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儿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4&rec=342&run=13

  1950年,山东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秦文杰试用链霉素肌注治疗百日咳,咳嗽减
轻,缩短疗程,为国内首次报告,论文刊于《中华儿科杂志》(后因副作用,已慎
用)。
  1955年,省立一院马沛然等对济南市风疹大流行进行调查研究,阐明了风疹感
染率、潜伏期与临床特点,为国内首报,论文刊于1957年《中华儿科杂志》。还对
济南流行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进行调查研究,介绍该病感染率、病程、诊断
与预后。研究成果属国内先进水平,论文刊于1957年《中华儿科杂志》。
  1958年,马沛然在《中华儿科杂志》报告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可不作链霉素
鞘内注射,而取得良好效果。还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中毒性菌痢获得满意疗效,
病死率降低50%,为国内首创,成为中毒性菌痢常规治疗方法,论文刊于《中华儿
科杂志》。作者还在同刊撰文总结分析800例小儿上感高热惊厥的特点,提高诊断
准确率,避免腰穿。也为国内首创,儿科临床广泛应用。
  1976年,省立医院在《白血病专辑》报告国内首例Chediak-Higasi综合症,指
出其特点为发热、肝脾肿大,血片与骨髓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含包涵体。
  1980年,省人民医院杨亚超等研究提出正常与异常小儿心电图判定标准,居国
内领先地位。获1982年度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1年,山医附院沈伯钧等在《中华儿科杂志》报告人类胎儿骨髓像,阐述胎
儿造血特点,为胚胎组织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系国内首报。
  同年,山医附院郝芳之等研究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
值。该法简便、安全、快速、准确,可重复,为非创伤性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
3%,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论文刊于《中华儿科杂志》。
  1984年,省立医院王玉林等报告200例正常小儿心电向量图,提出国人小儿心
电向量图正常值标准,论文发表于《中华儿科杂志》。
  1985年,山医附院傅琪等发现双生男孩及其父有同样核型。45XY,-14,-21,
+rob(14∶21)(14gtercen21gter),为国际首报。文题收入1985年《世界首报人类
染色体异常核型目录》。