合性强的文献资料。
  1980-1981年,山东大学参加了“山西农业遥感实验”,在应用地物光谱理论
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受到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奖励。
  1984年潍坊市农业区划办公室主持了“三北地区农业遥感技术应用”课题,提
交的《农业遥感技术应用报告》及图件,为该区大规模分层开发提供了依据。
  1985年,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根据绿度值资料、TM图像及地面作物光谱资料,进
行“冬小麦遥感测产”的研究,取得了与实际相接近的结果。
  同年,山东农业大学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对徂徕山林场病虫害及林分分析的研究,
并研制成大比例尺林场遥感图像,完成了林场林分图。
  (三)在测绘、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山东首次航测试点始于1953年。1977年,省测绘局试用航片编制影像地图《济
南市区地图》。1982年,为地质部纠嵌航空探测金刚石矿1∶2.5万像片平面图。
1985年,还利用1984年6月18日航片,测算出南四湖湖田、湖产、耕地等准确的面
积,并据此处理了苏、鲁间的省界纠纷。
  50年代,地矿局就已利用黑白航片为区域地质调查服务。1980年以后,开始用
红外扫描片、彩色航片、彩红外片、侧视雷达片等施行航测,编制出1∶1万、1∶5
万、1∶10万地形图和1∶1万勾山幅(招远)地形地质影像图。并利用航片解译寻找
金矿、金刚石矿,确定黄河三角洲地貌、滩涂面积、海岸带变迁、卤水和咸淡水的
分布等。1985年,还编制出《山东省典型航卫片图册》。1981年,山东师范大学、
长春地质学院和省地矿局等单位,利用航片、卫片对济南市水文地质进行遥感解译,
做出《济南地质构造体系图》、《济南地貌图》,提出地下水富集区,为圈定济南
西部水源地提供参考资料。
  1981年,山东矿业学院承担了鲁中及鲁西南地区遥感影像地质构造解译,编制
了鲁南地区断裂构造解译图,为“莱芜弧形构造”和“尼山穹窿”等研究提供了资
料。
  (四)在海洋与渔业中的应用
  1979年9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在胶州湾及附近海域,进行了国内首
次海洋航空遥感实验。1979-1985年,完成“黄河口入海泥沙与建港选址问题的遥
感研究”、国土卫星成果推广研究等课题,后者已被国家计委引用到区域规划中。
1980-1981年,在“津渤地区遥感实验”中承担了“渤海石油污染航空遥感监测方
法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已转入使用。
  1981-1985年,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郑全安等承担了国家“六五”重点
科技攻关项目“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与资源调查开发的研究”中的“渤海石油污染
航空遥感技术研究”和“水面油膜波谱测量”两个专题,研究成果已用于海洋环境
执法监测中。
  1981-1985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李成治等进行了“胶州湾遥感地貌研究”、
“山东海岸带第一调查区(丁字湾--绣针河口北段)地貌调查遥感地貌研究”、“莱
州湾沿岸遥感图像地质、地貌解译研究”、“黄河口区海岸带和三角洲遥感卫片地
貌解译研究”,其中黄河口遥感地貌解译成果获198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青岛海岸带地貌调查研究成果,为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获1983年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3-1985年,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国
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共同承担了“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的“春汛蓝点马鲛
鱼场与卫星信息相关性的研究”。论文辑入1986年北京国际遥感学术会议文集(英
文版)。同期,他们又在国内首次提出利用可见光图像采用多种信息复合法进行渔
场测报。荣城渔民利用此成果准确地找到了中心渔场,渔产增加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