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预防医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354&run=13

  公元前8世纪,古人已有讲究食品、劳动、环境卫生的习惯,预防疾病,渐成
风俗。后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发展形成专门学科并分化多个专业。1913
年,山东开始设置卫生管理机构。20世纪20年代,制订管理条例,进行霍乱、鼠疫
等烈性传染病管理。30年代,政府发布卫生运动施行大纲,开展社会卫生运动,进
行疫情管理。40年代,山东省新生活促进委员会作出卫生实施规定,研制疫苗,用
于天花、霍乱、伤寒等疫病预防,并开展卫生学术活动,促进卫生学科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的,成立卫生专业机构,建立卫生专
业队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卫生状况调查,研究疫病防治管理办法,制订有
关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活动。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
是群众卫生观念有所加强,卫生常识比较普及,卫生环境开始改善,全省城乡卫生
面貌明显改观。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50
年代后期又开展了以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除四害,讲
卫生”的群众运动。在开展群众运动中,大力宣传和普及了预防医学知识。与此同
时,山东结合省内实际,在农村还推行了以改善饮水条件,改善环境卫生为目标的
“两管五改”措施,在工厂开展劳动卫生调查和职业病防治研究。80年代初,全国
开展“五讲、四美”活动,把“讲卫生”、“环境美”作为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
经过长时期的宣传教育和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可耻”、
“防病重于治病”等观念已深入全省城乡人民之中,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已普遍
养成。其二,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许多流行病、传染病、地方病得到了控制,
有的达到了消灭或基本消灭的程度。50年代末,在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的有利条
件下,城乡广大群众高密度地接种牛痘和注射预防疫苗,严密控制疫情,天花、鼠
疫、性病、黑热病等已基本上被消灭,白喉、百日咳、麻风病也得到控制。经过20
多年的艰苦努力,于1983年,国家宣布山东为第一个基本消灭血丝虫病的省。
  到1985年,预防医学共取得部、省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99项,其中国家级20
项,部、省级7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