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356&run=13

  1931年,民国时期省政府训令,告诫民众节制生冷饮食,以防疫症。
  1935年,省政府发出冷饮查验指令,对街市各小摊贩制售冰淇淋、酸梅汤及汽
水等饮料,经查验合格后方许可出售。
  1965年,省卫生防疫站完成出口花生黄曲霉素检验技术的初试研究。建立单测
B1、B2、G1、G2半定量方法及花生油加工碱炼去毒方法,完善整套检测方
法,达到国际水平,为预防粮油污染,保障人、畜健康,发展对外贸易,制订粮油
卫生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1975年,省卫生防疫站、省粮食局及13个市(地)卫生防疫站、粮食局共同配合,
对省粮食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共检粮油18个品种1950斤样品,黄曲霉毒素检出率为
29.5%。其中花生油检出率9.21%,超过国颁标准的10-15倍,大豆、谷子、高粱、
瓜干、红小豆、芝麻、小麦、面粉等11个样品123斤均未检出,为评价与改进粮油
贮存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1976年,淄博市卫生防疫站在《卫生研究》杂志撰文,介绍四种水溶性色素的
定量新法。用消光E的加和性原则,使食品中添加的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和靛
蓝四种色素单色或拚色,经酸性氧化铝柱纯化处理,可在分光光度计上比色定量。
此法比国内薄层分离测定混合色素法简便易行。
  同年,省卫生防疫站与省粮油研究所李文辉、房维堂、王作纪等进行紫外照射
去除花生油黄曲霉毒素的试验研究。结果70千克花生油经4只500瓦、长500毫米、
直径37毫米、波长265毫米的紫外线灯管照射30-40分钟,黄曲霉毒素含量由500微
克/千克降至5微克/千克,其酸位、水分、营养成分及色味等均无改变,效果可靠,
达到去毒目的,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为国家提供花生油去毒有效方法。获1978年全
国科学大会奖、198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4年商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1976-1980年,省卫生防疫站组织全省13个市(地)卫生防疫站进行沙门氏菌属
菌型调查,结果全省共分离1722株沙门氏菌,鉴定为9个血清群、41个血清型。其
中23个血清型为省内首次发现,5个型为省内独有,汤卜逊和阿伯丁两个菌株被选
为全国作诊断血清用菌品种。鉴定认为该次调查研究成果对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都
有重大意义。
  1978年,青岛市卫生防疫站与山东海洋水产研究所协作,进行对虾卫生标准的
实验研究,提出了“对虾国家卫生标准”建议,被国家采纳试行。
  1981-1982年,省卫生防疫站与青岛市粮油科研所、广西粮食局协作,完成商
业部下达的花生仁氨熏蒸榨油去除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课题。进行用氨熏蒸法榨
油后花生油黄曲霉毒素含量沉淀及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加入量0.5-1%时,
花生油黄曲霉毒素含量由原污染量的600-1200PPb降至20PPb以下(饼毒素含量降至
5PPb以下),均示无毒作用,为氨熏榨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获1982年商业部科技
成果二等奖。
  1981年,省医科所王美岭等与山东医学院梅行完成“大蒜降低血脂的现场调查
与实验研究”,发现大蒜确有降血脂功效。在天津举行的国际营养学会议上,梅行
等宣读了《大蒜与胃癌--大蒜对胃液亚硝酸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论文认为居民
常年食用生大蒜是胃癌发病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王美岭等的《大蒜降低血脂的流
行病学调查与实验研究》一文英文摘要发表于美国出版的《第12届国际营养学会议
论文摘要汇编(1981)》。翌年发表于《营养学报》。
  1982-1985年,省卫生防疫站解秉深、黄炳文根据卫生部通知精神,负责组织1
5个市(地)防疫站和4个省直医院31人组成调查组,进行山东省居民营养调查,项目
有食物结构、营养分析、日摄取量、人群查体等。结果共调查城乡人口13460名,
查体2485人,营养分析1000人,310项,获取数据36万多个。食物结构中薯类减少
30%,面粉大幅度增加,动物性食品及植物油增加,热能、铁、维生素A、B、C、烟
酸分别为10.2千卡、21.7毫克、2610单位、2.25毫克、15.3毫克、148毫克,均达
到标准要求,蛋白质、钙、维生素B2分别为60.3毫克、646毫克、0.82毫克,低
于标准要求。提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膳食中豆类、瘦肉、鲜蛋、蔬菜摄入量少,
其次为缺乏营养学知识,食物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整个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全省居
民食物结构及营养状况,为食品卫生学的发展积累了资料,为提高膳食营养改善人
民营养状况,提高人民营养水平,增强人民体质提供科学依据。获1986年卫生部科
技成果一等奖。
  1983年,省卫生防疫站进行鲁20GN微量快速生化鉴定系统的研究,对肠道杆菌
及其他阴性杆菌598株菌种作21种微量快速生化鉴定试验,制备标准电子计算机记
录编码表,编制汉字输入程序,形成鲁20GN微量快速生化鉴定系统,准确性与常规
方法符合率为98.8%。通过数市(地)临床及流行病学现场应用,获得满意效果,实
现快速检测微生物的目的。省级鉴定认为居国内领先水平。
  1985年,山东医学院的“大蒜阻断霉菌对亚硝胺合成的促进作用”和“大蒜阻
断亚硝胺的化学合成”,均收入英国出版的《第13届国际营养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前文报告大蒜提取液能阻断串株镰刀菌、杂色曲霉菌促进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的作用,并能阻断这两种霉菌对二乙基亚硝胺、二丁基亚硝胺合成的促进作用,后
文报告大蒜提取液在pH3.15-3.35、温度37℃条件下,能明显地阻断甲基亚硝胺、
二乙基亚硝胺和二丁基亚硝胺的化学合成,其阻断机理在于大蒜中的有效成分能消
除溶液中的亚硝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