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无机化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402&run=13

  50年代后期,山东开始进行无机化学的研究。
  1958年,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学院开展了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制备,应用碘化
硅热解法制得的硅,纯度达99.999%。
  1958-1965年,山东大学尹敬执等率先在国内建立物化分析实验室,结合青海盐
湖的开发利用,对含硼水盐体系进行了系列相图研究,为硼酸盐生产流程的开发提
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多元体系的相图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958-1966年,山东海洋学院张正斌等用极谱法、溶度法、电位法、分光光度等
方法求络合物稳定常数,对溶液络合物稳定性理论进行系列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
平。
  70年代初,山东大学结合稀土矿的开发应用,开展了稀土化合物的萃取分离和
制备的研究,为稀土工业生产提供了工艺流程,并培养了一批从事稀土生产的技术
人员。还结合铜矿和钴硫精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开展了溶剂萃取化学的应用研究,
完成了“萃取法从电解铜废液中回收钴”和“全萃取无渣提钴新工艺”两个项目。
后者获1981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并在淄博建厂投产。
  1972-1975年,山东海洋学院张正斌等对以不同吸附剂提取海水中的碘、钾、溴、
铀等元素进行了研究,研制成钛系提铀剂,并提出了“海水提铀机理”,获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3-1976年,曲阜师范学院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碳酸钾的方法,提高了产品纯
度。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0-1985年,在溶剂萃取化学领域,山东大学系统地探讨了有机磷萃取剂和胺
类萃取剂对钴、镍、铜、锌、锰、铂、钯等金属的萃取热力学、动力学、界面化学
及萃合物的结构,研究其萃取机理。在配位化学领域,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
列冠醚类配合物及其单晶,做了物性表征,确定其分子和晶体结构,探索了该类配
合物的单晶生长规律,并开展了光活性配合物合成与光化学特征的研究。在稀土热
化学的领域,探讨了稀土异硫氰酸盐的合成与性质,测定其标准生成焓,对稀土冠
醚配合物进行量热滴定,提供的稀土热力学基础数据,填补了国内空白。对于无机
离子交换动力学的研究,山东海洋学院提出了海水中无机离子交换的分级平衡理论,
解释离子交换率与PH的关系,还根据硬软性酸碱原理研究,提出了∑最小原理,并
应用于海水的化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