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373&run=13

  1953年,山东新华制药厂研制成功非那西丁。1955年,建成全国第一个较大规
模的化学合成原料车间。1956-1959年,氨基比林研制成功并投产。
  1958年,山东新华制药厂开始生产阿斯匹林。1961年,该厂在国内首先采用以
不锈钢代替硅铬铝钢制造的设备,高温裂解制成醋酐和双乙烯酮,其工艺设计和生
产流程突破国外文献报道,至今全国各有关化工厂、药厂仍沿用此法生产。
  1975年,山东新华制药厂与西北第二合成药厂合作,引进了非甾体消炎镇痛新
药布洛芬的研制技术,其合成选用了缩水甘油酯工艺路线,质量指标达到英国药典
要求。获1979-1980年度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68年,济宁抗生素厂土霉素一次投产成功。1970年,采用连续结晶工艺;
1984年,精制采用脱盐新工艺,先后共进行12次工艺技术改进。1980年,在全国同
品种质量评比中被评为一类产品。
  1976年,山东新华制药厂从中国医学科学院抗生素研究所引进了全合成抗菌药
吡哌酸,由厂研究所郑俊民、刘迅等进行了生产工艺研究,1978年鉴定投产。1983
年,该厂曲玉华、肖文凯等又对吡哌酸改进了脲醋环工艺和氧化脱氢工艺,使收率
提高4%,含量、熔点、外观等都比原工艺好。获1979-1980年度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0年,济宁抗生素厂青霉素钾盐投产后,1981年改用水溶液醋酸钾法结晶,
1983年采用高水份钠盐结晶工艺,1985年又改用酯共沸结晶,提炼采用二次共沸结
晶离子交换树酯钠盐新工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1983年,济宁抗生素厂又从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引进洁霉素菌种,1984年进行
中试生产,选出高单位菌种40号、52号、10-17号、22号等,同时进行发酵和工艺
条件的摸索,改进20多项,中试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1947年,胶东解放区新华制药厂研究室在被封锁的情况下,研制成功治疗黑热
病药物新斯锑波霜。因生产价格等原因,未能正式投产。
  1950年,山东新华制药厂研制成功抗黑热病药斯锑黑克(葡萄糖酸锑钠),为控
制、消灭全省乃至全国黑热病作出了重要贡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53年,山东新华制药厂用国产原料研制成功治疗麻疯病用药氨硫脲。
  1971年,青岛制药厂研制成海群生(枸椽乙胺嗪),为控制和治疗鲁南地区流行
的血丝虫病提供了一种有效药物。
  1972年,青岛鸿雁制药厂研制并生产烟酸肌醇酯,填补了省内空白。
  1980年,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研制成功环扁桃酯及其制剂抗栓丸,治疗脑血
管病有效率为59%,脑外伤有效率为89%,眼底疾病有效率为67%。
  1983年,泰安制药厂研制成功降血酯药安络宁,经187例病人治疗观察证明,
降甘油三酯有效率为86%,降胆固醇有效率为80%,降β-脂蛋白总有效率为77%。
  1982-1985年,青岛第三制药厂、山东海洋学院管华诗、车 等研制成功藻酸
双酯钠(PSS),具有抗凝血、降低血液粘度、降血脂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经临床
验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显效率为65.24%,总有效率为92.27%,治疗高原地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显效率78.57%。获1987年萨格勒布第十五届国际博览会发明展览
金奖。
  1969年,山东新华制药厂研制氨茶碱,潍坊第二制药厂生产的硫酸舒喘灵片和
克喘素片,一直是治疗哮喘病的有效药物。
  1983年,平原制药厂开始试制克咳敏,对三步氧化反应的配比、温度、时间进
行了改革,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使收率达55%。
  1976年,济南制药厂房振东等研制成功具有国际水平的抗癌新药呋喃氟脲嘧啶
(FT-207),填补了国内空白。该药对多数实体瘤有效,在体内能干扰、阻断DNA、
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且能长时间维持有效浓度水平,能发挥较强的抗癌作用。
经临床验证,其抑瘤率为54.74%。获1979-1980年度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年,济南制药厂研制成功双呋啶(FD-1),填补了国内空白。
  1985年,济南制药厂研制成功优福啶,是呋喃氟脲嘧啶与脲嘧啶的复方制剂。
经药理、临床验证,能增加肿瘤组织中的抗癌活性代谢物质浓度,有效、持续地抑
制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