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35&run=13

  (一)品种选育
  1618及1763年的《福山县志》“食货土产·果类”中都有苹果、花红等的记载。
1871年,美国传教士尼维思带各种果苗至烟台试栽,此为栽培西洋苹果之始。19世
纪末,由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引进苹果品种至威海、青岛,到1945年引进品种百
余个。
  1959年,青岛市农科所杨进与烟台园艺场、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莱阳园艺场、
莱阳农校等,对全省重点产区的主要苹果砧木类型的特性、层积时间、种子萌发及
苗期生物学特性等进行过鉴定。除黄三叶海棠及泰山海棠根系弱、嫁接亲和不良、
不能利用外,其他砧木均可因地制宜选用,而以沙果最优。并认定胶东丘陵区、鲁
中南山区、鲁西南沿湖涝洼区、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的适种砧木和可以使用
的砧木有山定子、沙果、小海棠、莱芜海棠、茶果等。获1982年农业部技术改进一
等奖。
  从50年代开始,山东选育出的优良主栽苹果有以下几种:
  青冠 1956年青岛市农科所用印度作母本、金帅作父本育成。该品种生长势强,
枝较粗壮,萌芽力强;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肉质细,汁中多,味甜,浓香,品质
中上,贮藏150天左右,不易皱皮。
  红国光 1972年蓬莱县北沟公社聂家大队从国光变异后代中选出。该品种适应
性强,山地丘陵、沙滩地均能生长健壮,果实烟台地区10月上中旬成熟,皮光滑,
有光泽,全面紫红色,极美观,肉质硬脆,味甜清香,品质上等。
  烟青 1973年掖县梁郭公社修家大队和黄山郭家大队从青香蕉芽变短枝型中选
出。该品种萌芽率高,成枝力低,短枝多;座果多,结果早,产量高;在胶东地区
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果实大,一般单果重200克左右,具青香蕉的典型特征。
  玫瑰红 1974年平阴县城关公社东南沟大队从元帅系(红星)浓红色短果枝型芽
变中选出。该品种树势健壮,树姿半开张;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较红星着色早(7
月下旬)而浓,全面片红,果形端正,高桩,早熟,丰产。
  锦丽 1974年崂山县浮山公社大尧大队从元帅系浓红色短枝芽变中选出。该品
种树势健壮,树冠矮,半开张,枝条粗壮,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果皮有红色条纹,
早熟,丰产,肉质香味较淡。
  秀水 1975年章丘县明水公社秀水大队从实生苗株中选出。该品种树势健壮,
萌芽率高;在泰安地区果实10月上旬成熟,全面浓紫红色,果粉厚,果肉淡黄色,
肉质中粗,脆,汁中多,味芳香,品质上等。
  烟红 1976年黄县芦头公社迟家沟大队从元帅系浓红短枝型芽变株中选出。该
品种树体矮小,短枝多,枝条粗壮,自然座果率高,丰产;果实在烟台地区9月下
旬成熟,全面片红,鲜艳,肉质细脆,风味香甜,汁多,品质上等。
  1976-1977年,山东农学院从苹果种子切下来的带幼胚的胚乳中用钴60伽玛射
线诱导出具有根茎叶的完全植株,镜检根尖细胞染色体为51对,确认是三倍体,在
国内尚属首次。
  1980-1982年,青岛市农科所用钴60伽玛射线和快中子先后对富士、乔纳金等
品种(系)的休眠和生长期接穗作了辐射处理,选出了较稳定的变异单系。
  (二)栽培技术
  1957-1976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总结出“成龄苹果20年稳定亩产万斤(市斤)
技术。品种为金帅和元帅,行株距6×6米,20年平均亩产6286.7公斤,好果率90%
以上,亩纯收益为对照园的2.87倍。技术要点:一是深翻改土,合理施肥,春季灌
水,使田间持水量不低于50%;二是花前复剪,控制花量;三是疏剪外围,控制树
体上强。
  1961-1965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青岛市农科所研究出幼树适龄结果的生物
学特性及早期丰产技术以及克服苹果大小年结果的技术:人工授粉,结果枝环剥,
夏季摘心,喷布植物生长调节剂,疏花疏果。
  1963-1977年,青岛市农科所研究了苹果矮化砧木的生产性能及其繁殖技术,
明确国外引进矮化砧木具有早产、高产、优质、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并在烟台、临
沂、青岛地区推广种植了2830亩,崂山县建立2000亩苹果外销基地。技术要点是:
良种良砧配套,矮化密植栽培,用土温室及塑料薄膜大棚繁育砧木,良种繁育系数
达200-400倍,由原来3年出圃缩短为2年。
  1972-1977年,单县苗圃进行了苹果密植早期丰产试验,结果是定植3年结果,
5年亩产1964公斤(每亩51株)和2786公斤(每亩100株),6年生亩产4182公斤和5398
.9公斤。技术要点是:选用金帅为主的品种;早施、施足、适当深施基肥,生长期
追肥和根外喷肥;通过环剥、二层篱壁式树型控制旺长,促进花芽形成。
  1977年,山东农学院用乔砧密植、人工整形等技术,在该院农场使4年生金帅
亩产达2488.6公斤。并总结出合理密植、良种良砧配套、群体结构适当的丰产规律。
  1978-1981年,招远县灵山公社河西大队王宝英等试验快速繁殖良种良砧苹果
苗成功。技术要点:早秋芽接,次年早摘嫩稍,利用二次枝、三次枝芽接,和带木
质部早春芽接休眠芽,早剪一年生芽,扩大繁殖系数,获1981年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0-1983年,山东农学院作了果园灌溉试验,在山地,沙地保水保肥性差、
水源缺乏的成龄稀植果园滴灌,节水90%,节肥30%以上。在树冠投影边缘内侧,于
地下25-35厘米处,斜向树干埋设草把,穴施肥水,复盖地膜,有利水肥的贮存,
保证果树生长发育所需要水肥供应。该成果获1984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1-1985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进行了“苹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
技术要点:一是早春地面盖塑料薄膜提高地温,5月上中旬行间取土盖于薄膜上,
或在树冠下覆盖20厘米厚的麦秸等草料,截存雨水;二是合理修剪,使成龄苹果园
亩枝量保持在10万个左右;三是分期疏除大辅养枝,改善光照;四是按树势定果量,
优质果达90%以上;五是及时防治病虫害,好果率达90%以上。此成果在莒县、沂源
推广,平均增产10-15%。
  到1985年,山东苹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居全国之首。
  (三)贮藏保鲜
  山东贮藏苹果的传统作法是:果农利用地沟、土窖或缸藏晚熟苹果品种。入贮
前大部在果园树行间放露预冷,经霜后再根据果量大小分别以双屋脊固定棚架的南
北地窖、全地下或半地下式土窖或用大瓷缸贮藏。果品公司和水果商多用通风库贮
存,外贸公司则以冷库贮藏外销商品苹果。
  1977-1983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将沟址设在背阴处,把固定的屋脊形草盖改
为调节沟温的开关盖,并结合塑料小包装保鲜,使沟内的温度接近当地当时夜间的
最低温度,贮存中熟‘元帅’苹果,贮期4-6个月,增值10倍以上。1983年推广贮
量100万公斤,增收20-30万元。在此基础上,又研究出“冷藏库”,进一步扩大了
贮藏果品范围和贮量。
  1977-1981年,山东农学院进行了乳化石蜡贮藏苹果试验,选用医用液体石蜡
与温80和司本80两种乳化剂,采取配好原液稀释后喷射在果面上,或将苹果浸入稀
乳状态液,迅速取出。试验结果:具有保绿效果,皱皮减轻,保持果实硬度和较小
的糖酸比。
  1980-1982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于初花期到盛花期喷布600倍普洛马林,盛花
后三、五周各喷一次2000倍B9;采收前15-20天喷一次30-40PPM的萘乙酸。使元帅
苹果果形指数提高,果实硬度增强,着色鲜丽,符合外销标准果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