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424&run=13

  (一)平板仪地形测量
  1948年10月,由沂沭河流域水利工程总队组成的三个测量队,对导沭经沙入海
工程线路的测量,揭开了全省进行平板仪地形测量的序幕。1958年起,国家制订了
一系列平板仪地形测量规范,在地形图的精度指标、施测方法、分幅系统、符号系
统等方面均达到当代先进水平。
  全省各部门测绘队伍的地形测量,均以相应的技术标准为准则,保证了国民经
济对地形图的质量要求。其中,1977年山东体育馆工程施工测量成果,获1978年全
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鲁南建港调查陆域测绘成果,获1982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9年省测绘局承担掖县农业资源和农业区划试点的制图工作,该项目获1980年省
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济南勘察测量大队测绘的“济南化肥厂总平面图”获1986
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优秀勘察三等奖。至1985年,各单位测量的各种比例尺地形
图达178167.5平方公里,相当于覆盖全省一次以上。同一时期,驻鲁海军测绘部队
完成84%的山东海岸带的测绘,为开发海岸带资源和巩固建设海防提供了保障。
  (二)航空摄影地形图测量
  1937年,民国陆地测量局曾在山东日照岚山头地区航测1∶2.5万地形图23幅,
后来则毫无进展。新中国建立后,航空摄影测量的理论和方法迅速发展。1953-
1957年、1963-1976年和1979-1983年,总参测绘局先后三次在山东进行航测,完成
三代1∶5万基本图的航测任务,成图周期一再缩短,地图内容和质量不断更新和提
高,使1∶5万基本图成为国防、科研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
  1977年,省测绘局、省地质局分别引进托布卡(Topocart-B)精密立体测图仪、
Bδ-S精密立体测图仪、A10精密立体测图仪等航测全能型仪器,并采用以
“空中解析三角测量技术”为理论基础的“区域网平差”电算技术,实现航内数据
处理电算化,大幅度减少外业布点数量,提高整个测绘的综合效益。1978年完成了
“像控点地面标志布设的研究和试验”,解决了大像幅小比例尺航摄像片测制大比
例尺地形图的刺点精度问题。1980年完成了在18×18坐标量测仪上量测大像幅(23
×23厘米)加密点坐标的试验,解决了设备配套问题。由于航测技术的发展,全省
80年代测绘综合效益比70年代提高了三倍左右。到1985年,已完成1∶1万航测成图
2631幅,相当于覆盖全省面积的44%,并已完成对青岛西区、济南市、烟台市等城
市航测1∶5000、1∶2000、1∶1000成图方案的研究,进一步把航测技术开拓到测
制更精密、比例尺更大的地形图的领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