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经度联测及天体物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411&run=13

  1925年7月17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测地学会、国际地质学会剑桥会议
决定组织万国经度联合测量。其目的是确定精密经纬度数值,设立天文大地经纬坐
标点。青岛观象台应万国经度联合测量委员会主席费利耶将军之邀参加此次观测,
按委员会规定于1926年10月2日开始测量,至11月30日,历时两个月,所测经度为
08h01m16s.812±0s.007。经计算编写了《参加万国经度测量成绩报告书》
,于1927年1月6日送委员会。1928年5月28日,万国经度测量委员会主席费利耶致
函青岛观象台“所测经度成绩优良,概为各国所钦佩。”
  1933年,青岛观象台等中国5个单位应国际天文学会的邀请,参加了第二次经
度测量。其目的是检验德国魏格纳(1880-1930)的大陆漂移说。1932年10月1日至11
月30日进行试测,计观测43次、325颗恒星,收听西贡及波尔多时号。1933年10月1
日-11月30日正式施测,测得青岛观象台经度为东经08h01m16s.35±0s.
0008。1947年11月3日-12月12日重测,共测恒星97颗,收录上海徐家汇授时信号,
测得该台经度为东经08h01m16s.735±0s.040。青岛观象台天文大地坐标
点,不但是中国最早,而且是世界联测精度最好的一个基点,为天文学研究和大地
测量、绘制地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5年5月1日,青岛观象台使用16厘米盖氏赤道仪,用投影描绘法观测记录太
阳黑子及光斑。太阳投影象18.2厘米。每日观测一次,当出现特大黑子时,另外进
行摄影记录。
  1946年12月,青岛观象台改用2英寸物镜改装原望远镜,继续观测。所得结果
发表在《观象月报》、《天文半年刊》上。同时研究太阳黑子周期变化,黑子对气
温、地磁、无线电波的影响,黑子与日冕、日珥的关系等(高均等发表了数十篇论
文)。
  1948年5月9日,青岛观象台在日环食观测中,使用32厘米大赤道仪,进行了太
阳光谱观测,所得资料为国内仅有,十分珍贵。齐鲁大学也有观测太阳黑子的记录
(1935-1941年、1949-1952年)。
  新中国建立后,青岛观象台太阳黑子观测工作继续进行。1955年11月5日开始
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交换资料。12月由长春光机所改制小赤道仪,口径为15厘米,
焦距2.2米,是新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架赤道仪,用于太阳黑子描绘和摄影。资料
寄往紫金山天文台,参加联合发布,供国内外使用。
  1983年6月8日,青岛观象台开始使用32厘米大赤道仪之20厘米导星镜观测太阳
黑子。并做过恒星光度色指数、双星、变星等天体物理学的观测研究工作。李珩发
表了“造父变星之周期与绝对光度之关系及此关系之零点的断定法”论文,该文又
摘要发表于法国科学院《研究报告》第195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